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當代的美國大聯盟棒球巨星「大谷翔平」,有個出名的「九宮格生涯規劃表」。據說這是他在青年,或是青少年時代就已經擬妥的生涯規劃。
讓人驚訝的是,據說,他後來的人生軌跡,包含幾歲打甲子園,幾歲進入日本職業球團,到何時參加美國大聯盟,還有何時出現第五十顆全壘打,時間序都驚人吻合。更難以置信的,他當年就預測到,他的第一個女兒會在他三十一歲時誕生。這麼精準的生涯規劃,若果全是事實,那麼說,這位仁兄的紀錄是「前無古人」,應該是不誇張了吧!
當然,以大谷目前在大聯盟的出眾表現,堪稱「神人」等級,普通人哪能輕易複製他的職涯規劃?不過,大谷到目前的生涯規劃,儘管表現如神,他的職業生涯計畫倒是有值得效法之處。
他很早就認定打棒球這一條路,而且付出所有的心力,始終朝著既定的方向前進,這就是他今天能夠揚名世界的最底層基礎。看起來,屬於他自己的「職涯劇本」是從十幾歲就開始書寫了。
若這個觀察確有其現實意義的話,吾人能從他的事跡萃取的就是,職涯成功之道,應該是「及早定向,及早有序執行自訂的職涯規劃」。如此,欲達成職涯目標的機率就會比較高。
曾經遇見過一位職場人士,我親眼見識到的,是他十年之間的職涯片段。這位故事的主人翁是新加坡籍男士,當時年紀還不到四十,學歷就是當地本土大學畢。
驚訝的發現,他在那段期間從一位業務工程師,經過三度轉職,在第四個機會,一舉登上了一家跨國企業的亞太總裁職務。
因為近身觀察,發現這位成功的人士,學經歷並不真的異常優秀,也看不出有特殊人脈。或許有人會說,他就是運氣比較好。可是從他的職涯路徑看起來,只能姑且斷論,那一切軌跡都是他一路計畫、執行所得的結果。
這個人是工科背景,按常理,進社會時,他會和大多數同學一樣走技術路線。不但是學以致用,又是高薪職務,且升遷相對比較有保障。實際上,他也沒有特別有遠見,或比同儕更高明,他就是隨著多數人一樣的模式,擔任「工程師」,進社會工作了。
他入職幾年之後,由於對自己的性向,和對產業的深入了解,他開始發覺,他很有興趣走管理路線。而通向管理職的幾個路徑裡頭,其中之一就是必須在組織內立下戰功,讓自己鶴立雞群。而立功最好的場域就是「業務部門」。他因此決心申請調職,進入必須承擔業績的業務部門,從那裡開啟了他的全新職能。
這位老兄除了自己做足功課以外,他還仔細研究當時在新加坡聲譽卓著的「人力資源顧問公司」,從中選定一兩家做為他轉職的推手。他真的如願以償,成了一家工業有關跨國企業的一名「業務工程師」。從此,他的工作執掌範圍和目標直接掛鉤,成敗以數字為依歸。工作的範圍少了許多灰色地帶,挑戰性非常大,卻也很有效,且可即時驗證自己職涯路徑改變後的種種狀態。
在這同時,他開始撰寫他個人的履歷資料。「履歷表」可稱為「Resume」, 而英國體系的國家一般叫做「Curriculum Vitae 」簡稱‘’C.V.‘’。其實兩者是有基本差異的。
Resume一般只限兩頁,內容以學歷,工作經歷和個人技能證照,並摘要說明求職目標等等。而C.V. 篇幅就長很多,內容會在專長領域多加著墨,並包含職場實例佐證個人的職能。
這個人撰寫的就是"C.V.",他把先前的學經歷彙整,做為他C.V.的基礎,然後逐一萃取轉職之後的重大功績,並擇要記錄。也就是說,他在日常的空檔, 一路撰寫他個人的「職涯劇本」。
他劇本的第一集,是在擔任出色「業務工程師」的兩年半之後完稿。他席不暇暖的和幾年前合作過的「人力顧問公司」做人際的交流,在沒有求職目標的情況下,把自己的「資格訊息」放進了曾經互動過的「HR顧問」腦袋裡。而他仍舊努力經營他的日常,繼續朝著目標前進,並隨時更新他自己的「職涯劇本」。
半年後,有一「業務經理」職缺找上門,那是個挑戰性極高的業務主管職務,必須具備堅強的實力,才會被考慮。由於他的書面資料早已齊備,而且心態上,他早已處於「Stand By」的狀態。因此,他在幾輪面試之後,就獲得聘用了。
循著相同模式,沿著既定的職涯軌跡,藉由他的高超業務能力,同時在職進修的管理知識,他進一步證明了他是可以擔任職場的管理職。果然「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他在轉換跑道後的第七年獲聘為一家跨國企業的總經理。由於他堅實的業務成就,他被賦予厚望,希望挽救這一家營收連續幾年下挫的公司。
這個職場高位,對某些人來說,稍一不慎,很可能會是個危機。然而,皇天不負苦心人,他的紮實職場技能,以及高度的專業態度,不但讓他順利達成任務,而且還讓他在業界聲名大噪。三年之後,他成了一家跨國集團亞太地區的總裁,真的是「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