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安靜: 培養安靜迴路:找回內在平靜的關鍵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84 安靜

84.1 當頭腦中喧囂的聲音停了下來,自然就安靜了。無我臨在的狀態就是安靜的。耳朵後面總是有一個安靜的聲音,與外面的聲音、週圍的吵鬧沒什麼關係,心靜下來自然就會聽到。

84.2 有時人是需要靜下來的,那是最放鬆自然的狀態。可以透過深呼吸,稍微閉上眼睛一下,往內觀察頭腦的念頭,放輕鬆地看著眼前各種美妙的光影。在耳後安靜的聲音下,同時聆聽週圍的聲音,不費力地回到清明,安住在一體意識的明覺中,這是在人世間最好的身心靈休息與療癒。這個就是安靜的迴路。

84.3 這個時代有很多外在的東西,驅動著我們的頭腦不斷運作。那頭腦不斷冒出許多想法,身體立即按照那些想法去反應。有些動作不受控地發生了,有些話突然就冒了出來。一直處在這種狀態中是很勞累的,真是太辛苦了。但這刺激與反應、不斷的「動」,已經成為習慣了,忘記了那最輕鬆自然的安靜狀態。

84.4 讓自己靜下來的迴路,慢慢地把它建立起來。發現自己開始躁動不安了,就自動地帶入這個迴路當中,自然地回到臨在一體的狀態,這樣自然就鬆弛下來了,生命的品質回到本然一體的明覺與喜悅中。

84.5 覺察那個「我」在滔滔不絕地講話,可能在頭腦中,可能已脫口而出了。沒關係,這個發覺是回歸安靜臨在的第一步。啟動安靜的迴路吧。

84.6 啟動安靜的迴路,只是一個輕鬆自在的意念,或是一個將自己的腹部凸起來的深呼吸,或看到週圍的光影。重點在那個察覺,那個察覺是一直都在的,那就是臨在。所以這個過程嚴格來說是不需要時間的,那個當下就已經是了。所以也沒有一個過程,或是回歸的努力。這樣毫不費力地回到安靜的臨在,或許只是輕鬆地點一下,記得一體意識,這樣就「好」了。

84.7 這其實是我們本在的狀態,最輕鬆、毫不費力的,自由自在的本然。但現在我們卻很少處在這樣的安靜狀態,所以才會有這個安靜迴路的培養。養成這個習慣,來替代那種刺激反應的習慣。這是一個過程,一段時間之後,連這個安靜的迴路也不需要了,因為一直都是在「在覺樂」當中。這樣就是醒覺了,沒有醒覺的醒覺。

84.8 若此時此刻一切都完美自在了,那什麼問題都沒有了,真是太好了。若仍有問題或不舒服的感受,對眼前的一切仍然有一些不滿足與抱怨,隱藏在潛意識當中,一點點的煩躁感傳遞出來,這些都是菩提,都只是小我的鏡像反射。透過這些可以定位與回溯那個小我,及小我的想法與信念。這是「好」事,感謝與歡迎這些吧。感謝那些參與演出的人事物,當下把握這個機會,看清楚,自然就會放下了。放下那些對「我」的執著,那些所謂的恐懼、問題與痛苦自然就沒有立身之地。

