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反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98 反觀

98.1 反觀就是看,就是覺察,就是知;五感、五蘊的那種看,其實是投射。向外看到一個令人恐怖的世界,那個「看」是一種投射。在那個當下反觀自照,回頭去看那個投射者,這才是真正的去看。以臨在的那個去覺知,就是去看清楚,自然放下那投射者及投射物。

98.2 這樣的反觀才是真正的看,才是真正在做離苦得樂的事情,才能真正放掉執著之物,才是真正的修行,才是真正開始踏出第一步。若是用那個思想者、那個頭腦、那五個感官、那虛假的五蘊,這樣努力地去看,是見不到本來面目的,那只是不斷地在投射而已。這些費力的動作,最多只是多此一舉、自作多情,憑空添加恐懼、問題與痛苦,對一體真相來說,毫無作用與影響。

98.3 這樣的思想與作為,嚴格來說真是何苦來哉?難怪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個世界雖然是虛假的世界,但也還是一體的愛與美的一部分,當然有它存在的意義與價值。那些恐懼、問題與痛苦,其實提供了一個反觀自照的機會,讓我們可以定位出那些虛假的信念。這樣看清楚了,自然就放下了。

98.4 這樣反觀的看清楚,是真正的覺察。看清楚那些不過是虛妄小我的投射,自然不再重視了,不再執著了,這就是放下。當放下時,自然會見到所謂的奇蹟,那感覺真是啼笑皆非——過去怎麼會把可愛的看成恐怖的?把一條繩子看成一隻可怕的蛇?現在看清楚,自然就放下,其實是沒有放下的放下,因為沒有那些令人恐怖的東西,也沒有一隻可怕的蛇。

98.5 直接看見沒有犯罪的人,一切都是清白無罪的,自然就寬恕了,這是沒有寬恕的寬恕。真正的療癒就是看清楚,根本沒有一個傷害我的東西,那些所謂的人事物都是虛假的我的投射,真的什麼都沒有,這就是沒有療癒的療癒。

98.6 若先認定有需要療癒的,認定有一個傷害的事情,認定有加害者與被傷害的,這就是定罪。回頭看一下,是什麼東西在定罪呢?那個是什麼?所謂千真萬確的「我感受到、我看到」,那些是真的嗎?那個直接就認定「我是我」的「我」,是真的存在嗎?真正謙虛的「參」,從這裡開始。

98.7 這個「參」就是看,是一體臨在的去看,不是讓那個想看的去看。那個想看的是投射者,看到的都是其虛假的投射物。要做夢者去看出這個夢是虛假的,是怎麼看都看不出來的。這夢中的一切,對造夢者來說根本就是真實的,沒有人會懷疑的。你看,每個人都沒有懷疑地看到、感受到這夢中的一切都是真實的。這就是小我的眼睛所「看」的世界——投射者看所投射的世界,那又怎麼會看清真正的現實呢?

