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嗨各位大家好,這裡是四千的規則盒子,我是四千。
學習成功的案例有多少,學習失敗的案例就是成功案例數的很多倍,所以說頂尖大學不用開很多間,大概占所有大學的10分之一就夠了,因為學習好的學生數量不到10分之一。
學習失敗,通常是因為沒有按好的步驟學習導致的。
要學習一個技能或知識前,應該先讓其成為習慣,學習可以慢,但盡量別放棄,成為了習慣,最少這放棄的可能性就大幅降低了。
只要不輸,遲早能贏,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
本頻道專治學習差,工作不順利,或是其它各種疑難雜症。
你與強者之間,只差在有沒有用好方法來做事。
本頻道從好方法出發,帶你看各種問題,並逐一解決,相信你也能一步一步成為一個強者。
追蹤本頻道,一起變強吧!
首先,複習從前講過的名詞,多愛值,這個值越高,記憶力就越高。
再來是,突破,指的是拿到新概念,或是用新的概念組合拿到新的成就。
再再來是,突破飽和,指的是在一段時間內拿到太多突破,因為覺得自己足夠努力,導致的一種衝勁不足的狀態。
再再再來是,閒人焦慮,指的是覺得自己現在不得不努力的一種狀態。
接下來,介紹新名詞,[段數],指的是50分鐘,所以說一段就是50分鐘,一節課也是50分鐘,這樣比較好記。
然後,[來1段],指的是,進行一段(50分鐘)的工作或學習。來2段,就是兩個50分鐘。
再介紹個新名詞,[段數飽和],指的是對某個對象進行工作或學習時,超過一次最多能進行的段數,導致的一種衝勁不足的狀態,比如說,學習數學,一天最多學個3段(150分鐘)就不想學了,那麼對於學習數學來說,第3段,就能觸發段數飽和,所以一天大概最多只能學習2段。
另外,如果在觸發段數飽和之前,先觸發了突破飽和的話,可能讓段數飽和需要的段數減少,或是隨即觸發段數飽和,因為這兩種飽和狀態通常睡一覺後就消失了,所以如果要觸發突破飽和的話,盡量後期再觸發。
那麼,進入今天的正題,知道了學習前,應該先讓其成為習慣,那麼,什麼是習慣,判斷標準是啥?
這裡準備了一個對照表 :
1. 每次需主動觸發其閒人焦慮,才能被動的來1段
-> 多愛值=10%
2. 不定期的,自動來1段
-> 多愛值=20%
3. 能連續每週,自動來1段
-> 多愛值=30%
4. 能連續每日,自動來1段
-> 多愛值=40%
5. 能連續每日,自動來2段
-> 多愛值=50%
6. 能連續每日,自動來4段
-> 多愛值=60%
7. 能連續每日,自動來8段
-> 多愛值=70%
8. 能連續每日,自動來12段
-> 多愛值=80%
9. 能連續每日,自動來16段
-> 多愛值=90%
10. 能來幾段,就來幾段
-> 多愛值=100%
對照表到此結束。
多愛值等於或大於30%,即可稱之為,習慣。
可以看到,從3.到9.,都是要連續去來個幾段,可能有人有疑問,為何要連續?
這邊做個說明,連續的目的是為了,觀察多愛值是否因為這些段數下的學習,導致多愛值降低了,如果多愛值降低,表示多愛值判定得太高,要先降多愛值,再用那個多愛值的段數標準下去做多愛值的測量。
一般來說,連續的期間可以是一個月,也能是三個月,甚至一年,這個期間越長,測量出來的多愛值就越準,可以根據自己對於精確度的需求再去做調整。
當然,多愛值是根據每個事件,每段學習,每段工作,隨時在發生改變的,所以,過於追求準確度的意義不太大。
另外,這個測量多愛值的方法,不需要額外費時間去做,因為這完全能跟你正在進行的學習同時進行,只是說,原本的學習只是學習,現在能多了解到,當前的多愛值。
知道了多愛值,就能更準確的預先留好固定的段數,作為學習用。
那麼,為何不用突破飽和來測量多愛值呢?
因為,突破飽和比起段數飽和是更難觸發的,誰都不能保證,學習幾段能觸發突破飽和,但段數飽和不是這樣,因為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能用,除非你不需要睡覺,否則一般人一天最多的段數飽和所需段數也就不超過16段,能連續每天學習個16段,也是相當可怕了,指段數。
比較傳統的觀念,認為一天學習8小時的人,成績肯定比一天學習4小時的人,成績要好。
但是,顯然不是這麼簡單,一天學習1小時,然後成績比一天學習8小時的人,高很多,像是這種人,各位應該多少也有看過。
這是因為,一個人是否變強,不是看學習的段數有多少,是看拿的突破有多少。
所以說,突破飽和是優於段數飽和的一種突破,因為就算段數飽和了,可能拿到的突破是零個,每天學習16個小時,然後拿到的突破一直是零個,這不是學習了個寂寞嗎?
看到這邊,各位應該可以測量,自己正在學習的東西的多愛值,然後做出相應的操作了。
今天講到了,二級規則的多愛跟同步,其實,只要你能精通這兩個規則,世界上的9成問題對你來說,就不再是問題了。
當世界上每個人都很強,世界將變得無限有趣,讓我們一起把世界變有趣吧!
我是方法工程師四千,我們下週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