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對方不知不覺一直說好的交涉術》的閱讀筆記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讓對方不知不覺一直說好的交涉術》




讀後感實在無法將書中所學整理出來,於是我用了另一篇文章,大致把書中的談判技巧,整理成了四段最實用的筆記,提供給大家快速學習,同時也整理一下腦中混亂的新知。


談判筆記1:談判類別

談判類別

在談判前,必須先分辨所遇到的是何種談判類別,才能以相應的策略去計劃
  • 分配型談判
    • 將有限資源做分配,總是有人拿的多、有人拿的少
    • ex:一般的買賣商品
  • 整合型談判
    • 實現自己認為重要的利益,用沒這麼重要的利益向對方妥協
    • 必須釐清彼此的利益為何
    • 利益的不一致性越高,談判會越容易
  • 創造性問題解決
    • 把原先利益放大,獲得雙贏的結果


必須注意,有時候認為是單純的分配型談判,其實是能轉換為整合型談判、創造性問題解決,所以別總是先入為主的視為分配型談判。


談判筆記2:常見談判戰術

常見談判戰術

善用常見戰術,讓談判有個好的開始

BATNA (Best Alternative To Non-Agreement)戰術

  • 假如現在進行的談判不順利時,還有其他事先預備好的替代方案
  • 如果沒準備BATNA戰術,用二手車買賣的案例來說明
    • 假如自己想要的汽車只有特定的二手車業者才有,只能夠在那裡購買,對方即使漫天要價,也不得不接受。
    • 如果除了自己之外,還有許多無論如何都想得到那台車的買家,那麼賣家的立場又更強勢,會要求大家競標。
  • 如果有準備BATNA戰術,可以先進行煙霧彈談判,降低眼前談判的心理依賴度
    • 對方提出的金額大幅超過市場行情時,能夠開口說:「比行情價高很多耶!」
    • 在價格談判殺到接近底線時,還可以在最後丟出一句:「我在其他地方應該也買得到,所以能不能把價格再降低一點呢?」


錨定戰術,讓價格在一定範圍移動

  • 瞄準最接近對方預算的金額
  • 刺探對方的保留價格
  • 活用對比效應,激發購買意願
    • 先給客戶看預算相近,但比較簡陋的物件,接著是條件很好,但超出預算的物件,之後才給客戶看一開始就打算安排的物件。如此一來,即使是很平凡的物件,也可以藉由錨定的印象操作,提升在客戶眼中的魅力。


互惠原則

  • 透過互惠,使彼此產生信賴感,也讓後續的談判變得更輕鬆
  • 主動提供資訊,有利於建立信賴關係
  • 提供免費試用品,讓對方產生虧欠感,因而以消費作為回饋


談判筆記3:談判流程

談判流程

掌握談判流程,快速策劃必勝方程式
  1. 後設判斷(Meta)
  • 判斷談判的必要性/重要性/緊急性/代價
  • 藉由後設判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談判、與適當的對象談判
  • 了解整場談判需要付出多少代價去準備


在談判前,可以先詢問自己以下的問題

談判對自己或組織來說真的必要嗎?

這場談判有多重要?緊急性高嗎?

要與什麼樣的人談判?

真的有必要與現在的問題對象談判嗎?

沒有其他更理想的人選嗎?

如何將現在的談判應用在其他談判中呢?


  1. 策略計畫(Strategy)
  • 釐清與分析自己和對方的談判利益
  • 分析相互依賴關係
  • 建立 BATNA
  • 撰寫談判腳本


  1. 執行計畫(Logistics)
  • 決定合適的時間、地點


  1. 實際談判(Negotiation)
  • 積極聆聽,想辦法套出對方的利益
  • 確認對方的利益判斷符合哪一個腳本


  1. 評價與學習(Learning)
  • 評估談判的流程與結果,並應用在下一次的談判中


談判筆記4:危險的談判戰術

危險的談判戰術

我們不一定會用到危險的談判戰術,但要提防對方使用
  • 建立迎合式關係
    • 奉承、諂媚(Flattering/Brown-nosing)
    • 附和對方的意見(Yes-man)
    • 受人委託(Favors/Ledgers)
    • 過年過節或平時贈禮
  • 小動作(Feather Rufling)
    • 讓對方焦慮或生氣
    • 改變談判的節奏或態度
    • 剝奪對方對能力的自信
    • 故意讓對方預期談判會陷入苦戰
  • 約定與威脅
    • 威脅的資訊量比約定還多
  • 疑似說服式的主張
    • 電影宣傳中常見的「全美票房冠軍」廣告
    • 故意限制入場人數,讓商家大排長龍,以強調自己是一家美食店
  • 情緒的人質(Emotional Hostage)
    • 讓我方感到動搖或緊張,讓冷靜的判斷力被麻痺,以誘使我方讓步
    • 當有第三人在場時,利用在意他人眼光的狀況,誘使讓步
  • 低飛球策略(Low Balling)
    • 先在自家產品上標示出比競爭對手還低的價格,等到顧客表明購買的意願以後,再用高價賣出附件產品的銷售技巧
  • 上鉤調包法(上鉤的魚不餵餌戰術)
  • 最後通牒(Ultimatums)
    • 對方握有一手好牌(BATNA),不太需要與我方達成協議
  • 膽小鬼賽局(緊要關頭戰術)
  • 白臉黑臉戰術
  • 假裝沒有權限的戰術
  • 更換談判者
  • 「讓對方拒絕以獲得讓步」的戰術(以退為進戰術)
    • 結合錨定與互惠原則的技巧,先提出一個對方不太可能接受的誇張要求,故意讓對方拒絕以後,再提出真正的要求,好讓對方接受的方式。
    • 受託者在拒絕第一個要求的階段,會下意識產生負疚的心理。此時即可利用這一點,讓對方接受真正的要求。
    • 第一個要求必須大到對方會拒絕,而真正的要求必須小到不會被對方懷疑誠意的程度。
  • 兩階段要求戰術(得寸進尺戰術)


