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發展階段里程碑】0~6歲孩子的大腦、行為與情緒發展重點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每一位孩子的成長,都是一場不可複製的旅程。

今天這篇文章,將帶你一覽0~6歲幼兒在「動作」「語言」「社交情緒」「認知」等面向的發展里程碑,幫助我們在陪伴的過程中,既溫柔又有方向。


為什麼要了解幼兒發展階段?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但如果我們能掌握大致的發展階段,就能:

  • 避免「揠苗助長」或「誤解孩子」
  • 調整教學/陪伴策略,提供適齡刺激
  • 在出現發展遲緩徵兆時及早發現、及早協助

了解發展,是更理解、更貼近孩子的第一步


0~6歲幼兒發展階段總覽

0~1歲:感官探索與依附建立期

📍主要特徵:

  • 感官是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看、聽、摸、聞、嘗)
  • 開始建立與照顧者的「安全依附關係」
  • 會出現「分離焦慮」

📍發展亮點:

  • 會翻身、坐、爬、扶站(約6~10個月)
  • 咿咿呀呀發音、模仿聲音
  • 會對熟悉的人微笑、認人,開始用哭聲或表情表達需要

📍陪伴重點:

  • 給予足夠的擁抱與眼神回應,建立安全感
  • 使用豐富聲音與語調與嬰兒互動(例如:唱歌、講話、誇張表情)
  • 提供感官玩具、安全探索環境


1~2歲:動作發展與自我萌芽期

📍主要特徵:

  • 大肌肉動作迅速發展:學走、學跑、學爬上爬下
  • 開始出現強烈的「我要自己來!」
  • 用基本語詞表達需求(例如:媽媽、吃、要)

📍發展亮點:

  • 出現「物體恆存概念」:東西消失不等於不存在
  • 喜歡模仿大人行為(掃地、講電話等)
  • 情緒起伏大,但還不會調節

📍陪伴重點:

  • 給予機會自主嘗試(如自己穿鞋、吃飯)
  • 認可他的努力,不強求完美
  • 協助命名情緒與行為(「你現在是不是覺得有點生氣?」)


2~3歲:語言爆發期與「我說不」的年紀

📍主要特徵:

  • 詞彙量大幅成長,會組合2~3字句
  • 開始出現「說不停」現象,表達慾望強烈
  • 自我意識高漲,進入「兩歲叛逆期」

📍發展亮點:

  • 喜歡說「不要!」、「我不要你!」來表達界線
  • 會透過語言、角色扮演來模擬生活經驗
  • 會注意同儕,但仍以平行遊戲(彼此在旁玩)為主

📍陪伴重點:

  • 給予選擇權(例如:「你想先穿外套還是先戴帽子?」)
  • 用簡單語句陪孩子練習說出需求
  • 接納情緒的同時,穩定立界限


3~4歲:想像力與社交意識萌芽期

📍主要特徵:

  • 角色扮演遊戲興盛(爸爸媽媽遊戲、醫生遊戲)
  • 開始有「朋友」概念,會模仿、合作或競爭
  • 語言越來越能表達情緒與故事

📍發展亮點:

  • 問十萬個「為什麼」的階段
  • 具備初步的因果關係理解
  • 仍容易情緒化,但開始有自我安撫方式(例如:抱娃娃、唱歌)

📍陪伴重點:

  • 鼓勵說故事、玩假裝遊戲,豐富語言與想像
  • 引導社交技巧(例如:怎麼輪流、道歉、邀請朋友一起玩)
  • 幫助理解規則與界線背後的原因


4~6歲:社會性與邏輯能力成長期

📍主要特徵:

  • 能理解簡單規則與團體合作
  • 有自我形象與比較意識:「他比較快」、「我是好孩子」
  • 表達能力更清楚,喜歡參與討論、問題解決

📍發展亮點:

  • 從「我」的世界逐漸走向「我們」的世界
  • 認知發展進入具體運思階段(能分類、排序、基本邏輯)
  • 出現道德感的雛型(例如:這樣對/不對)

📍陪伴重點:

