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稻盛和夫《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段「直接面對困難」的篇章時,我的心中有一種既熟悉又微妙的不安。這種不安,來自於我對自己的認識,老實說,我不是一個勇敢的人。從小到大,我都不喜歡與人發生衝突,即使心裡有很多話想說,面對場面變得尷尬或情緒緊張的時刻,我第一時間總是選擇退縮。對我來說,與人爭辯、起衝突,甚至只是表達不同意見,都是一件極度消耗心力的事。久而久之,我變得擅長避開問題,把自己保護在一個「和氣」的表面之下。

但這樣的我,也曾在內心深處隱隱感到矛盾。因為那些被我迴避的問題,並不會因此消失;而我那看似風平浪靜的生活,也時常充滿著壓抑和無力感。
稻盛和夫在書中寫道:「領導者在遭遇到困難時,必須要有勇氣告訴自己不能慌亂,而且一步也不能退後。」這句話讓我的心跳不禁漏了一拍,尤其是「一步也不能退後」這幾個字,彷彿在點醒我一直以來不願面對的事實。不只是企業經營者,其實我們每個人在人生中,或多或少都扮演著「自己的領導者」。當問題來臨時,如果我們總是選擇逃避,結果不只是事情無法解決,更是會使我們逐漸地失去自信。
特別讓我深思的,是書中提到的那段話:「在領導者出現背離勇氣的行為時,部屬都會模仿他,不但不會解決困難,甚至會設法逃避。」這提醒我,勇氣是一種可以被感染的力量,而逃避同樣也是。我想到,當我在工作或生活中選擇閉口不言、選擇退讓時,不只是自己在退縮,身邊的人、甚至整個氛圍都會受到影響。問題並不會因此減少,反而會不斷地重演、疊加,直到我們被迫面對。
我開始明白,勇氣並不是單純的「敢衝敢闖」,它是一種面對問題時選擇不逃避的堅定。而這種堅定,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透過不斷練習、一次次硬著頭皮站出來,慢慢累積起來的。
在我的生命經驗裡,有幾次讓我印象深刻的「站出來」時刻。有一次在工作中,某個專案出現重大問題,明明不是我的責任範圍,但我深知,如果沒有人出面處理,整個團隊都會陷入僵局。當時的我猶豫了很久,內心充滿恐懼,因為我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可能要面對不少爭執與誤解。但最終,我還是決定出面協調,即便過程中多次感到沮喪、疲憊,最後問題得以解決,團隊也重回軌道。
回想那一次,我體會到一個殘酷卻真實的現實:「為自己站出來,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它意味著你必須承擔額外的工作、額外的心理壓力,甚至要付出超乎想像的努力。而且,並不是每一次付出都能獲得立刻的成果或認同。這正是我最深的體悟——真正的勇氣,是明知道這條路辛苦,還是選擇走下去。
這也是我後來越來越清楚的,我之所以必須站出來,不只是因為責任感,更是因為不願違背自己的良心與初衷。因為如果為了怕麻煩、怕和人發生衝突而退縮,我知道我會後悔。那種後悔,不是來自他人評判,而是來自內心深處對自己的否定。長此以往,那將會一點一滴削弱內在的力量,失去勇氣,最終失去自我,成為行屍走肉。
所以,當我再次讀到稻盛和夫所說的「一步也不能退後」,我感到無比認同。他說,勇氣是領導者最重要的事,我認為,勇氣同樣是每個人活出真正自我的必要條件。
為自己站出來,不是為了和別人對抗,而是為了不讓自己輸給恐懼。因為當我們真的選擇面對時,即使過程痛苦,內心卻會多一份平靜。那份平靜來自於不背叛自己。
這篇文章帶給我的,不只是「面對困難」的道理,更讓我看見一個重要的真相,自由的開端,從來不是來自外在的環境,而是從那一刻開始,當我願意為自己相信的事負責時,真正的自由才得以誕生。
【如果你喜歡這類深度閱讀心得】
我每月在 vocus 分享 4 篇深度筆記,
從書頁出發,探索我們與創傷、與世界的關係。
→ 本系列限時開放中
🔗 https://vocus.cc/salon/65a38c08fd89780001dc4bd7/room/G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