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麼多煩惱,是因為你過度思考和追求】百分之九十九的不安,都來自於妄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球約有 3.8% 人口罹患憂鬱症,而台灣每年因憂鬱症就醫的人數也達 17.6 萬人,且持續上升。大叔不禁回想,小時候只要折張紙飛機、打贏幾顆彈珠就能感到快樂,哪還會有什麼心理問題?反而是現在,資訊充斥、選項太多,讓人容易迷失,焦慮與不安成了現代人的日常。也許,快樂不是追求更多,而是學會清掃雜念,回到內心的單純。這本書,就是在教你如何清掃心靈的雜音。

作者 草薙龍瞬法師,是佛教學堂「興道之里」的創辦人。16歲獨自赴東京求學,通過學力檢定後考上東京大學法學院,畢業後曾任職智庫。35歲選擇出家,赴緬甸研修佛法,現於印度推動教育與人道工作,他著有《不反應的練習》《原諒自己,人生就會自由》等暢銷書,致力於將佛法生活化,用簡單的智慧對抗複雜的時代。

🍕4段心得感悟

煩惱的本體,僅為三種反應

文章探討了腦中各種反應如何影響我們的煩惱,主要包括不安、壓力、自卑等情緒。作者將這些煩惱簡化為三種主要反應:貪、瞋和癡,並強調百分之九十九的煩惱源自妄想。作者建議我們應該學會對腦中的困惑進行分類和標籤,特別是要清除那些無意義的妄想,如不愉快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悲觀預期。解決這些煩惱的方法很簡單,只需專注於當下的行為,並認識到那些不符合事實的想法只是妄想。

環顧四周,每個人都在努力地活著。知道「自己又在妄想了」,就可以安心了。

「自我領域」與「妄想區域」

「自我領域」是雙手能力所及的範圍,超出雙手所能控制的部分則屬於「妄想區域」。有時候,我們在腦海中希望外界的人事物能夠按照自己的期待(妄想)行動,這樣就會造成壓力和動搖。因此,我們應該學習去理解外界的聲音,只需停留在「看見」和「聽見」的狀態,不要因為想要獲得認同而做出無謂的反應。如果不慎做出了反應,也要努力去修正,避免陷入無止境的「執著」,讓煩惱持續蔓延。

匡正心志、留在自我領域的人,不會被現實動搖,而能隨時處在自由(清淨)的境地。

「業」的黑暗面

「業」是一種不斷從內心深處逼迫自己、重複出現相同反應的力量。明明沒有發生什麼事情,卻總是感到焦慮,完全無法體會快樂。之所以「業」會讓人痛苦,是因為它會不斷重現。有些情況每隔幾個月就會再次發生,有些則是在夢中突然襲來,讓人痛苦呻吟,還有的則是日夜糾纏,讓人瀕臨崩潰。因為對某些事物過度「執著」,所產生的「業」會在每天、每時每刻突然浮現,影響你的心情,讓你難以轉換觀點,持續以負面的方式「反芻」自己的不安情緒。

「業」會影響人的所有部分,包括日常反應、判斷、人際關係及工作能力等,也因此,能夠從「內心的慣性反應」中解脫,才會如此重要。

「中立」才能打開所有的可能性

中立指的是一種沒有快樂或不快樂、平靜安穩的精神狀態,佛經稱之為「捨」。在日常生活中,中立可以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 能正確理解他人;2. 能正確思考方向;3. 保持專注;4. 放下執著,轉換心情;5. 擁有不反應的心態。要學習保持「中立」,就必須實踐「正念」。閉上眼睛,專注於腹部和鼻尖的呼吸,同時感受腳底的存在,並在行走時將意識轉向與思考不同的「感覺」,讓內心重新回到中立的狀態。

走在正道的人,會用正念去面對事物,處在不執著的境地;用中立的心,活在現實的世界裡。

🍕值得記錄的關鍵字

貼標籤、內心洩漏、澄澈的心、正法、妄想、我慢、業、中立的心、智慧、慈悲

🍕這本書讓你啟發了什麼

「妄想」愈多,心思愈亂

人的思緒千變萬化,我們常常以為只要多加思考,就能提前反應並解決困難。然而,隨著思緒的深入,負面情緒卻油然而生,「他一定會反對的!」、「他就是那樣的人」、「他會試圖讓我難堪」等想法不斷浮現。此外,由於堅信自己是對的,這便形成了書中所謂的「我慢」,如果他人真的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便會讓自己陷入無比的痛苦之中。