84.9 這樣自然就處在安靜臨在的狀態,什麼問題也都沒有了。培養自己的安靜迴路,是在這個人世間最好的投資。把這個養成習慣吧。如果喜歡用一句咒語來替代腦中喋喋不休的聲音,那就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真心誠意地這樣說,那意念也是如此地認同這句話。這力量會大到不可思議,自然就「渡」了那所謂的人間苦海,無需抵達彼岸的抵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rthur Liu的沙龍
0會員
47內容數
源於一個新的視角, 分享你我本在的智慧 讓一體意識之光透照這愛與美的世界 一段奇蹟般的旅程,這些是沿途的紀錄 現在已經有三本書正誕生了, 喜悅之路, 純粹之美,真愛 你的參與才是這三本書的價值與重點, 所以在此處分享 若有需要聯絡的請e-mail: arthur0918@gmail.com
Arthur Li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1
83 成熟 83.1 成熟是一個過程,從「我」到「無我」的過程。 83.2 成熟與年齡沒有完全的正相關,有時可能身體年紀很大了,但心靈的年紀卻是不成熟的。如果身心的年紀相符合,那是充滿愛與美的,那是自然可愛的;如果肉體老了,而心靈卻是不成熟的,那其實是不自然,也不可愛的。 83.3 成熟的人自
Thumbnail
2025/05/01
83 成熟 83.1 成熟是一個過程,從「我」到「無我」的過程。 83.2 成熟與年齡沒有完全的正相關,有時可能身體年紀很大了,但心靈的年紀卻是不成熟的。如果身心的年紀相符合,那是充滿愛與美的,那是自然可愛的;如果肉體老了,而心靈卻是不成熟的,那其實是不自然,也不可愛的。 83.3 成熟的人自
Thumbnail
2025/05/01
這篇文章探討「作為」的兩種狀態:臨在與不臨在,並提供方法練習臨在,減少壓力和焦慮。文章以作者自身經驗為例,說明如何察覺並放下執著,以輕鬆自在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2025/05/01
這篇文章探討「作為」的兩種狀態:臨在與不臨在,並提供方法練習臨在,減少壓力和焦慮。文章以作者自身經驗為例,說明如何察覺並放下執著,以輕鬆自在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2025/04/29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從痛苦中解脫。作者認為,承認並面對痛苦是解脫痛苦的唯一途徑。執著於「應該」和「不應該」是痛苦的根源,而接受眼前的一切,放下自我執著,才能找到解脫之道。文章以「照鏡子」的比喻說明,痛苦源於我們內心的執著和觀點,而非外在環境。透過臨在的觀點,放下小我的執著,就能解脫痛苦,體會到愛與圓滿。
Thumbnail
2025/04/29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從痛苦中解脫。作者認為,承認並面對痛苦是解脫痛苦的唯一途徑。執著於「應該」和「不應該」是痛苦的根源,而接受眼前的一切,放下自我執著,才能找到解脫之道。文章以「照鏡子」的比喻說明,痛苦源於我們內心的執著和觀點,而非外在環境。透過臨在的觀點,放下小我的執著,就能解脫痛苦,體會到愛與圓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平靜與情緒之間,有種奇妙的平衡
Thumbnail
平靜與情緒之間,有種奇妙的平衡
Thumbnail
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中,人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應學會停下腳步,尋找內心的寧靜。例如透過靜心、運動、親近大自然以及與親友共度時光,這些都是讓我們重新與自己連接的方法。
Thumbnail
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中,人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應學會停下腳步,尋找內心的寧靜。例如透過靜心、運動、親近大自然以及與親友共度時光,這些都是讓我們重新與自己連接的方法。
Thumbnail
《情緒留白》這本書主要探討了一個重要的主題: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衝突時,我們如何保持冷靜、保留空間,以及如何以有意識的方式來溝通和解決問題。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培養內在的靈性智慧和力量,來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況,特別是社交互動中的挑戰和摩擦。
Thumbnail
《情緒留白》這本書主要探討了一個重要的主題: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衝突時,我們如何保持冷靜、保留空間,以及如何以有意識的方式來溝通和解決問題。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培養內在的靈性智慧和力量,來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況,特別是社交互動中的挑戰和摩擦。
Thumbnail
在如今這個忙碌且喧嘩的世界中,擁有一顆安靜的內心和真誠的聆聽能力,往往能讓人脫穎而出,贏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本文將探討如何通過內在的安靜、真誠的聆聽與積極的態度,來樹立自己的影響力與尊嚴
Thumbnail
在如今這個忙碌且喧嘩的世界中,擁有一顆安靜的內心和真誠的聆聽能力,往往能讓人脫穎而出,贏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本文將探討如何通過內在的安靜、真誠的聆聽與積極的態度,來樹立自己的影響力與尊嚴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透過忙碌暫時忘卻痛苦。然而,若沒有忙碌,我們是否只能被憂鬱吞噬?正向心理學提到冥想、腹式呼吸、身體掃描等方法。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感受身邊的一切,發現生命中微小的美好。在這過程中,我們暫時忘卻內心的煩悶,感受宇宙的力量,並重新找回內在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透過忙碌暫時忘卻痛苦。然而,若沒有忙碌,我們是否只能被憂鬱吞噬?正向心理學提到冥想、腹式呼吸、身體掃描等方法。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感受身邊的一切,發現生命中微小的美好。在這過程中,我們暫時忘卻內心的煩悶,感受宇宙的力量,並重新找回內在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在現代快節奏和充滿壓力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身心疲憊,渴望一個可以幫助我們放鬆並重新連結內在寧靜的地方。沉浸式靜觀工作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體驗和探索靜觀的空間。這種工作坊不僅讓我們學習和實踐靜觀技巧,還能帶來許多其他的好處和啟發。 培養專注力和創造力:沉浸式靜觀工作坊注重培養專注力。透過各種靜觀
Thumbnail
在現代快節奏和充滿壓力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身心疲憊,渴望一個可以幫助我們放鬆並重新連結內在寧靜的地方。沉浸式靜觀工作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體驗和探索靜觀的空間。這種工作坊不僅讓我們學習和實踐靜觀技巧,還能帶來許多其他的好處和啟發。 培養專注力和創造力:沉浸式靜觀工作坊注重培養專注力。透過各種靜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