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有一個好朋友叫做焦慮,他一直都與我形影不離,陪我吃飯與睡覺,陪我起床與玩樂,陪我寫過很多功課,又陪我躺在客廳的地板上。
久而久之,焦慮與我一起長大,他也變大了,我很常感到焦慮,例如還沒工作之前就在擔心工作的事情,或是知道自己接下來該做什麼但又害怕做不好,小至剪頭髮,大至上台報告,焦慮都陪著我。
我知道為什麼我會感到焦慮,因為我總是想要控制,我不喜歡事情出現突然的意外,
我希望我的所有計畫都整齊劃一,排列整齊等著我去完成,我希望未來就像故事一樣,起承轉合接著有完美的結果。
可人生本就是亂七八糟,糾纏在一起的線頭。
我的父親也是一個焦慮的人,他會安排好所有行程,並且井井有條的完成,只要事情有突發狀況,例如出去吃飯的時候停車場太多人,他就會坐立難安,又或是明明應該十一點到達,卻在途中塞車,他也會氣得大罵,我想我的焦慮遺傳自他。
我的母親也是一個焦慮的人,但她的焦慮來自於她不知道該怎麼做,當她接觸新的事物,或是去到新的地方,她就會無所適從。她無法自己騎車去台北,因為她害怕自己迷路,她害怕使用新的事物,因為她害怕自己學不會,我母親的焦慮來自於自卑。
我父親的焦慮來自於失去掌控權。
於是我有了兩種,我既害怕自己做不好,又害怕自己沒有能力掌控。
但我現在學會對抗我的焦慮,他並沒有消失,我把他變成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每當他肚子餓在哭泣的時候,我會將他抱在懷裡,輕輕搖動,告訴他『我們會找辦法解決』
當他又蠢蠢欲動的時候,我會告訴他『雖然這些情況有可能會發生,但我們盡力面對。』
長大以後我才發現,焦慮其實是一種不信任,不信任自己,也不信任時常有波動的世界,當你在一個巨大的問號裡時,本來就會感到恐慌,因為你必須靠自己找出答案與方法,去面對與解決有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我信任自己即便搞砸了,也有能力克服,我信任自己即便害怕,也可以鎮定地面對。
即使在不舒服,我也會站著陪伴自己,不再要求自己事事都要做到完美,而是盡力就好。
『盡力就好』 我對焦慮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