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不是敵人,是一面鏡子:內容行銷職人的清醒指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當我們被推播喜好時,其實也正在選擇怎麼定義自己如何觀看世界

現在我們身邊很多人,滑社群的時間越來越長…… 不是被貓咪、美女等等吸住,就是短影音一支接一支停不下來。

raw-image


這些看似平凡無害的日常,其實正默默改變著我們的注意力、節奏,甚至是思考方式。

有的人每天都在看自由潛水、露營狩獵;有的人是健身、股票、療癒語錄。

每個人 IG、臉書、YouTube、ChatGPT 畫面裡的世界,看起來都不太一樣, 但共通點是:演算法早就幫你選好了你每天會看見的宇宙。


這些喜好本身沒有不好,我也不是在說看短影音不行, 但我總會冒出一個感覺,

「老實說不是沒有不好,只是偶爾要跳出來看看不同領域的世界, 不然你真的會認為全世界就只有這些東西了。」

這句話,不只是對別人說的,也是對我自己說的。


我們以為我們在選擇, 但你只是一直點開同一種東西,

久了,你會開始相信:

這些東西就是「世界的標準」。


我自己是長期在做行銷、操作社群的行銷人, 從下標題、選圖,到使用者停留時間、情緒鉤子,這些技術我每天都在用。

也因此,我比一般人更清楚一件事:

你點過什麼、你看得久什麼,就會決定你未來「只能看見」什麼。

很多人以為自己喜歡的,是自己的選擇, 其實只是你

「一直被餵養、所以變得熟悉」。

我們活在一個會自動替你篩選資訊的時代, 但也同時活在一個容易讓人失去觀看世界廣度的泡泡裡。


我曾經也被演算法推播的某些東西黏住,現在其實偶爾也是會...哈!

像是AI、創業熱潮、趨勢預測、職場、如何經營自媒體等……

明明我自己就知道那些是怎麼設計出來的,我還是會在那一秒吸進去。

但也多虧我知道這些套路, 我反而會刻意「跳出來」。

比如看書、關掉 IG、打開一台沒訂閱 YouTube 的電腦、去公園散步聽陌生人對話。 因為我知道:

如果我不刻意打破演算法,演算法就會定義我整個世界。

如果你不曾停下來問:

「這些影像是真的嗎?」譬如狗狗會跳舞...貓咪會說話等等 久了,就會把「你看到的東西就是真的」所謂的「一葉障目」。


實際一點來說,我在裝修領域中就常看到這樣的例子。

琺瑯廚具,因為材質沒有毛細孔、不吸附味道,也不容易殘留油污, 在網路上被包裝成「防蟑廚具」。

久了,連演算法都以為這就是它的主打標籤, 結果大量內容就往這個方向推播,

接著發生什麼事?

有客戶來店裡開口第一句就是:

「這個就是那個防蟑螂的廚具對嗎?用了就不會有蟑螂?!」

甚至還有人用了之後家裡還是出現蟑螂,回頭說產品是噱頭、是騙人的,網路討論區批評等等。

但其實.......這根本就是一場批判思考能力缺席的事故。

你如果願意拆解,就會知道:

演算法的說法,是可以參考的「方向」,但不是萬能的「保證」。

你家有蟑螂,跟你用了琺瑯廚具之間,不能畫上等號。

因為除了廚具,還有抽油煙機、垃圾桶、流理台邊緣縫隙、掉下去的菜渣、食物殘渣沒擦乾淨…… 如果整個環境還是吸引蟑螂,你光靠一組廚具,是不可能解決的。

而我想說的是....


