牛奶裡的 H5N1 殘影:巴氏滅菌能保護我們嗎?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2024 年,美國發現乳牛會受到高病原性禽流感 H5N1感染,引起社會對牛奶安全的憂慮。更令人不安的是,部分商業巴氏滅菌牛奶裡面,竟然驗出了病毒的基因片段。雖然我們每天都在吃喝生物的DNA,但是這些殘餘物會不會影響人體免疫,甚至讓我們在未來遇到流感時變得更脆弱呢?


為了釐清這些憂慮,美國的研究團隊把 H1N1 與 H5N1 病毒加入生乳,接著進行標準巴氏滅菌(72 °C,15 秒)後,再餵食給小鼠。


小鼠分為三組,有的喝到純牛奶,有的喝到含滅活病毒(巴氏滅菌)的牛奶,還有喝到帶活病毒的對照組(模擬殺菌不完全)。


過幾週後,再讓小鼠接受活病毒感染,觀察是否有免疫反應異常的問題。


研究團隊發現,

只要有正確地進行巴氏滅菌法,病毒會完全滅活,不會造成小鼠死亡或免疫抑制。


但是,如果消毒不完全,讓牛奶中殘留活病毒的話,小鼠就會出現致死性感染。


另外,曾經得過流感的小鼠,即便暴露於巴氏滅菌後的牛奶(含有 H5N1 病毒殘餘物),仍能維持保護力。


也就是說,

只要殺菌有正確執行,巴氏滅菌的牛奶是安全的。


因為我們在臺灣,大家一定會覺得:那臺灣呢?台灣的牛奶安全嗎?


首先,臺灣乳品幾乎全面使用HTST(高溫短時間殺菌法,72 °C × 15 秒),部分產品則使用 UHT(超高溫瞬間殺菌法,135–150 °C × 2–5 秒)。


在這篇論文中,HTST已經證實可完全滅活 H5N1,所以應該不用擔心;至於UHT的殺菌力更強,病毒根本不可能存活!


因此,考慮到論文中的「實驗室條件」,臺灣使用的 HTST (現代乳品工業使用的標準滅菌法)的安全程度是相同的,而 UHT 則更穩定、更安全。尤其是UHT那是不用擔心的...不過UHT處理過的牛奶會有一點點焦香味,那是來自於高溫加熱時發生梅納反應的關係。


另外,臺灣目前並沒有禽流感感染乳牛的案例。歷來臺灣的高病原性禽流感(H5N1、H5N2、H5N6)主要發生在雞鴨鵝等家禽,並沒有像美國那樣出現乳牛感染。


所以,愛喝牛奶的朋友們,大可不必擔心這個問題囉。


不過,他們並沒有使用最原始的巴氏滅菌法(LTLT, 63 °C 30 分鐘)進行測試。雖然他們有用這個方法來測試病毒蛋白的穩定性,但是並沒有用它來進行完整的滅活實驗。


巴氏滅菌法(Pasteurization)是 19 世紀中葉由法國科學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所發明的。


在1850 年代末期,法國酒商面臨釀酒常常酸敗的問題。他們邀請了巴斯德來進行研究,發現這是因為微生物造成,而加熱能抑制這些微生物。但是,如果溫度太高,會影響到葡萄酒的風味(沒有人想喝有「焦香」味的葡萄酒;另外,有些對葡萄酒風味很重要的化合物對熱敏感)。


到了1863 年,巴斯德在拿破崙三世的支持下,開始針對葡萄酒與啤酒做加熱處理,確立了「透過適度加熱就能延長保存」的做法。


在19 世紀末,這個方法逐漸應用到牛奶,以減少結核菌、傷寒沙門氏菌、白喉桿菌等透過生奶傳播的風險。後來(1900 年前後),歐洲與美國逐步立法要求牛奶必須巴氏殺菌,降低公共衛生風險。


最後要提到一個值得注意的點:這個研究只使用雄性小鼠。研究團隊的解釋是「實驗室目前能取得的個體」,但訂購雌鼠其實並不困難。


為什麼這很重要呢?