有些人的腦中常常會出現一些無意義的「妄想」,大多是因為受到指責後,心中變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結果越想越亂,這種不斷的反應演變成一種內心的執著,最終導致不愉快的情緒,影響到日常的生活和休閒。

大叔的觀點

大叔認為「正確的理解」和「正確的思考」非常重要,別人指出你的錯誤不一定都是出於惡意,你也不必總是認為自己的想法是100%正確的。應該以中立的心態來看待和分析事情,並用「慈悲心」來寬恕那些讓你困擾的人和事,因為心懷「慈悲」,才能平靜地去理解。若止不住過多的妄想,可以去做一些讓自己無法空想的事情,例如跑步、游泳等,因為身體的疲累會使思緒變得清晰,反而能讓大腦得到更多的休息。

我們太常講究「一心多用」,以為這種方法可以加速處理事情的速度。其實,「一心多用」並無法有效解決問題。既然要想清楚,就應該坐下來認真思考;在電腦前打字時,就應該專注於要輸入的內容;出門走路時,就好好享受眼前的美麗風景。一邊看書又一邊聽電視新聞的兼顧方式,閱讀效果絕對不佳,讀了等於沒讀。所以每日好好劃定所謂的「專注時間」,就算只有專注10分鐘也比起零散不專心的1小時來得有效得多。

🍕若這本書只能帶走一句話,你的選擇是?

