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推動數位化製造時,
*PLM 系統(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和ERP 系統*的整合,早已成為提升作業效率的關鍵之一。
本文整理出「PLM 系統介接 ERP」的資料傳遞流程重點,讓你快速掌握系統互動的核心邏輯!
在 PLM 系統中,使用者負責維護與輸入主檔資料,主要涵蓋以下類型:
這些主檔資料,正是系統整合的基石。
這不是自動化同步的流程,而是由使用者主動觸發!
當使用者在 PLM 系統內,按下「拋轉 ERP」按鈕時,系統會自動呼叫 Web API,執行資料傳送任務。
這是一場標準化的數據旅程:
不是所有資料都能「隨意順序」拋轉,特別是物料相關主檔。
這兩類資料沒有順序限制,可以隨時拋轉。
若是新建資料,則必須遵循以下順序:
1️⃣ 項目主檔(Part Master Data)。
2️⃣ 物料表(Bill of Materials)。
3️⃣ 替代料主檔。
為什麼?因為後者資料存在「依賴關係」。
例如:物料表必須參照已存在的項目主檔,如果順序錯了,ERP 系統將無法成功接收。
整個資料傳遞過程中,程式類型被定義為Interface。
它的使命就是:讓 PLM 和 ERP 之間的資料,準確無誤地完成傳遞,並符合系統規範。
PLM 系統到 ERP 的資料傳遞流程,是一個:
其中,物料主檔類資料需要遵守拋轉順序,避免系統間因資料依賴關係而產生錯誤。
客戶與供應商主檔等,則相對彈性,可自由拋轉。
這樣的介接設計,不僅提升資料準確性,還讓不同系統的整合變得更有邏輯、更可控。
你的企業也在進行 PLM x ERP 整合,理解這樣的資料流程,絕對是規劃階段的重要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