過去的許多研究已經發現,相同物種的雌雄個體免疫反應會有不同。通常雌鼠的免疫反應更強,可能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另外是,人類消費者包含所有性別與年齡,又不是只有男性會喝牛奶!因此,只靠單一性別的數據,無法完全推論到全體人口。


因此,雖然這篇研究帶來了讓人安心的訊息,但我們也要注意到:因為他們只用了雄鼠,所以結論有其條件與限制。其實我有點懷疑是不是川川害他們沒錢訂新老鼠的?當然,也不能排除他們為了快點發表,所以等不及新老鼠...


參考文獻:

Brigleb, P. H., Roubidoux, E. K., Lazure, L., Livingston, B., Meliopoulos, V. A., Sharp, B., Ripperger, T., Patrick, S., Morris, D. R., Tan, S., & Schultz-Cherry, S. (2025). Repeated oral exposure to H5N1 influenza virus in pasteurized milk does not cause adverse responses to subsequent influenza infection. Science Advances, 11(39), eaeb3906. https://doi.org/10.1126/sciadv.aeb390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95會員
1.0K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10/09
走在地中海區域春天的草地上,你可能會看到一片燦爛的銀蓮花。有紅、有藍、偶爾還能見到白色。這樣同一物種卻擁有多種花色的情形,科學家稱為花色多型性。 很多人會以為這是因為不同昆蟲喜歡不同顏色,植物為了吸引牠們而保持顏色的多樣性。但事實真有這麼簡單嗎?
Thumbnail
2025/10/09
走在地中海區域春天的草地上,你可能會看到一片燦爛的銀蓮花。有紅、有藍、偶爾還能見到白色。這樣同一物種卻擁有多種花色的情形,科學家稱為花色多型性。 很多人會以為這是因為不同昆蟲喜歡不同顏色,植物為了吸引牠們而保持顏色的多樣性。但事實真有這麼簡單嗎?
Thumbnail
2025/10/07
當植物生長時,細胞必須一邊把細胞壁拉長,一邊維持細胞壁的完整,否則細胞壁就可能破裂。如何可以順利生長又不會把細胞壁拉破,這背後需要嚴密的調控機制。從某個角度來說,大概可以說是植物的「生長痛」吧! 植物如何能做到把細胞壁拉長但是不扯破呢?
Thumbnail
2025/10/07
當植物生長時,細胞必須一邊把細胞壁拉長,一邊維持細胞壁的完整,否則細胞壁就可能破裂。如何可以順利生長又不會把細胞壁拉破,這背後需要嚴密的調控機制。從某個角度來說,大概可以說是植物的「生長痛」吧! 植物如何能做到把細胞壁拉長但是不扯破呢?
Thumbnail
2025/10/06
雖然目前直接吃大麥的人已經很少了,但是大麥還是人類最早栽培的穀物之一,對於人類文明的發源有不可磨滅的貢獻。考古證據發現,早在一萬多年前,肥沃月彎地區的人類就開始種植它。 但是關於大麥的馴化起源地,還是無法確定...直到現在。
Thumbnail
2025/10/06
雖然目前直接吃大麥的人已經很少了,但是大麥還是人類最早栽培的穀物之一,對於人類文明的發源有不可磨滅的貢獻。考古證據發現,早在一萬多年前,肥沃月彎地區的人類就開始種植它。 但是關於大麥的馴化起源地,還是無法確定...直到現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牛奶中有優質蛋白質、鈣質、豐富的維生素、膽固醇、乳脂肪,蛋白質是人體細胞、組織、器官的主要構成物質,能幫助生長發育及調節生理機能,鈣質能維持骨骼與牙齒的正常發育及健康,維生素A可以護眼,維生素B2有利皮膚及黏膜修復,維生素E則有利抗老、抗氧化、保護血管等,膽固醇有利細胞運作,乳脂肪能維持飽足感。
Thumbnail
牛奶中有優質蛋白質、鈣質、豐富的維生素、膽固醇、乳脂肪,蛋白質是人體細胞、組織、器官的主要構成物質,能幫助生長發育及調節生理機能,鈣質能維持骨骼與牙齒的正常發育及健康,維生素A可以護眼,維生素B2有利皮膚及黏膜修復,維生素E則有利抗老、抗氧化、保護血管等,膽固醇有利細胞運作,乳脂肪能維持飽足感。
Thumbnail
