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找工作成了我接下來生活的重心。畢竟不能沒有收入,而且一旦停下來,情緒反而更容易低落。有了前份工作的經驗後,我對那些「高薪」、「管理人員」、「行政助理」的職缺都產生了天然的戒心,只要看到這些關鍵字,就自動跳過,不敢再投履歷。
後來,有家公司錄取我當會計助理,名義上是企管顧問公司,聽起來中規中矩,於是我去了面試。但面試地點卻不是公司本部,而是一棟看起來就很「特別」的大樓──上面招牌寫的是徵信社。走進去,整個空間瀰漫著一種說不清的壓迫感,像電影裡的黑社會會所,空氣都帶點煙味和沉重。坐在我對面的那個人,看起來就像老大一樣。他語氣很鎮定地說,那家公司是他「手下的小弟」開的,是正規合法登記的,叫我不要擔心。說到薪水時,他又多補了一句:「你放心,薪水給得高一點,這是我們的誠意。」
我當下有點遲疑,但看著他那副理所當然的樣子,加上對方給出的薪資真的比行情好一些,心裡還是動搖了。為了生活,為了錢,我又一次選擇了妥協。
這家企管顧問公司實際的上班地點是在一棟社區大樓裡,整層是由三房兩廳的格局改裝成辦公空間。進去後的第一印象不像一般公司,更像是那種住家辦公混合的小型企業,擺設簡單,空間也不大,但每個角落都能看出曾經是「家」。
真正的大老闆,其實就是那位我面試時見到的徵信社老大。不過他並不常出現在辦公室,這家公司主要是由他三位「小弟」在處理日常營運。他們年紀不算大,但講話方式和行事風格,總讓人覺得「有點來頭」,氣氛時常混著點江湖味和不確定感。
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幫一些剛創立的民間公司撰寫企劃書,然後申請政府的貸款補助,從中收取手續費。來來去去的客戶很多,都是帶著一點夢想、但又需要資金的創業人。
我們整個辦公室加起來也不過五個人——一位主會計,加上我這個助理會計。人少事少,每天都很閒,但也因為這樣,我很快就學會了不少實務操作,只是……也慢慢看出一些不那麼光明的角落。
我們這家企管公司的「三位小老闆」各有各的風格,就像一場永遠在上演的職場真人秀。
第一位是職業軍人退伍,說話總帶著一股軍中口吻,辦事也一板一眼,凡事講究紀律與效率,不過遇到大老闆交辦的「灰色地帶」,他也總是眼神一斜,默默照辦,毫無違和。
第二位是個黃金單身漢,平常穿得最講究,對外自稱從事金融顧問,但大部分時間都在打電話聊天、約人喝咖啡,仿佛人脈就是他的資產。他特別愛講「做人做事要靠格局」,但其實連影印機壞了都叫我去修。
第三位是最會聊天、最愛搞笑的那種人,但聽說他同時交往了兩位女友,而且兩邊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有時電話一接起來,整個人馬上變聲,甜到讓人雞皮疙瘩;一掛掉,又立刻切回原形,笑嘻嘻說:「兄弟啊,做人不能太誠實。」
這三位雖然風格迥異,但有一個共同的嗜好——逛酒店。每天上班,不是分享昨晚在酒店遇到的哪個「紅牌」,就是討論哪家酒店的氣氛最不錯,哪位小姐最會聊天。他們聊得開心,我一邊幫他們報帳,一邊聽得啼笑皆非,只覺得這份工作比我想像中多了不少「見世面」的部分。
其實公司的事不多,真正需要我動手的只有報帳和整理一些文件,大部分時間我都可以做自己的事。三位小老闆忙著跑銀行、應酬、講電話,我就坐在小小的會計桌前,開啟我自己的時光。
印象最深的是那段期間我把整套《三國志》都帶來公司看了。一本一本厚重的小說,夾在業務資料和報表之間,彷彿是我自己的秘密時光機。每天看著劉備結義、曹操用兵、諸葛亮出奇謀,我彷彿也脫離了眼前這些三個老闆「三國鼎立」的職場生態。
有時他們講得眉飛色舞,分享昨晚酒店的故事,我就在旁邊翻著《三國志》,默默想著:人生百態,不過如此。
