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關於地球的運動》,我感受最深的想法反而是:
如果我們自己定位成傳承者,就不應該害怕18歲有投票權這件事;
如果害怕讓抖音仔決定台灣的未來,那該做的是盡量鼓勵下一代更自由思考、勇敢負責。
竭盡這代的全力,然後放心交給後人。
如果不懂為什麼,快去看《關於地球的運動》。
對這是安麗文。
關於學歷不能當飯吃
《關於地球的運動》大致上有四段,個人最喜歡的是歐庫基跟巴德尼一起做研究這段。
當年的天動說不只是宇宙繞著地球而已,在神學上還附帶著「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也是污穢的底端,星空會看起來美麗,也正是因為人們是從污穢的地球去看星空」的意義(至於是不是真的有這段神學解釋,有待懂天主教神學史的人)。
歐庫基身為眼力超絕、但是不識字的底層屠夫,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與了解是從修士或神父那邊得知的。也因為神父如此解釋世界,使本來從小喜歡星空的他,變成畏懼仰望星空的人。
後來他在一次押解異端的過程中,成為傳承地動說的其中一人。
他結識了熱愛天文研究的巴德尼跟芙蘭塔,在執行地動說研究的過程中,重新學會欣賞星空的美好、認可地球是神創造的美麗,甚至開始學習寫字,希望在這次的地動說任務完成後能夠上大學。
因為在這次的大冒險經歷,他開始有強烈的想要對這個世界進行更深入的探索,以及希望自己能傳承什麼給後世。
然後一切就被異端審問中止於此。
現在只要不能當飯吃的大學科系跟學問,動不動就會被奇怪的網紅拿出來鞭說這些科系沒有洨用。
那正是因為現在是學術自由與知識爆發的世紀,沒有人會被錯誤的「不能當飯吃」的理論一輩子覺得自己抬不起頭,也沒有人會因為研究「不能當飯吃」的理論賭上性命。
不過也如,巴德尼所說,一個不分階級大家都識字的未來,真的太過吵雜,文字都被搞得廉價。
所以,我們要否定識字普及這件事嗎?這段只是作者在劇情中間提出的小詰問。
但是在獨眼修道士生命終結前,他做出的選擇已經明確了他所認為的正確:
燒毀自己考據多年、鉅細靡遺完整的地動說研究記錄與算式,選擇讓一個剛學會識字、用字粗淺又不完整的屠夫,寫下的《我與修道士們一起發現地動說的日記》保留傳到後代。
公式與用字的文化涵養很重要,但要讓後代能夠被啟發並且願意傳承,靠得是最根本的求知的感動,這是一個剛識字、也只會寫日記的屠夫也能做到的。
關於18歲公民投票權

台灣人唸到大學,連學生自己命名宿舍名稱都可以被校方以「我們為學生好」而否決最高票的投票結果。
不在小事允許年輕人下蠢決定並共同承擔,那就是在他們20歲後犯下更蠢的決定並共同承擔。如果要否決18歲公民權,那刑法也應該要一起調成20歲才能完全負責。
《關於地球的運動》裡有一段,在講地動說會被處以死刑的年代,一個行刑者偷偷放走了一個經手過地動說研究的學者,他並不懂地動說的偉大,單純是因為他不認同教會處死無辜的人。
後來那個行刑者被教會處以死刑,學者也在沒能把地動說傳承出去的情況下死亡了。
行刑者的夥伴在旁邊全程看著,他既害怕又茫然,不知道該怎麼做。
他一直不願意正視這段過往,但羞愧、懷疑、覺得自己懦弱,依舊經年累月的煎熬著他,沒有出口也沒有答案。
幾十年後,當年的行刑者夥伴當上牧師,在教會聆聽人們的苦惱。
某一日麵包店的兒子,阿爾博特來找他,他有濃厚的求知慾,但因為過去的陰影,他不曉得自己該不該上大學?
牧師只是聆聽,並鼓勵他睜開雙眼仰望星空,依循上帝的旨意勇敢追求真理。
上大學是其中一個方式。
最後,麵包店的兒子上了大學,之後成了教授,教出了哥白尼。
漫畫裡的地動說在正式被發表前,已經死了好幾次。
本來地動說的資料跟算式是填滿一整個大箱子,經由好幾手的異教徒科學家一傳一。
在劇情裡的第一個少年傳承者被火刑後,陰錯陽差落到屠夫手中。
後來屠夫交給教會中熱衷作研究的修道士,做到發表的前一天,雙雙被處以死刑,研究資料全被燒毀,只剩下一本描述地動說如何被發現的日記。
後來有人想傳承,將該日記以印刷的形式大量生產,最後教會將整個印刷廠全毀,傳承者與日記一同死亡。地動說幾十幾百年來的研究,只剩下她臨死前傳出去的一張字條:「以下著作在出版時將會贈予其所得利益的一成《關於地球的運動》」。
就這幾個字被阿爾伯特聽到了,開始了另一個可能性的思考,最後地動說不在他手上完成,而是在20年後,他成為教授後教出的學生:哥白尼。
身為不是什麼能夠直接左右歷史的一般群眾,我們若要希望此時的信念得以傳承,只要做一件事就好了:
鼓勵他們有勇氣去追求真理,而不是認定他們不懂而關上決定未來的大門。
對這個議題我沒什麼資料跟研究可以說服別人,就只是我一直堅定認為:「賦權與自主,才是讓台灣得以繼續前進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