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科技角力再度升溫,這次中槍的是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
撰文/編輯部
4月15日,輝達宣布將在最新財報中認列高達55億美元(約新台幣1790億元)的衍生費用,原因正是針對中國市場所推出、名為H20的「降規版」AI晶片,突遭美國政府新一波出口管制。消息一出,盤後股價瞬間重挫逾6%,投資人用真金白銀對這場地緣政治風暴給出反應。
這筆費用不是單純的庫存損失,而是包含了H20晶片的庫存跌價、採購承諾未能履行的損失,以及相關準備金。表面上,這是一筆帳面的調整;但實際上,反映的是全球最大AI晶片製造商,面對地緣政治風險無法閃避的現實。
當「降規」也無法過關,美國的科技管制邊界再次向外擴張。
H20晶片原是輝達為規避美國出口禁令,針對中國市場特製的版本,降低運算效能以符合限制標準。然而這次,美國政府不再接受這樣的折衷設計,反而要求「事前取得許可」,進一步強化了AI晶片對中國出口的實質封鎖。
這樣的政策突襲,不僅打亂輝達的產品銷售計畫,也對其整體成長性產生疑慮。長期以來,中國是輝達AI晶片的主要市場之一。如今這條路若被斷掉,勢必迫使輝達重塑其全球布局與風險對沖策略。
投資人真正擔心的,不只是這55億,而是輝達未來的高成長能否持續。
NVIDIA 過去兩年因為 AI 熱潮市值暴漲,成為美股新一代「股王」,但高度成長也意味著更高的脆弱性。任何政策變動,尤其是來自地緣政治的黑天鵝事件,都可能成為巨大的資本市場震盪來源。
這起事件再次印證一件事:
在全球供應鏈與市場早已交織難分的今天,高科技公司不只要會寫程式、做晶片,更要懂國際關係。
未來,不論是輝達,或是其他依賴中國市場的科技企業,都將被迫思考同一個問題:當中國市場變成「高風險市場」,我們該如何佈局第二條成長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