我最喜歡的是孔明。從小就佩服那些運籌帷幄、洞察人心的角色,而諸葛亮不僅智慧過人,還總是在別人衝鋒陷陣之前,就把局勢都盤算好。我覺得我自己,也有點像那樣的人——也許不像他那麼神機妙算,但至少在很多時候,我總是先觀察、先分析、先想好退路,才會出手。像軍師一樣,不見得在第一線發號施令,卻會是那個在背後默默理出頭緒的人。
三位老闆一個比一個豪邁,嘴裡滿是「昨晚那家小姐怎樣怎樣」,我則靜靜地讀著三國,看孔明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心裡暗暗想:還是腦袋比較重要啊。
但也就是在這樣的閒日子裡,開始出現了一些奇怪的事。
三位老闆平常事不多,閒得無聊時就會打電話把酒店認識的小姐找來公司打麻將。公司本來就像住家改裝的,放張桌子再搬幾張椅子,一秒變成小型賭場。我這個小助理則變成了跑腿的工具人,幫忙買飲料、便當、香菸,雖然每次都會塞我點小費,但總覺得這公司越來越不正經。
其中那位已婚、退伍的老闆還跟其中一位小姐好上了。最誇張的是,他還騙人家說自己是單身,甚至承諾要結婚,結果小姐還認真地來公司找他。當時我只覺得有點荒謬,但也不敢多說,畢竟我是最資淺的,只能默默在一旁看著一場戲上演。
而那位同時交了兩個女友的老闆,更是每天上演「渣男教科書」。白天上班,晚上跑酒店,每次都騙其中一位女友說自己在公司加班。結果有天早上我一來公司,就看到鐵門上貼了一張紙條,是其中一位女友寫的——寫得又氣又傷心,說她知道他騙她,罵他不是人。那紙條在早晨的風中飄啊飄,特別醒目,我看了都有點於心不忍。
雖然這份工作表面上輕鬆,實際上每天都像在看八點檔現場直播,荒謬到一個程度後,我漸漸地也笑不出來了。
那時候兩岸的氣氛很緊張,媒體天天都在報,感覺隨時都可能開戰。我跟公司另一位主會計的男朋友都在當兵,所以我們特別有感,光是聽到「實彈演習」四個字,心都會揪一下。
我們那三位老闆也是一肚子風聲,不知道從哪聽來一些有的沒的消息,整天嚇我們說飛彈已經打過來了,有一次還信誓旦旦說澎湖的七美已經中彈,全島淪陷。結果查了半天,什麼事也沒有,根本是謠言。雖然知道他們愛講幹話,但每天在那樣的環境裡,心情真的很難完全放鬆。
其實我那時很想離職,那樣的公司氣氛讓人不安,加上生活的不確定感,一度真的想走人。但偏偏公司一直幫我加薪,雖然不多,但對剛出社會的我來說已經是筆不錯的收入了。再加上財務也算穩定,每個月都準時領薪水,我也就一邊嘴上喊著「不行了不行了」,一邊繼續留下來上班。
在那家公司上班,雖然表面上是做企管顧問,實際上我每天聽到的八卦,根本比八點檔還精彩。三個老闆以前都是徵信社出身,整天沒什麼正事,最愛的就是講以前的「辦案實錄」。
什麼在汽車旅館外面埋伏一整晚、怎麼偷偷安裝竊聽器、或是抓姦現場被警察破門的荒唐場面……樣樣都像電影劇情一樣在我耳邊重播。他們甚至會分享怎麼騙當事人掏更多錢,才會「幫忙銷毀證據」,我那時才二十出頭,簡直被他們的世界觀震到三觀全毀。
但這些還只是「過去式」,現在的他們是另一種荒唐。三個人全都走享樂派,今天領薪水,晚上就去酒店花光。還會跟我炫耀他們在酒店的「感情經營術」——怎麼跟小姐虛情假意、假戲真做,有時還簽了一堆帳回來,月底薪水根本不夠還酒店的錢。
有時聽他們講得天花亂墜,我真的搞不懂,這算人生嗎?還是某種沉淪?但我就在那樣的辦公室,每天聽他們聊天、打麻將、講酒店趣事,夾在現實與價值觀崩壞之間。
真正讓我下定決心離開的,是那三位老闆後來跟「老大」鬧翻了,準備自己出來開公司。表面上說是創業,實際上根本是場內鬥,他們三個也不合,很快就分成了兩派,還各自私下找我去幫忙。
當時聽起來好像是什麼機密計畫,但內容卻讓我愈聽愈冷。他們打算用人頭開假公司,辦假的貸款、騙手續費,還說反正政府資源那麼多,不拿白不拿。我一邊聽著,一邊只覺得毛骨悚然。那些話、那些笑聲,忽然讓我覺得這裡我一刻都待不下去了。
我不是聖人,但我至少知道自己不能這樣過一輩子。那天回家,我收拾好桌上的東西,隔天就再也沒回去過。這一次,我是真的走了,也從那個混亂又荒唐的環境裡,抽身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