很多基因的研究,常常會有「意外之喜」:一開始本來想研究一件事,但是卻發現除了這一件事之外,還有另一件看起來無關的事也受到影響。 最近有人研究水稻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就發現了這樣的事情。
Thumbnail
很多基因的研究,常常會有「意外之喜」:一開始本來想研究一件事,但是卻發現除了這一件事之外,還有另一件看起來無關的事也受到影響。 最近有人研究水稻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就發現了這樣的事情。
Thumbnail
🐷滲出性皮膚炎,一個豬得了不太會死,卻影響生產效益的疾病😨 👩‍⚕葡萄球菌感染➕有傷口是主因 🐖這種菌在母豬陰道就有,小豬經過產道會沾到,其實防不勝防 ✌避免傷口、降低細菌量是兩大重點 👉我們從母豬、小豬、環境三大層面下手 👩‍🌾母豬消毒 母豬分娩前後,進行全身或乳房消
Thumbnail
🐷滲出性皮膚炎,一個豬得了不太會死,卻影響生產效益的疾病😨 👩‍⚕葡萄球菌感染➕有傷口是主因 🐖這種菌在母豬陰道就有,小豬經過產道會沾到,其實防不勝防 ✌避免傷口、降低細菌量是兩大重點 👉我們從母豬、小豬、環境三大層面下手 👩‍🌾母豬消毒 母豬分娩前後,進行全身或乳房消
Thumbnail
👩‍⚕美國的四所大學合作展開『國內豬病監測計畫』 👩‍🏫四所大學的獸醫診斷實驗室,將每年檢測的病例分享到資料庫,並作成簡易圖表,公開在網頁上. 👩‍🌾豬農、獸醫師、研究人員都可以了解目前周遭的疾病監控狀況,當疾病爆發時,也能資訊流通並快速應對. 🧬面對日益棘手的病毒與細
Thumbnail
👩‍⚕美國的四所大學合作展開『國內豬病監測計畫』 👩‍🏫四所大學的獸醫診斷實驗室,將每年檢測的病例分享到資料庫,並作成簡易圖表,公開在網頁上. 👩‍🌾豬農、獸醫師、研究人員都可以了解目前周遭的疾病監控狀況,當疾病爆發時,也能資訊流通並快速應對. 🧬面對日益棘手的病毒與細
Thumbnail
科學食品不僅提供了消費者更多選擇,也帶來了食安風險。透過瞭解產品的保質期、儲存方法、配料和正確烹飪,消費者可以自我保護。適度食用天然食品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此外,透過查看正規渠道銷售的未來肉產品,消費者可以體驗新的飲食體驗。
Thumbnail
科學食品不僅提供了消費者更多選擇,也帶來了食安風險。透過瞭解產品的保質期、儲存方法、配料和正確烹飪,消費者可以自我保護。適度食用天然食品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此外,透過查看正規渠道銷售的未來肉產品,消費者可以體驗新的飲食體驗。
Thumbnail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余豐益教授指出,「米酵菌酸」的毒性極強,即使經過加熱也無法破壞其結構,攝入1至1.5毫克的「米酵菌酸」即有可能導致死亡。這種罕見毒素曾在印尼等地引發致命食物中毒,對人體的肝臟、腎臟和腦部構成嚴重威脅。由於台灣民眾鮮少接觸此類毒素,此次事件更顯得
Thumbnail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余豐益教授指出,「米酵菌酸」的毒性極強,即使經過加熱也無法破壞其結構,攝入1至1.5毫克的「米酵菌酸」即有可能導致死亡。這種罕見毒素曾在印尼等地引發致命食物中毒,對人體的肝臟、腎臟和腦部構成嚴重威脅。由於台灣民眾鮮少接觸此類毒素,此次事件更顯得
Thumbnail
寶林茶室發送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截至28日上午,已有兩位患者不幸身亡,累計14人中毒。衛福部長薛瑞元接受採訪時指出,食物中毒可能性有3大類,第1是微生物引起,例如常見的諾羅病毒;第2大類是內生性的毒素;第3則是外面加進來的毒素。目前專家認為,此案不偏向微生物引起,現在是往後兩者做討論。
Thumbnail
寶林茶室發送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截至28日上午,已有兩位患者不幸身亡,累計14人中毒。衛福部長薛瑞元接受採訪時指出,食物中毒可能性有3大類,第1是微生物引起,例如常見的諾羅病毒;第2大類是內生性的毒素;第3則是外面加進來的毒素。目前專家認為,此案不偏向微生物引起,現在是往後兩者做討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