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金門縣的金城國中有健康領域考題,內容近乎充滿性別偏見與辱罵之言,來進行健康教育。這邊先不提性平問題,不是因為性平問題不該提,而是更多人已經進行抨擊。本篇文從另一個角度批判:這份考題就算單純撇去性平議題,也仍然是糟糕的考題。
在文章前再度補充,並非本文作者認同該教師的性平觀念,
而是這觀念已經偏差到我一開始看到還懷疑是不是假造的,根本懶得說了。
. . .
一、題幹與題目分不清
通常一個題目的結構,分為「題目」、「題幹」。
一個問題的設計,大約分為「題目」(整個題目,包含選項與作答區),
題目中有「題幹」(讓受試者作答的問題)
我分析這篇健康領域的試題,說明題目與題幹的差別。
在前面的屬於題目(的一部份),稱為「刺激素材」(Stimulus),
在後面針對素材進行提問的,才是「題幹 」(Stem)。

問題一:逗號位置不對(分不清楚題目與題幹)
可以看到這篇試卷中,中文邏輯上就出現了問題。如果中文敏感度高的老師,其實就會發現理論上這些被我打上標記的地方,應該使用的不是逗號,而是句號,代表整個敘述的一段落。
問題二:題幹不完整
進一步的就是,真正的「題幹」是否完整。例如做下列更改,以修改22題為例。
依據上文,現代社會出現了「綠茶婊」、「渣男」等貶抑的流行辭彙,代表現代社會的人們較為符合哪種價值觀?
問題三:題幹與題目關聯度不高
另外題幹與題目中的材料並沒有互相關聯,繼續以22題為例,前面解釋了「綠茶婊」,卻沒有解釋「渣男」,則出題者等同於預設了學生必然知道流行用語中「渣男」的意義。如果學生不曉得,則這種題目必然造成混淆,也顯得前面的刺激材料沒有意義。
. . .
二、使用爭議字詞若有負面教育意義則要補充說明之
至於「婊」這個字帶有負面性平的貶抑,不單是在講「綠茶」的行為,而是強調了「婊」的身份或行為形容,那就不用再多贅述。不只是出題,光是課堂上都應該避免,或者以十分謹慎的態度進行處理。
例如之前曾經上過新聞的國小國語領域名詞解釋:
就是 南一版 國小國語 的 九貫舊教材,直接沒有過濾使用的結果。
這個新聞案件,也讓後來的教育部辭典修訂本進行修改:
是由流行於歐洲的裸體主義衍生而來。裸體主義者認為,裸體是以健康、舒適為由而不穿衣便外出的一種社交活動。在美國、加拿大等地,這種活動被限制在偏遠的營地或海濱。
一樣的還有教育部字典的「婊子」
這裡就特別說明:
為辱罵人的粗話,含貶義
. . .
三、偽情境題
這是我最想講的,不只是這份考題,而是許多教師在將考題進行轉型時,都會遇到的錯誤狀況,也就是偽情境題。
例如這一題

可以思考一下幾個是否為好試題的判斷點:
- 前面(題目的刺激材料)與後面(題幹)的關聯度是否夠強?
- 如果沒有刺激材料,是否影響作答?
如果刪去,是否可以降低學生的閱讀量與認知負荷? - 題幹是否符合正確認知
以這題為例,如果把前面題目的材料完全刪除,學生依然可以作答。而刺激材料就成為了無效的壟詞贅字,這代表前面的刺激材料造成了額外的認知負荷。
例如改成這樣
請問下列哪種行為,愛滋病的傳染力最低?
真要加上有效情境,應該是這樣,盡量以不帶偏見的狀況去書寫:
有一名愛滋病患者,因自己被感染而心生不滿,做出許多危險行為並拍攝散播於網路上、隨機報復社會。這類刻意犯法的行為,以下哪個選項造成愛滋病傳染的機率最低?
再來從科學上,愛滋病患者並不一定是具有傳染能力的。目前國際上已經大型研究發現,只要持續服藥、抑制HIV病毒數量,達到檢測不出來的程度,就不具有傳染能力。
結語
綜以上分析,這份考題不光是性平的問題,也有很多是出題測驗的問題。出題老師還是金門健體領域國教輔導團團員(?),更應該要增強自己的專業知能,除了健康領域的學科之能外,教育專業的知能也應該增加。這些問題,也是新課綱宣揚素養題以來,許多老師也會出現的試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