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愛莉莎莎又出手了——
她的「尼泊爾瑜珈線上課程」再度創下台灣線上課程的銷售紀錄。
這不是第一次了,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團購商品,她總能賣翻。
她究竟是超強業務?還是行銷天才?
老闆們可能會問:
「我們產品明明也不差,為什麼她拍拍片就能賣?我們卻賣不起來?」
作為一位連續十年超額達標的業務老兵,我想說:
業績不好,不見得是業務不夠力,而是你搞錯了業績的成因。
🎯 真正的業績,是三力合一
請參考以下這張圖:

產品力 × 行銷力 × 業務力
三個圈交集的地方,才是真正能「成交」的熱區。
🔹 產品力:差異化才是王道
瑜珈課到處都有,為什麼她的課能大賣?
因為她抓準了產品的「獨特性」:
✅ 標榜「正宗尼泊爾瑜珈」,重視冥想與呼吸法,定位清楚
✅ 兩位授課者都是尼泊爾「國家級大師」,title就自帶權威感
這些差異,讓產品從「大家都會做」變成「非她不可」。
同樣在科技業,我過去主打的產品特點是:
✅ 支援跨資產、多模型運算,是財務工程界的愛馬仕
✅ 輕量架構,能快速整合客戶既有系統,無需大規模工程
我甚至會從美國總部請來華爾街出身的金融工程專家助陣,
到客戶那邊介紹,建立專業信任感
這和「尼泊爾大師」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產品力,不只是功能強,而是強在哪裡、為誰而強、怎麼說得動聽。
🔹 行銷力:把亮點包裝成觀眾想聽的故事
再好的產品,如果沒被包裝好,也只會沉在水底。
愛莉莎莎的行銷厲害在哪裡?她不推銷產品,而是先建立場景與設立標準:
- 幾個月前就開始拍攝尼泊爾旅行影片 → 建立場景
- 自己下場考取瑜珈證照 → 建立專業權威
- 藉由內容鋪陳,帶粉絲一步步進入她的生活與理念,例如跟著瑜珈大師一起進入洞穴學習「呼吸」與「冥想」 → 建立場景
- 分享學習帶來的好處,可以讓她思緒更清晰、身體更健康、甚至感受到「能量」的流轉 → 設立標準
潛移默化中,她早已把「呼吸」與「冥想」這兩件事的好處與價值種在消費者腦中。還記得「呼吸」與「冥想」正是前面所提到的,這個產品的「差異化」特色嗎?她透過包裝,進一步說服消費者這個差異化有多好、有多重要。
這樣的手法,等到課程一上架,自然水到渠成。
行銷不是說你在賣什麼,而是讓人「為什麼要相信你在賣的東西能改變我」。
我以前賣系統,也不會不斷說「我們的模型算出來有多準、跑多快」,我會說:
「這可以讓團隊脫離Excel地獄、提升團隊產能。」
「這是吸引高資產淨值客戶來買金融商品的秘密武器。」
「這是你跟上龍頭銀行的必備工具。」

🔹 業務力:不是硬推,而是長期「蓄力」
很多人以為,業務的關鍵在臨門一腳。
但真正強的業務,早在你看到的成交前,就花了很長時間在「鋪墊」。
- 平常就持續互動,而不是等到有案子才出現
- 案子談成後還主動follow up,而不是「簽完約就人間蒸發」
- 客戶每次需要幫忙時,都會想到你,不是因為你話術好,而是你一直在身邊
愛莉莎莎的方式也是一樣,她不硬推,而是透過信任經營、誠實分享,長期「蓄力」。
這就像是電玩遊戲裡面打怪,「蓄力」蓄得愈久,通常就是準備「發大招」,打出來的傷害點數會愈高。
我過去做B2B銷售,銷售週期動輒一年以上,但我們每季都有業績數字的壓力。
我有時候會笑說,我們把自己當成FMCG(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 快速消費品)在賣。
每季達標的重點不是多勤奮的在賣產品,而是「養 pipeline」——只有平時有經營,才撐得起這樣的短打目標。
🧨 所以,老闆們——
與其怪業務沒本事,不如重新檢視一下這三力:
- 產品力:產品有沒有足夠差異化,能讓業務打仗?
- 行銷力:有沒有故事、有沒有好的包裝,說出潛在客戶在乎的好處?
- 業務力:業務真的有在經營信任,而不是只會追單求案子,追求短期績效?
✅ 成交,是產品、行銷、業務三力合一的結果。缺一不可。
📩 喜歡這類實戰型業務與品牌經營文章?
追蹤我或留言,你的煩惱,也許就是我下一篇要解決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