  • 提供合作與協商的情境(一起完成一幅作品、一個任務)
  • 鼓勵說出內心想法與選擇
  • 訓練情緒調節與挫折容忍力(例如:輸了遊戲怎麼面對)


一段話總結每個階段的孩子:

0~1歲,要「安全感」

1~2歲,要「嘗試自主」

2~3歲,要「被聽見」

3~4歲,要「想像與模仿」

4~6歲,要「理解關係與規則」


理解,是最溫柔的教育

當我們知道一個孩子「為什麼哭」、

知道他「為什麼說不要」、

知道他「為什麼一再重複同樣的話」,

那我們的陪伴,不再只是應對行為,

而是貼近他內心的支持與理解。

每個孩子的成長步伐不同,但你的觀察力、耐心與好奇心,

都會成為他成長路上最美的祝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丸子親子合作社|Merida coop
3會員
28內容數
小花絮Mini Tidbits
2025/04/28
孩子的情緒來得快又急,老師和陪伴者如何引導孩子處理情緒?本文提供四個步驟:1. 先穩定自己,再穩定孩子;2. 用同理的語言,為孩子說出情緒;3. 允許情緒存在,給予安全的空間;4. 情緒過後,溫柔帶領孩子學習整理。透過同理與陪伴,協助孩子學習處理情緒,並在情緒森林中一起成長。
Thumbnail
2025/04/28
孩子的情緒來得快又急,老師和陪伴者如何引導孩子處理情緒?本文提供四個步驟:1. 先穩定自己,再穩定孩子;2. 用同理的語言,為孩子說出情緒;3. 允許情緒存在,給予安全的空間;4. 情緒過後,溫柔帶領孩子學習整理。透過同理與陪伴,協助孩子學習處理情緒,並在情緒森林中一起成長。
Thumbnail
2025/04/21
親子儀式感並非盛大的安排,而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創造的珍貴日常。文中分享了透過簡單的睡前故事、親子烘焙、雨天創作等小儀式,建立孩子安全感、提升自信的方法。從每週三的親子廚房日,到每天上學前的擁抱與口令,作者以自身經驗,闡述如何將愛融入孩子的生活點滴,讓平凡日子成為孩子記憶中最閃耀的星星。
Thumbnail
2025/04/21
親子儀式感並非盛大的安排,而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創造的珍貴日常。文中分享了透過簡單的睡前故事、親子烘焙、雨天創作等小儀式,建立孩子安全感、提升自信的方法。從每週三的親子廚房日,到每天上學前的擁抱與口令,作者以自身經驗,闡述如何將愛融入孩子的生活點滴,讓平凡日子成為孩子記憶中最閃耀的星星。
Thumbnail
2025/04/10
「你今天還好嗎?」 我很少被這樣問,但更少的是,我自己問自己這句話。 開始寫情緒日記,是我送給自己的第一份日常陪伴。
Thumbnail
2025/04/10
「你今天還好嗎?」 我很少被這樣問,但更少的是,我自己問自己這句話。 開始寫情緒日記,是我送給自己的第一份日常陪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孩子的規律性之我的觀察 我的孩子很規律性的七個月、一歲七個月、兩歲七個月左右都會有一段讓我時時腦充血時期,有人說是敏感期也有叛逆期的說法,但每年這時期後,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總會陡坡快速成長,因此猜測這個內在與行為的需求可能在整合過去的種種蓄積能量。大家可以觀察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也有這種週期,相信每位
Thumbnail
孩子的規律性之我的觀察 我的孩子很規律性的七個月、一歲七個月、兩歲七個月左右都會有一段讓我時時腦充血時期,有人說是敏感期也有叛逆期的說法,但每年這時期後,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總會陡坡快速成長,因此猜測這個內在與行為的需求可能在整合過去的種種蓄積能量。大家可以觀察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也有這種週期,相信每位
Thumbnail