以上只不過是書中的部份內容,非常推薦大家親自去閱讀《讓對方不知不覺一直說好的交涉術》。


歡迎追蹤我的IG👇

https://instagram.com/writer0203

風雲名山的精選書單👇

https://tr.ee/sKnRL_D8Ij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風雲名山’s 閒聊天地的沙龍
2會員
14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以自身和旁人的經驗,來分享如何良好溝通。建立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在初期過濾掉不適合的案件,也能在過程中達到最佳的效果。
Thumbnail
以自身和旁人的經驗,來分享如何良好溝通。建立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在初期過濾掉不適合的案件,也能在過程中達到最佳的效果。
Thumbnail
當初開始學習諮商技巧時,雖然已掌握許多基本技術,但在實際兩人晤談練習中卻感到當機,不知道如何回應。本文分享了專注聆聽和回應的兩大練習方法,強調這些基本訓練對於適應多變的諮商情境至關重要。
Thumbnail
當初開始學習諮商技巧時,雖然已掌握許多基本技術,但在實際兩人晤談練習中卻感到當機,不知道如何回應。本文分享了專注聆聽和回應的兩大練習方法,強調這些基本訓練對於適應多變的諮商情境至關重要。
Thumbnail
動機式晤談—溝通方式與會談技巧 本章分兩個主題:溝通方式與會談技巧。
Thumbnail
動機式晤談—溝通方式與會談技巧 本章分兩個主題:溝通方式與會談技巧。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對於該如何讓聊天對象能打開話匣子、滔滔不絕說下去曾經感到困擾,尤其當這個對象是潛在的客戶或人脈,能好好聊天,讓對方感興趣、以及讓話題延續下去更是至關重要的事情。這本書提供了一些簡單實用的方法供讀者參考,下次開口前先思考,該如何說能贏得對方的好感。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對於該如何讓聊天對象能打開話匣子、滔滔不絕說下去曾經感到困擾,尤其當這個對象是潛在的客戶或人脈,能好好聊天,讓對方感興趣、以及讓話題延續下去更是至關重要的事情。這本書提供了一些簡單實用的方法供讀者參考,下次開口前先思考,該如何說能贏得對方的好感。
Thumbnail
即使對方擁有良好的口才和分析能力,但如果你無法抓住問題的核心,則可能會迷失在瑣碎的細節中。要訓練自己善於捕捉問題的關鍵所在,以便在交流中保持清晰並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即使對方擁有良好的口才和分析能力,但如果你無法抓住問題的核心,則可能會迷失在瑣碎的細節中。要訓練自己善於捕捉問題的關鍵所在,以便在交流中保持清晰並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透過書中教導我們的問話技巧,可以協助對方順利表達內心想法、釐清談話重點,並且令自己也可以確實明瞭對方意思~
Thumbnail
透過書中教導我們的問話技巧,可以協助對方順利表達內心想法、釐清談話重點,並且令自己也可以確實明瞭對方意思~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溝通技巧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只有外在的技巧改善溝通並不夠。本文分享從《同理心對話》學到的技巧,分成『說話者』及『聽者』,讓你從內心開始改善溝通,並達到更深層次的對話。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溝通技巧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只有外在的技巧改善溝通並不夠。本文分享從《同理心對話》學到的技巧,分成『說話者』及『聽者』,讓你從內心開始改善溝通,並達到更深層次的對話。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肯定存在著歧異,但造成人際關係的紛爭多半是「表達方式」出了問題,雖說我們時常說「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但有沒有可能盡量在表達的時候避免他人誤解或感到不舒服呢? 《換個方式說,壞事也能變好事》這本書便直指「表達技巧」中最重要的是顧慮對方的感受。無論是拒絕、建議、提問或是讚美,其實都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肯定存在著歧異,但造成人際關係的紛爭多半是「表達方式」出了問題,雖說我們時常說「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但有沒有可能盡量在表達的時候避免他人誤解或感到不舒服呢? 《換個方式說,壞事也能變好事》這本書便直指「表達技巧」中最重要的是顧慮對方的感受。無論是拒絕、建議、提問或是讚美,其實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