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達克日記|終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半個月的拉達克旅行已在我心裡種下ㄧ片土地,是心懷感恩,是提醒自己適時放下執著,也是思考更多物質需求的意義,不管影響多少,我都希望紀錄下來。

raw-image

放慢腳步什麼事情都急不來(也因為高海拔ㄧ急就喘得要命),對我這個急性子來說是趟修身養性的旅程。

觀察日記

多種族共存

拉達克的地理位置關係,造成多種族在當地共同生活,由外觀長相、信仰可以粗略分辨。

喀什米爾人,容貌有歐洲人的深邃輪廓,他們說拉達克語時口氣很直接,常常鬧出一些笑話,但心地善良沒有惡意。

拉達克人看起來跟亞洲人比較相近,還有更多的少數民族如雅利安人等等,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有些語意相近,有些卻相差甚遠無法溝通。

當導遊與人對話時出現印度式的搖頭,我就知道與他對話的人是印度人,拉達克雖然屬於印度,但一般人的搖頭仍代表否定,只有在與印度人對話時會一秒轉換,導遊說剛開始會有點錯亂,但現在已經可以自然的轉換。

造訪農村才發現原來拉達克有這麼多少數民族,其方言不盡相同,導遊跟這位老先生對話了半天,只聽懂部分內容,其他都用猜的,一知半解。

raw-image

拉達克和印度其他地區一樣嗎?

印度非常大,各個區域有著不同的背景,然而拉達克更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它與印度其他地區完全不同,讓人有出國的錯覺,拉達克曾經是獨立的王國,舉凡地理環境、海拔高度、歷史文化背景、語言、宗教信仰、人種都與印度不同,經過時間巨輪的推進,現在屬於印度的一部份,所以才會有人說拉達克是最不像印度的印度地區,他比西藏保留了更多藏族文化,就連印度本土的人民都嚮往到拉達克去旅行。

raw-image

身體的變化、用藥分享

「氧氣稀薄」具體是什麼感覺?出發前我有千百個想像,充滿焦慮,這是一種摸不著、看不到的抽象形態,只能用身體的變化去「感受」它。

下飛機後4-6小時毫無感覺,因為身體的含氧量還足夠,但這是非常關鍵的幾小時,必須讓身體充份休息好好適應,所以我選擇在飯店休息,隔天才出門,當天晚上真切感受到「氧氣稀薄」,僅僅是在房內走動,就已經氣喘如牛,必須坐下來深呼吸調節氣息,也具體感受到心跳加快、半夜每兩小時會醒來一次。

出發前至旅遊醫學門診拿高海拔預防藥物丹木斯,我依照醫生的指示,每天早晚吃半顆,直到旅程第12天不再上升高度,才停止用藥,同行的團員有些人在海拔4000以上才吃,有些人從頭到尾都沒吃,但都有出現頭痛等輕微的高反症狀,所以還是看個人體質。

raw-image

廁所分享

離開列城後,在鄉村或偏遠地區時常沒有廁所,帶把傘或是找塊石頭當遮蔽物,把恥感拋在腦後,享受和大自然融為一體。

鄉村最常見的廁所不是沖水馬桶,是簡易的坑並用土掩埋,空間裡充滿天然土味不是臭味,底下也結合豢養動物的排泄物,等滿了再用於施肥,是個天然又環保的做法。

高海拔公路區,休息站的廁所,對於生長在亞熱帶氣候台灣的我,這一幕既荒謬又有趣

高海拔公路區,休息站的廁所,對於生長在亞熱帶氣候台灣的我,這一幕既荒謬又有趣

語言

拉達克人日常母語是拉達克語,從小同時學習英語、印度語、藏文。藏文的學習並非只為了書寫,也為了能閱讀經文,延續千年以來的信仰傳承。

寺廟內存放經文的空間

寺廟內存放經文的空間

雖然拉達克語和藏語使用相同的藏文書寫系統,但幾世紀下來語音的演變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拉達克語保留更多古藏語的發音特徵,而西藏的藏語方言有較多的變調且語音圓潤,隨著時間推進,演變至今,兩地的日常會話發音差異已大到無法直接溝通了,但書寫藏文文字仍可以相互了解。我原本以為他們既然都說「藏語」應該可以直接溝通,直到導遊說達賴喇嘛每年夏天到拉達克弘法授課時,會場設有翻譯,我才驚覺語言的隔閡也隨著時間拉開了距離,經過時間的推移,改變的不止四季與山河,連語言也難逃時間的因果流轉。

