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往認識自我的道路前進,看見只是自我覺察的開始
習慣性地迴避關係中的衝突,源自於不擅長表達與處理情感。莫名對人產生的厭煩感,實際上也與壓抑自身情緒有著密切關聯。
我們在他人心中的份量,取決於對方如何看待這段關係。一個人若願意在你面前展露最脆弱、不堪的一面,甚至毫無保留地發洩情緒,或許正是因為他視你為重要的朋友,才敢如此坦然真實。然而,若我們無法同理對方,甚至以負面的角度解讀對方的情緒,這段關係可能就此劃下句點。回顧以往,自己在面對不如意的關係時,總是選擇切斷、退場,而非嘗試理解與修補。
但這一次,我竟然能同理對方的處境。關係是需要用心經營,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當你願意靜下心來,單純傾聽,不批判,不給建議。你會發現對方就只是需要說說話。
事實並不是因為你說了不該說的話、更不是有人嫌棄你。是對方陷入自己的情緒中,而你正是他認為最能接住他的人。
當我們不再將情緒視為負面、不該有的存在,並理解衝突是關係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時,我們不僅能接納自己,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我想,這是我在情緒課題上最大的進步與收穫。
透過自由書寫,我每天都能看見自己的新發現。記錄內心的轉變,見證覺察的成長。
每天多認識自己一點,就是愛自己的開始。而愛自己的第一步,就是為自己負責,不再為別人而活。
習性如同肌肉記憶,重複的模式代表著我們仍有未完成的功課。每一次的覺察,都是向內探索的一步,也是邁向自我成長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