前些日子(孩子約三歲半),觀察到孩子的精細肌肉、思考邏輯和語言表達有了明顯的進步,似乎到了下一個成長階段。因此思考著陪伴她的日常中能多做些什麼? 幼兒教育上重要的三件事 把過往幾個學習過的教育派別複習一下掃過一次,它們在幼兒教育上有三個共通點:著重烹飪、藝術、自然或園藝。中式料理已經成為我們的日
Thumbnail
前些日子(孩子約三歲半),觀察到孩子的精細肌肉、思考邏輯和語言表達有了明顯的進步,似乎到了下一個成長階段。因此思考著陪伴她的日常中能多做些什麼? 幼兒教育上重要的三件事 把過往幾個學習過的教育派別複習一下掃過一次,它們在幼兒教育上有三個共通點:著重烹飪、藝術、自然或園藝。中式料理已經成為我們的日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衛福部立基隆醫院26日指出,幼童語言發展遲緩,影響未來人格發展,家長如發現幼童有語言障礙,即應儘快治療。 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李穎安表示,俗云「3歲定80,6歲定終生」。6歲之前確實為孩子早療的黃金期,絕非空穴來風的口號。以神經醫學來說,0至3歲幼兒的神經連結非常快速,此一時期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衛福部立基隆醫院26日指出,幼童語言發展遲緩,影響未來人格發展,家長如發現幼童有語言障礙,即應儘快治療。 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李穎安表示,俗云「3歲定80,6歲定終生」。6歲之前確實為孩子早療的黃金期,絕非空穴來風的口號。以神經醫學來說,0至3歲幼兒的神經連結非常快速,此一時期
Thumbnail
許多父母都知道,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性,但父母常常會想,小孩還那麼小,我跟他說故事講聽得懂嗎? 每天讀,到底對孩子有什麼幫助呢?為什麼親子共讀那麼重要?那要選擇什麼樣的書比較好呢?心中的疑問會不停跑出來,C媽在孩子剛出生時,也不斷的在思考這問題,也不斷在找答案,要如何幫寶貝選出好書?但在選書之前要先了解
Thumbnail
許多父母都知道,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性,但父母常常會想,小孩還那麼小,我跟他說故事講聽得懂嗎? 每天讀,到底對孩子有什麼幫助呢?為什麼親子共讀那麼重要?那要選擇什麼樣的書比較好呢?心中的疑問會不停跑出來,C媽在孩子剛出生時,也不斷的在思考這問題,也不斷在找答案,要如何幫寶貝選出好書?但在選書之前要先了解
Thumbnail
閱讀心理學家Jeanne Chall將閱讀分為六個階段: 零階段「前閱讀期」:出生到上小學前。孩子開始認識標誌、單字、自己的名字、符號等,學習文字的概念、音韻的不同,也開始假裝讀書。 階段一「識字期」:一、二年級。孩子進入正規學校學習,開始大量認識國字、唸簡單的文章,也慢慢具備文字解碼能力,例如
Thumbnail
閱讀心理學家Jeanne Chall將閱讀分為六個階段: 零階段「前閱讀期」:出生到上小學前。孩子開始認識標誌、單字、自己的名字、符號等,學習文字的概念、音韻的不同,也開始假裝讀書。 階段一「識字期」:一、二年級。孩子進入正規學校學習,開始大量認識國字、唸簡單的文章,也慢慢具備文字解碼能力,例如
Thumbnail
  複習到發展的粗細原則,提醒了我剛升班的一歲四個月小朋友要先選擇粗動作發展的教具,並且還不太會收教具是正常,偶爾可以予以示範協助。   關於剛出生的寶寶發展,出生數周內即出現學習和記憶能力,剛出生兩三週大的嬰兒的知覺部分,就能模仿成人臉部反應,所以這時就應該多注意自己的表情,要多對寶寶微笑。   
Thumbnail
  複習到發展的粗細原則,提醒了我剛升班的一歲四個月小朋友要先選擇粗動作發展的教具,並且還不太會收教具是正常,偶爾可以予以示範協助。   關於剛出生的寶寶發展,出生數周內即出現學習和記憶能力,剛出生兩三週大的嬰兒的知覺部分,就能模仿成人臉部反應,所以這時就應該多注意自己的表情,要多對寶寶微笑。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