98.8 所以小我的看不是看,它只是在投射。若問如何看,謙虛地讓開,讓那個能看的來看吧,讓那個能夠評判的來評判吧。這樣的看,就會看到一切都是清白無罪的。這是聖經裡面所謂「真神的審判」——真神其實就是一體意識本身,而取代那小我的那些自我評判。這樣必然會見到一體的愛與美,那原本圓滿完美的本來面目,什麼恐懼、問題與痛苦都消失了。這裡,現在,就是天堂與極樂淨土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rthur Liu的沙龍
0會員
36內容數
源於一個新的視角, 分享你我本在的智慧 讓一體意識之光透照這愛與美的世界 一段奇蹟般的旅程,這些是沿途的紀錄 現在已經有三本書正誕生了, 喜悅之路, 純粹之美,真愛 你的參與才是這三本書的價值與重點, 所以在此處分享 若有需要聯絡的請e-mail: arthur0918@gmail.com
Arthur Li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15
97 習慣 97.1 習以為常的慣性反應——「我」總是不知不覺地做出選擇,卻完全沒有覺察。這樣的行為與思想,就是習慣。 97.2 在安靜的時刻,處於輕鬆自在的臨在狀態時,自然會覺察到那些習以為常的慣性反應。這樣的覺察就是「看清楚」,隨之而來的,是放下與修正「錯誤」的思想與行為,回歸本然,接受如是
Thumbnail
2025/05/15
97 習慣 97.1 習以為常的慣性反應——「我」總是不知不覺地做出選擇,卻完全沒有覺察。這樣的行為與思想,就是習慣。 97.2 在安靜的時刻,處於輕鬆自在的臨在狀態時,自然會覺察到那些習以為常的慣性反應。這樣的覺察就是「看清楚」,隨之而來的,是放下與修正「錯誤」的思想與行為,回歸本然,接受如是
Thumbnail
2025/05/14
96 終結 96.1 終結是一切的開始。開始與終結始終如一,那是不可切分的——就像二元對立的兩極不可切分,都是一體兩面,與「色空不二」的道理相同。 96.2 真相是無始無終的,是不生不滅的。沒有一個點叫「終結」,也沒有一個位置叫「開始」,因為真相是永恆無限的,是一體不可區分的。 96.3 在人
Thumbnail
2025/05/14
96 終結 96.1 終結是一切的開始。開始與終結始終如一,那是不可切分的——就像二元對立的兩極不可切分,都是一體兩面,與「色空不二」的道理相同。 96.2 真相是無始無終的,是不生不滅的。沒有一個點叫「終結」,也沒有一個位置叫「開始」,因為真相是永恆無限的,是一體不可區分的。 96.3 在人
Thumbnail
2025/05/13
95 生命 95.1 生命是鮮活與靈動的。以永恆無限的視角來看,即使是槁木死灰,都是充滿生命力的——那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一體意識的一部分,是一體愛與美的一部分。所以,生命是永恆無限的。 95.2 生命與二元對立的「生」與「死」,是不同層次的,完全不在同一個平面上。就像大愛與人間二元對立的「愛」
Thumbnail
2025/05/13
95 生命 95.1 生命是鮮活與靈動的。以永恆無限的視角來看,即使是槁木死灰,都是充滿生命力的——那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一體意識的一部分,是一體愛與美的一部分。所以,生命是永恆無限的。 95.2 生命與二元對立的「生」與「死」,是不同層次的,完全不在同一個平面上。就像大愛與人間二元對立的「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你的視線選擇看見我,將你帶到我的視線裡,於是我們目光交會。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每個觀看的方式背後,都是為了尋求共鳴,成就獨特的觀看。
Thumbnail
你的視線選擇看見我,將你帶到我的視線裡,於是我們目光交會。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每個觀看的方式背後,都是為了尋求共鳴,成就獨特的觀看。
Thumbnail
格窗映影 如思維瞬變 當下的現實 實也抽象 正如/離別 留下的不是愛 而是 一顆饑渴的心
Thumbnail
格窗映影 如思維瞬變 當下的現實 實也抽象 正如/離別 留下的不是愛 而是 一顆饑渴的心
Thumbnail
[視角] 用先入為主的視角 觀察 除了看到他人局部的惡意外 同時也會看見 自己一部分的惡意
Thumbnail
[視角] 用先入為主的視角 觀察 除了看到他人局部的惡意外 同時也會看見 自己一部分的惡意
Thumbnail
觀照不是頭腦的特質,觀照是靈魂、意識的特質,觀照一點都不是一個心理過程。當你觀照的時候,頭腦停止了,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頭腦會經常介人,開始玩起它的老把戲,於是你忘了觀照;但每當你想起來的時候,不必覺得愧疚或罪惡,只要回到觀照,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觀照你的呼吸,頭腦會慢慢、慢慢地愈來愈少介人。
Thumbnail
觀照不是頭腦的特質,觀照是靈魂、意識的特質,觀照一點都不是一個心理過程。當你觀照的時候,頭腦停止了,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頭腦會經常介人,開始玩起它的老把戲,於是你忘了觀照;但每當你想起來的時候,不必覺得愧疚或罪惡,只要回到觀照,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觀照你的呼吸,頭腦會慢慢、慢慢地愈來愈少介人。
Thumbnail
人並不是那麼容易覺察自己的盲目,人其實不容易分辨自己看到的究竟是「實像」或「虛像」;除非真能處在另一個維度,自提其神於太虛,俯身自瞰;如其不然,未必不可能終身處於盲目的狀態..。
Thumbnail
人並不是那麼容易覺察自己的盲目,人其實不容易分辨自己看到的究竟是「實像」或「虛像」;除非真能處在另一個維度,自提其神於太虛,俯身自瞰;如其不然,未必不可能終身處於盲目的狀態..。
Thumbnail
我們怎麼看待世界,就會得到什麼樣的體驗
Thumbnail
我們怎麼看待世界,就會得到什麼樣的體驗
Thumbnail
觀,以身心去感受。 觀世間一切有無,捨一切執著,即是放鬆的關鍵。 我所教授的,是「觀」的方法和運用。 透過「觀」,讓人學會於日常中放鬆,隨心所欲放鬆,即是最終的目標。
Thumbnail
觀,以身心去感受。 觀世間一切有無,捨一切執著,即是放鬆的關鍵。 我所教授的,是「觀」的方法和運用。 透過「觀」,讓人學會於日常中放鬆,隨心所欲放鬆,即是最終的目標。
Thumbnail
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情, 都是我們心中感受的投射變成你認知的樣子。 事情的本身是中性的﹐ 你用什麼角度看待它, 它就形成那個視角被你放大檢視。 事情發生時,可以先問問自己: 1.這件事情我的感受是什麼? 2.我的心情是什麼? 3.我真正在意的點是什麼?
Thumbnail
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情, 都是我們心中感受的投射變成你認知的樣子。 事情的本身是中性的﹐ 你用什麼角度看待它, 它就形成那個視角被你放大檢視。 事情發生時,可以先問問自己: 1.這件事情我的感受是什麼? 2.我的心情是什麼? 3.我真正在意的點是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