百分之九十九的煩惱都來自妄想

有那麼多妄想,是因為你過度思考和追求

有那麼多妄想,是因為你過度思考和追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直線大叔的閱讀札記
1會員
23內容數
我是直線大叔,在平淡無奇的公職生活中分享自己看書閱讀的心得, ,內容常會夾帶一些個人的超譯主題,喜歡延伸思考,認識各行各業 不同的世界。
2025/05/03
本書是馬修·麥康納的回憶錄,描述了他從浪漫喜劇小生到奧斯卡影帝的蛻變歷程,以及他對人生的看法。書中包含了許多他個人成長的經歷與感悟,例如: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以及如何堅持自己的信念。此外,也分享了他拍攝電影「藥命俱樂部」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5/05/03
本書是馬修·麥康納的回憶錄,描述了他從浪漫喜劇小生到奧斯卡影帝的蛻變歷程,以及他對人生的看法。書中包含了許多他個人成長的經歷與感悟,例如: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以及如何堅持自己的信念。此外,也分享了他拍攝電影「藥命俱樂部」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5/04/23
本書記錄了曾寶儀在說話和溝通上的多年經驗,分享她如何透過瞭解自身情緒、培養熱情、建立畫面感、釐清溝通目的以及謹慎說話等方法,提升溝通技巧,避免無效溝通。作者強調說話前應先有畫面,並思考說話的目的,避免無意識的表達和得罪人。書中也分享許多實例和技巧,適合害怕溝通或缺乏自信的人閱讀。
Thumbnail
2025/04/23
本書記錄了曾寶儀在說話和溝通上的多年經驗,分享她如何透過瞭解自身情緒、培養熱情、建立畫面感、釐清溝通目的以及謹慎說話等方法,提升溝通技巧,避免無效溝通。作者強調說話前應先有畫面,並思考說話的目的,避免無意識的表達和得罪人。書中也分享許多實例和技巧,適合害怕溝通或缺乏自信的人閱讀。
Thumbnail
2025/04/13
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史,從越戰時期的導彈研發到臺積電的崛起,並探討其地緣政治影響。透過作者對相關人士的訪談,揭露產業背後的祕辛,以及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關鍵地位。
Thumbnail
2025/04/13
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史,從越戰時期的導彈研發到臺積電的崛起,並探討其地緣政治影響。透過作者對相關人士的訪談,揭露產業背後的祕辛,以及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關鍵地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想讓煩惱都消失?你需要的是「不反應的練習」! 《不反應的練習》這本書榮登日本亞馬遜暢銷榜冠軍,銷售突破30萬冊!書中所講述的主題,是佛陀對峙煩惱的方法。
Thumbnail
想讓煩惱都消失?你需要的是「不反應的練習」! 《不反應的練習》這本書榮登日本亞馬遜暢銷榜冠軍,銷售突破30萬冊!書中所講述的主題,是佛陀對峙煩惱的方法。
Thumbnail
之前看的一本書,關於處理個人情緒& 接收情緒的來源, 自己整理了從書中認為最有感觸、 想分享的3段文字
Thumbnail
之前看的一本書,關於處理個人情緒& 接收情緒的來源, 自己整理了從書中認為最有感觸、 想分享的3段文字
Thumbnail
在我們的生命中,世俗我執常常使我們埋沒於自利的思維之中。透過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教導,我們瞭解到必須斷除這種我執,從而實現解脫。本文探討了斷除我執的方法,包括從法性真如中悟,認識人生無常,多做利益眾生的事,以及修忍辱等修行方式,幫助我們提升慈悲心,妥善面對困境,最終走向真正的解脫。
Thumbnail
在我們的生命中,世俗我執常常使我們埋沒於自利的思維之中。透過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教導,我們瞭解到必須斷除這種我執,從而實現解脫。本文探討了斷除我執的方法,包括從法性真如中悟,認識人生無常,多做利益眾生的事,以及修忍辱等修行方式,幫助我們提升慈悲心,妥善面對困境,最終走向真正的解脫。
Thumbnail
三障除了講煩惱障、業障、報障之外,瑜伽大教王經講三種重障,是我慢、嫉妒、貪欲。學佛的人要知道,佛教我們作佛,佛就是得大圓滿、大自在,世界上最完美,沒有一絲毫缺陷的人。千經萬論,無非教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大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頓斷煩惱,一斷一切斷,一悟一切悟,這是上上根人,稀有難逢。
Thumbnail
三障除了講煩惱障、業障、報障之外,瑜伽大教王經講三種重障,是我慢、嫉妒、貪欲。學佛的人要知道,佛教我們作佛,佛就是得大圓滿、大自在,世界上最完美,沒有一絲毫缺陷的人。千經萬論,無非教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大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頓斷煩惱,一斷一切斷,一悟一切悟,這是上上根人,稀有難逢。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一位讀者在修行過程中的經歷,如何面對自身的貪嗔痴等負面情緒,並藉由自我覺察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快樂。透過對六根的思考及《黑神話:悟空》的相關聯結,更深刻地理解修行的意義及克服困惑的重要性,最終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與真實情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一位讀者在修行過程中的經歷,如何面對自身的貪嗔痴等負面情緒,並藉由自我覺察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快樂。透過對六根的思考及《黑神話:悟空》的相關聯結,更深刻地理解修行的意義及克服困惑的重要性,最終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與真實情感。
Thumbnail
修行要能夠每時每刻 洞悉到自己的心靈在發生什麼事情, 並且善於引導自己的心走向正確的方向, 不停地棄暗投明。 學習覺照的第一步, 要先打擊最粗猛的煩惱。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修行要能夠每時每刻 洞悉到自己的心靈在發生什麼事情, 並且善於引導自己的心走向正確的方向, 不停地棄暗投明。 學習覺照的第一步, 要先打擊最粗猛的煩惱。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念佛能斷煩惱 : 以一念。而除眾念。念佛能斷妄念既除。煩惱自斷。」 — 圓瑛法師 煩惱是苦因。生死為苦果。苦因不斷。苦果決不能離。一切眾生。皆依煩惱惑。而造種種業。由此惑業為因。定招生死果報。所以發心修行。就是要斷煩惱。而了生死。煩惱是眾生內心之病。祇有我佛醫王。所說念佛法藥。能治煩惱心病也。
Thumbnail
「念佛能斷煩惱 : 以一念。而除眾念。念佛能斷妄念既除。煩惱自斷。」 — 圓瑛法師 煩惱是苦因。生死為苦果。苦因不斷。苦果決不能離。一切眾生。皆依煩惱惑。而造種種業。由此惑業為因。定招生死果報。所以發心修行。就是要斷煩惱。而了生死。煩惱是眾生內心之病。祇有我佛醫王。所說念佛法藥。能治煩惱心病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