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聯發科公佈了2025年第一季的成績單,整體成績亮眼,不論是手機,邊緣運算,或是電源晶片,都帶來的超過5%的成長。其中邊緣運算更達到32%的年成長率。稅後的EPS來到18.43元,雖然不及去年第一季的19.85元,但是整體仍比上一季增加約20%,看起來仍然有不小成長。
更重要的是,當被問到關稅是否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時,聯發科認為由於本身跟美國直接交易只有10%左右,大部分是在中國跟亞洲地區,未來受到關稅的影響有限,今年仍然有一定的成長性。
那麼,聯發科的財報有什麼看點?今年下半年業績如何?全年成長性會達到預期嗎?AI跟智慧型手機有什麼看點呢?首先,我想從幾個角度來做分享:
1.財報面:聯發科2025年第一季的業績來到1533億,相較於去年第一季的1334億台幣,成長了15%。但是由於營業費用的上升,導致最後合併的營業利益為300億,比去年的322億台幣少了接近一成。
因此,最後的毛利率低於50%,來到48.1%。雖然不及去年,但是我認為整體的成本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唯一增加在研發的需求,主要是因應AI相關的領域,聯發科開啟很多新的專案跟合作,必須嘗試在ASIC AI晶片,以及車用電子的領域,都是比較耗時費工的部分。
不過一但有新產品的應用,將會為聯發科帶來不小的成長性。
2.產品面:聯發科三大產品線為手機,邊緣運算,電源晶片。
財報中,手機的部分年成長6%,佔比來到56%。我認為手機部分受惠於天機9400/9400+的推出,並成功在中國手機廠商佔比提高。隨著小米,榮耀跟Vivo在全球手機佔比市佔率提高,對於聯發科晶片的市佔率也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上半年受惠於中國手機的補貼政策,聯發科也預計下半年會推出天機8000系列,搭配中國的手機跟平板一起發布,我認為將會在Q3帶來一波新的成長。
邊緣運算,是聯發科成長最多的部分,目前年成長32%,佔比39%,未來會是手機穩定後的另一個成長賽道。目前聯發科著重在AI跟客製化ASIC晶片以及車用電子的部分。
我個人是最看好客製化晶片跟車用電子。客製化晶片的部分,可以因應中國許多AI的廠商,尤其是在輝達受到禁賣中國之後,更多需求會需要有經驗的IC 設計公司,聯發科就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加上中國中低階的需求也很大,對於聯發科肯定在『性價比』上會比博通,高通來得更佔優勢。
另外車用電子的部分,聯發科會依循過去手機晶片的方式,在車用娛樂跟聯網上跟中國電動車合作,目前已經交貨不少中國電動車,隨著中國電動車的市佔率提升,逐漸往中高階電動車進攻,對於聯發科晶片的需求將會更高,未來也會成為高通在車用娛樂上面不小的對手。
至於電源晶片的部分,則是穩定成長,但是佔比不大,主要電源晶片的利潤低,價格不好,競爭對手也多,對於聯發科來說,雖然是以前起家的產品,但是慢慢已經不是主角,基本對聯發科影響有限。
倒是如果可以結合電源晶片跟車用娛樂,或許可以做一個整合性的模組,會是聯發科往車用電子進攻的重要機會。
3.關稅影響:聯發科蔡董認為美國佔比有限,對於聯發科影響很小。的確,我認為聯發科作為終端的晶片供應商,其實大部分的訂單來自於亞洲,尤其是中國佔比最高。在目前台灣跟中國的關稅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基本不受影響。
真正受影響的是中國的手機跟家電,當然,如果中國手機跟家電受到美國影響,將會減少聯發科的訂單。不過,目前看來,中國手機主要出口在亞洲跟歐洲,家電的部分,美國大賣場仍然需要中國家電進貨,因此應該不影響買氣。
所以,對於分析師預期今年聯發科會有雙位數的成長,目前看來,中國的需求仍然存在,貿易持續的情況下,今年聯發科的訂單應該不會少,以EPS預估75來說,超過1500是相當有機會的。
就讓我們持續觀察下半年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