你不能把判斷力外包給一支影片,

長期被推播餵養的人,不會變得更懂世界,只會更習慣讓別人幫他想。




演算法不是敵人,它只是鏡子。

它只是把你最近看得多、點得多、停留得久的東西, 甚至你的聊天對話提到的東西放大給你看而已。

它不會告訴你還有別的世界, 它也不會提醒你……你卡住了。

你以為你選擇得很自由, 其實你只是重複點你熟悉的東西,然後忘了自己原本的樣子。


作為一個內容行銷職人,選擇保持覺醒

我當然也會想寫爆款、想下標吸睛、想要好成效,這些都是工作的一部分, 但我更在意的是:

我做出來的內容,是不是可以讓人「看見世界的一體兩面」, 而不是「只活在舒適的泡泡裡」。

因為我知道, 當我們只能活在演算法替我們設計的世界時, 我們就再也不會自己選擇人生了。

最近我調整了一下內容布局,理解自己與高敏感人,希望你會喜歡,上一篇《第二順位的人,才是走進你心裡的人|品牌關係的心理排序解密》無意間成為目前最高流量的文章,我真是有點驚訝,最近也開發了幾項商品,如果你有興趣,歡迎來逛逛、聊聊,看看有沒有什麼是你正好需要的。

——希望這些內容,能陪你一起更靠近真正的自己。


留給自己的提醒,也是留給你:

演算法本身並不是什麼壞東西, 它只是依照你「以為你喜歡、以為你需要」的樣子在運作。

如果你也曾發現自己越滑越空虛、越看越無力,

那你就知道這不是單純的興趣,而是一場注意力的消耗戰。

真正重要的是,在這個世界裡, 你還能不能清醒地思考,做真正的選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自由職人記憶研究院
80會員
112內容數
【 自由職人記憶研究院】 品牌記憶點|自媒經營|職人IOP計畫|成家知識 在這個資訊過載、變動快速的時代,如何讓個人價值被看見?如何讓品牌真正被記住? 自由職人記憶研究院 不只是研究行銷策略,而是探索 個人品牌、企業定位、內容經營,甚至生活方式的塑造,讓「品牌」不只是曝光,而是成為市場中的獨特記憶點
2025/04/17
在這個什麼都講效率的時代,報價這件事,常常成為一種令人尷尬的過程。 我們都知道,報價本來就是要給人「看」
Thumbnail
2025/04/17
在這個什麼都講效率的時代,報價這件事,常常成為一種令人尷尬的過程。 我們都知道,報價本來就是要給人「看」
Thumbnail
2025/04/09
2025/04/09
2025/04/06
最近滑到一則新聞,是用 AI 生圖畫「吉卜力風格的貴賓狗全家福」。 硬是不畫6隻貴賓狗,還幫狗請珍奶喝,最後第九次才生成成功。 大家都笑說 GPT 壞掉了,但我看到一個更有趣的點: 下面有個網友留言:「你的 .....
Thumbnail
2025/04/06
最近滑到一則新聞,是用 AI 生圖畫「吉卜力風格的貴賓狗全家福」。 硬是不畫6隻貴賓狗,還幫狗請珍奶喝,最後第九次才生成成功。 大家都笑說 GPT 壞掉了,但我看到一個更有趣的點: 下面有個網友留言:「你的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Thumbnail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Thumbnail
你想看見什麼內容,取決於什麼? 很可能都是一種行銷,很可能只是想要洗腦, 你不接受的,慢慢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些內容」, 將內化成你的認知。 所以,你認為自己僅僅片面瀏覽,就是個明智的人嗎? 你以為自己有選擇權? 你以為自己很自由? 你以為自己可以判斷是非嗎? 很抱歉,你不行。 當資料大量灌
Thumbnail
你想看見什麼內容,取決於什麼? 很可能都是一種行銷,很可能只是想要洗腦, 你不接受的,慢慢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些內容」, 將內化成你的認知。 所以,你認為自己僅僅片面瀏覽,就是個明智的人嗎? 你以為自己有選擇權? 你以為自己很自由? 你以為自己可以判斷是非嗎? 很抱歉,你不行。 當資料大量灌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我們關注的議題分為兩種,稱之為“關注圈”和“影響圈”,前者是只能狗吠火車於大事無補,後者是自己能掌控的或者是自己能調整精進的,希望大家都能將注意力集中在“影響圈”上。 本文除了關注三篇新聞外,也分享筆者如何借此機會調整自身“影響圈”。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我們關注的議題分為兩種,稱之為“關注圈”和“影響圈”,前者是只能狗吠火車於大事無補,後者是自己能掌控的或者是自己能調整精進的,希望大家都能將注意力集中在“影響圈”上。 本文除了關注三篇新聞外,也分享筆者如何借此機會調整自身“影響圈”。
Thumbnail
數位化/網路的存在本身就不是要「消滅」實體,而是透過數位化讓更多訊息/資訊可以方便地讓人取得,能夠讓多數人可以用自己選擇的方式,取得所需要的內容;若是個人真心不想被時代改變,還是繼續去電影院、讀實體書,我相信實體不死,只是變得比較小眾,要喜歡自己的小眾,不要害怕自己變成小眾!
Thumbnail
數位化/網路的存在本身就不是要「消滅」實體,而是透過數位化讓更多訊息/資訊可以方便地讓人取得,能夠讓多數人可以用自己選擇的方式,取得所需要的內容;若是個人真心不想被時代改變,還是繼續去電影院、讀實體書,我相信實體不死,只是變得比較小眾,要喜歡自己的小眾,不要害怕自己變成小眾!
Thumbnail
忘了從哪一天開始 好奇是不是也能透過吸引力法則 買樂透中獎 也忘了是不是因為搜尋了關鍵字 大數據開始從YouTube滲入我的思想 忘了是好奇帶領一連串的推薦 還是推薦引發一連串的好奇 總而言之這樣的金錢吸力 似乎是滿具吸引力的話題 我也走向這個能量
Thumbnail
忘了從哪一天開始 好奇是不是也能透過吸引力法則 買樂透中獎 也忘了是不是因為搜尋了關鍵字 大數據開始從YouTube滲入我的思想 忘了是好奇帶領一連串的推薦 還是推薦引發一連串的好奇 總而言之這樣的金錢吸力 似乎是滿具吸引力的話題 我也走向這個能量
Thumbnail
念頭充斥著大腦   顯化似乎是每個人   有意無意的日常口號   這個時代不缺煩惱    它    燉煮著全方位的煎熬 伴著無聲的憂慮叫囂                                                            
Thumbnail
念頭充斥著大腦   顯化似乎是每個人   有意無意的日常口號   這個時代不缺煩惱    它    燉煮著全方位的煎熬 伴著無聲的憂慮叫囂                                                            
Thumbnail
數位時代,人人都是透過手機或各式電腦的電子窗去理解紛紜複雜的世界。我們透過各種視頻,文字資料,聲音檔案作為依據,進行理解與判斷。基本上都是在幾秒鐘就作出自己的認知,並且形成自己的認識系統,但是這樣都很妥當嗎?
Thumbnail
數位時代,人人都是透過手機或各式電腦的電子窗去理解紛紜複雜的世界。我們透過各種視頻,文字資料,聲音檔案作為依據,進行理解與判斷。基本上都是在幾秒鐘就作出自己的認知,並且形成自己的認識系統,但是這樣都很妥當嗎?
Thumbnail
我們怎麼看待世界,就會得到什麼樣的體驗
Thumbnail
我們怎麼看待世界,就會得到什麼樣的體驗
Thumbnail
一旦掌握資訊、瞭解本質就是輸的開始 你可以假想成今天播放一部影片,從0秒開始到結束,接著你倒著播,那麼影片裡的所有動作就是逆向播給你。而當你要使用任何逆轉物品時,你的心流方向是必須跟原本你想的一樣,譬如說你跑步、游泳、喝水,心態都是保持與現實世界一模一樣的狀況。當你對著逆轉物品這麼想時,逆轉物品就
Thumbnail
一旦掌握資訊、瞭解本質就是輸的開始 你可以假想成今天播放一部影片,從0秒開始到結束,接著你倒著播,那麼影片裡的所有動作就是逆向播給你。而當你要使用任何逆轉物品時,你的心流方向是必須跟原本你想的一樣,譬如說你跑步、游泳、喝水,心態都是保持與現實世界一模一樣的狀況。當你對著逆轉物品這麼想時,逆轉物品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