風馬旗與轉經輪

在拉達克隨處可見的是各種各樣風馬旗與轉經輪,在寺院、在住宅、或是街道上,街邊轉角處;導遊說只要人們覺得危險的地方便會繫上風馬旗,例如橋上最常看見同時纏繞著非常多條風馬旗,人們相信藉由風的每次吹動,便會發出一次次的祝福與祈禱。

raw-image

對遊客來說是特殊風景,是有趣的藏傳佛教文化,也是最好捕抓的畫面,但對拉達克人來說,風馬旗與轉經輪是信仰,是心靈寄託,是虔誠的祈禱和衷心的祝福。

風馬旗(Lungta)

風馬旗在藏語中叫做「Lungta」(རླུང་རྟ་),字面意思是「風中的馬」。起源至前佛教苯教時期,但後來被藏傳佛教吸收與轉化,馬象徵力量與運氣,風則代表生命的氣息,將祝福「送上風中」。

風馬旗通常由五種顏色的旗幟組成,分別是藍(天空)、白(雲/風)、紅(火)、綠(水)、黃(土),象徵自然五大元素,中央常繪有「風馬」圖像,並印著祈願文與「六字真言」。

當地人會將風馬旗掛在山頂、寺廟、屋頂、橋梁、通道口等地,目的是讓風將旗上的經文與祝福傳遍四方。


轉經輪(Mani Wheel)

轉經輪(藏語:མ་ཎི་ཆོས་འཁོར་ Mani Chökhor)起源於藏傳佛教,據說是由觀音菩薩或蓮花生大士所傳。中心是「六字真言」:Om Mani Padme Hum,象徵慈悲與智慧。

轉經輪分為手持式、小型桌上式、大型廟宇裝置等不同形式,每一輪轉動,等同於念誦一遍或多遍其中的經文,特別是六字真言。

許多拉達克人在清晨、黃昏會繞行寺廟(轉寺)並順時針轉動轉經輪,搭配唸誦六字真言。當地人相信轉動經輪可積累功德、清除業障、祈求健康與內心平靜,除此之外,轉經輪象徵「佛法流轉」,即使只是接觸或看到轉動的經輪,也能獲得加持與淨化。

