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學問的頂端和二十年後的科技發展一樣,雖然可以想像,但確無法完全掌握。孩子的學習,突顯的應該是視野、習慣與運用的重要性,相對的指標,不僅要愈走愈順,而且要愈走愈寬,做到了,就可以避免塞車的可能,而且可以像行動研究一樣,對的方向,對的方法,做中學。
語言是溝通的工具、視野是前進的方向、習慣是品質的保證,學富五車確不敢說、不會用,就無法享受其中的成就感,那學富五車就會是一種壓力而不是助力,走進了班上,認真去思考前列的議題,找到合適的作為,就做。
抬頭向外一望,班上的孩子,趴在女兒牆上往下看,這是他們下課時的放鬆管道的方式之一,有孩子說是無聊,有孩子說同學在一起就一起來了,也有孩子說:在相親,班上的教室在三樓,很多同學會在一樓的廣場向上看,彼此品頭論足一翻,看對眼了,藉由訊息的傳遞,有可能就在一起了。一直提醒自己,國中階段孩子的學習是很重要的,因為真的很重要,所以不只要講三次,而孩子對自己的所學是否有所感,取決於學習的自律心。在筆者的實務經驗中,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從下課十分鐘開始做起,比較容易掌握。
下課十分鐘,一般的教室裡:有些孩子會趴著休息、發呆、聊天、追逐、看課外書。但班上的孩子很不一樣,他們最常打Paly,孩子稱為教室盃。教室盃的遊戲規則是這樣子的,分組有投手、捕手、野手、打擊,使用用保特瓶自製的球棒,球以羽毛球代替,一樣打七局或九局,算比分分勝負。
我的作法:先陪孩子打幾天,等到孩子習慣我在身邊時,就可開始營造孩子的自律學習情境了。
規則如下:在遊戲中只可以講英語,沒有用英文表達計違例乙次,違例三次失一分,做學習記錄單。目前我只做到這裡,雖然孩子僅有一半的達成率,這顯然是一個好的開始,可以再想想,還能延伸那些元素。
當然閱讀也是一件可以推動的事,筆者也是個作家,要完成一本書可能要花費一年甚至更久,但看完一本書卻只有一到二個小時。運用短時間去得到作者幾年來的心血,這個投資報酬率是很高的,如果還能吸收內化並且運用,就會成為自己的另一項作品。知識上的學習自律心很重要,相形之下生活中的自主學習更重要,但是從以下的例子而言,為人師者仍有很大的挑戰空間。
實例一:經過教室,見一個孩子大力摔門,想前去制止,同學說,這個孩子有過動病例,不宜激怒他。
實例二:經過教室,見一個孩子坐在椅子上,把腳跨在桌上,我打開教室的門,同學說,這個小孩有情緒障礙,不宜規勸他。
實例三:經過教室,見一個孩子坐在椅子上,身體與椅子快成一直線,坐姿不良,對正在發育的孩子影響很大,我提醒孩子,孩子並不理我。
這些機遇,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兼顧孩子學識上的自律與生活上的自主學習。
很多細微的微兆一直提醒著我,當把不宜的現狀合理化時,輕鬆的是我,未來要承擔痛苦的是孩子與家長。在班上,在學校當看到孩子不宜的行為舉止,立即糾正或勸導的效果會比較高,但有時候也會遭受到孩子的白眼或不悅,這種情境,考驗的是老師專業與高度,其實多給自己一點空間與耐心,不要想一次就讓孩子改變,多來幾次,孩子的改變孩子自己看不到,但有自律心的老師看得到。
明日聚焦:瞭解學生身、心、靈發展,並給予學生適度期望與合宜的掌聲。
程都變的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