raw-image

在拉達克村落的寺廟或轉寺路徑上,都設有大型轉經輪供人使用,也常見老人一邊走路一邊轉動手持經輪。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飛行日記 Flight Diary的沙龍
8會員
34內容數
分享並記錄旅行的大小事。
2025/05/30
透過五官與身體變化來感受並接收這些前所未有的極端,依此確切的體認自己真實存在旅途之中...
Thumbnail
2025/05/30
透過五官與身體變化來感受並接收這些前所未有的極端,依此確切的體認自己真實存在旅途之中...
Thumbnail
2025/05/25
畫面完美的太過荒唐,讓人不禁思考,山間真的存在某種力量與神祇,才可以合理解釋這一切的美好...
Thumbnail
2025/05/25
畫面完美的太過荒唐,讓人不禁思考,山間真的存在某種力量與神祇,才可以合理解釋這一切的美好...
Thumbnail
2025/05/20
能讓內心意外平靜或是接收到不同能量電波的時候也許更讓人印象深刻...這兩個景點是拉達克最神聖的地方之一。他們的宗教信仰已經揉合進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了。
Thumbnail
2025/05/20
能讓內心意外平靜或是接收到不同能量電波的時候也許更讓人印象深刻...這兩個景點是拉達克最神聖的地方之一。他們的宗教信仰已經揉合進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一個人故事的發展過程中 總是會有許多出奇不易 在寫了這麼多文章與文字當中 充滿了 當時無助與悲歡心情中 適時盡情釋放這些 所謂負能量 無論好或壞 是時候 去找尋下一個窗口了
Thumbnail
一個人故事的發展過程中 總是會有許多出奇不易 在寫了這麼多文章與文字當中 充滿了 當時無助與悲歡心情中 適時盡情釋放這些 所謂負能量 無論好或壞 是時候 去找尋下一個窗口了
Thumbnail
TRAVEL X HAPPINESS X PAIN 我對旅行出遊稱不上熱衷,這與此時炎炎盛夏無關,稍微自我剖析一下後,發覺可能是逐漸追崇簡單寧靜的生活與生性懶惰兩種因素交融後的現時狀態。 具體的物品一握進手中時,愉快與雀躍的心情便油然而生,前後時間幾乎分毫不差,冷靜淡定根本沒有縫隙得以介
Thumbnail
TRAVEL X HAPPINESS X PAIN 我對旅行出遊稱不上熱衷,這與此時炎炎盛夏無關,稍微自我剖析一下後,發覺可能是逐漸追崇簡單寧靜的生活與生性懶惰兩種因素交融後的現時狀態。 具體的物品一握進手中時,愉快與雀躍的心情便油然而生,前後時間幾乎分毫不差,冷靜淡定根本沒有縫隙得以介
Thumbnail
旅行 有時會以為 自己像是在尋找那令人感動的力量 有時 卻會是在不斷的發現與覺察那個自己原本知道的事 只是在不同的位置,不一樣的地方 重新看見,而有了新的感受而已
Thumbnail
旅行 有時會以為 自己像是在尋找那令人感動的力量 有時 卻會是在不斷的發現與覺察那個自己原本知道的事 只是在不同的位置,不一樣的地方 重新看見,而有了新的感受而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歐洲大旅行前的內心掙扎和結婚後的心路歷程。作者提及了對外在表現的追求及對自我的觀察和探索。同時,文章以個人觀察和感受為主,並附上個人獨特的心理諮商觀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歐洲大旅行前的內心掙扎和結婚後的心路歷程。作者提及了對外在表現的追求及對自我的觀察和探索。同時,文章以個人觀察和感受為主,並附上個人獨特的心理諮商觀點。
Thumbnail
期待,能給你一些力量 你的焦慮從哪裡萌芽 是什麼讓你記憶中的自己不再一樣 面對焦慮,可以試試以下步驟
Thumbnail
期待,能給你一些力量 你的焦慮從哪裡萌芽 是什麼讓你記憶中的自己不再一樣 面對焦慮,可以試試以下步驟
Thumbnail
旅行是一段認識世界、調整自己步調的旅程,每個相遇與對話都能增加對這世界的認識。慢慢的用文字及照片,述說這旅途中,所見到的這個世界。
Thumbnail
旅行是一段認識世界、調整自己步調的旅程,每個相遇與對話都能增加對這世界的認識。慢慢的用文字及照片,述說這旅途中,所見到的這個世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北歐國家自然景觀的憧憬,以及對大自然生命力的感慨。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語言描繪了對旅行的嚮往和對自然的敬畏,展現了一種尋求純粹感受和心靈寧靜的渴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北歐國家自然景觀的憧憬,以及對大自然生命力的感慨。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語言描繪了對旅行的嚮往和對自然的敬畏,展現了一種尋求純粹感受和心靈寧靜的渴望。
Thumbnail
獨處讓我們有機會沉思與真實生活中的價值,學會對自己獨特的縱容與坦然面對,旅行帶來的多元體驗,讓我們更接近內心的聲音,尋找屬於自己的自由。透過獨處與旅行,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尋求平靜與沈思。讓旅行成為一份為自己創造的約定,給予回顧與準備邁入下一步的勇氣。
Thumbnail
獨處讓我們有機會沉思與真實生活中的價值,學會對自己獨特的縱容與坦然面對,旅行帶來的多元體驗,讓我們更接近內心的聲音,尋找屬於自己的自由。透過獨處與旅行,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尋求平靜與沈思。讓旅行成為一份為自己創造的約定,給予回顧與準備邁入下一步的勇氣。
Thumbnail
卸下,是投入的開始
Thumbnail
卸下,是投入的開始
Thumbnail
今天突然有感而發,寫下字字句句,當個幾分鐘的自己。 1.身上的枷鎖重的不是枷鎖本身的重量,而是自己的無能無法解開它。 2.心所嚮往的不是旅行的目的地,而是旅行途中,那每一毫秒的感動。 3.先說好,若事事非得做到完美爆表,不是因爲你想拖延,而是你太渴望成功。 4.黑色氣球的邀約
Thumbnail
今天突然有感而發,寫下字字句句,當個幾分鐘的自己。 1.身上的枷鎖重的不是枷鎖本身的重量,而是自己的無能無法解開它。 2.心所嚮往的不是旅行的目的地,而是旅行途中,那每一毫秒的感動。 3.先說好,若事事非得做到完美爆表,不是因爲你想拖延,而是你太渴望成功。 4.黑色氣球的邀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