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在眾多自我成長書籍中獨具特色,主要因為它不只是一本激勵性的書籍,而是基於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數十年的心理學研究,深入剖析影響人們成長與成功的核心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與其他自我成長書籍相比,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
· 心理學基礎:本書的概念並非單純的哲學思考,而是基於實證研究,並經過大量心理學測試與數據支持。
· 思維模式轉變:比起單純提供成長技巧或成功故事,它專注於改變根本的思維習慣,讓讀者能在面對挑戰時真正改變看法與行動方式。· 長期影響力:成長型思維不只是影響個人的成功,還在教育、管理、職場、親子關係等領域有深遠影響力,被全球許多機構引用與推廣。
作者簡介
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是美國心理學家,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在人格、動機、發展心理學領域有卓越貢獻。她的研究專注於探索人類動機與成就背後的心理學機制,尤其關注思維模式如何影響人的成功與發展。她的「成長型思維」概念是心理學與教育學領域的革命性突破,影響了全球教育方式與管理理念。
她在2006年出版了《Mindset》(譯名《終身成長》),該書迅速成為心理學與教育界的重要著作,被比爾·蓋茨等名人高度推薦,也被許多企業、學校作為培訓教材。她曾獲得全球最大教育獎項——一丹獎(Yidan Prize),以表彰她對心理學和教育的卓越貢獻。
一、什麼是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是指相信能力與智力可以透過學習、努力和適應挑戰而持續提升的思維方式。它主張,人並非受到天賦的絕對限制,而是可以透過不斷嘗試來改善與進步。
然而,它與一般所謂的自我成長並不完全相同。自我成長通常涵蓋更廣泛的範疇,例如提升心靈素質、培養習慣、改善生活方式或提升情緒管理。而成長型思維更聚焦在如何面對挑戰與困難時,選擇學習而非逃避。
舉個例子:假設有一個人希望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如果他抱持的是一般的自我成長觀念,他可能會閱讀心理學書籍、參加演講課程,試圖改善自己的表達技巧。而如果他擁有成長型思維,則會在面對一次尷尬的表達失誤後,不會因為失敗而氣餒,反而會分析原因、改進方法,並透過反覆練習逐步提升自己。他明白,能力是在學習與挫折中累積,而不是單純依靠理論知識或短期激勵。
自我成長可以是一種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而成長型思維則是一種深層次的學習模式,幫助我們在面對挑戰時持續進步。
二、轉變思維的四個步驟
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中提供了一個四步驟法,幫助人們從固定型思維轉變為成長型思維。這四個步驟分別是注意力、聆聽、處理、改變,書中也提供了實例來說明如何應用這些步驟。
首先,注意力——要識別自己在哪些情境下出現固定型思維。書中提到了一位管理者,他發現每當員工提出新想法時,他內心會出現「反對的聲音」,認為這些想法可能不實際或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透過第一步,他開始察覺自己的固定型思維人格出現的時機。
接著,聆聽——要仔細傾聽這個固定型思維人格在說什麼。例如,某位學生在數學考試失敗後,腦海中會浮現「我就是不擅長數學」這樣的念頭。當他開始留意這些消極的自我對話,他才能進一步理解自己是如何限制自己的成長。
然後,處理——與自己的固定型思維對話,挑戰它的合理性。書中舉例說,愛迪生在發明燈泡的過程中曾經歷多次失敗,但他沒有認為這代表自己不夠聰明,而是將每次錯誤視為學習的機會。他的成功來自於他不斷調整方法,而不是被初步的困難擊敗。
最後,改變——主動選擇採取成長型思維的行動。拳王穆罕默德·阿里原本並不符合拳擊選手的身體條件,但他沒有接受「我不適合拳擊」這個固定型思維,而是透過觀察對手、調整策略,最終成為世界冠軍。他的成功來自於相信自己可以改變,而不是停留在原有的限制。
這四個步驟幫助我們察覺並挑戰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最終轉變成更具適應力和成長性的思考方式。
三、結語
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在日常生活中能幫助我們面對挑戰、改善學習方法、提升應變能力,而不僅僅適用於學術或職場環境。以下是一些日常例子來說明如何運用成長型思維:
首先,在學習新技能時,成長型思維能讓我們更有耐心。例如,當一個成年人學習烹飪時,可能會因為做菜失敗而氣餒。如果他擁有固定型思維,可能會覺得「我天生不擅長做菜」,並放棄繼續嘗試。但如果他採用成長型思維,他會理解自己只是缺乏經驗,並願意透過調整配方、改善烹飪技術來慢慢提升。
其次,在人際關係中,成長型思維能讓我們更願意接受反饋。舉例來說,一個人在溝通時總是讓對方誤解,如果他抱持固定型思維,可能會認為「我不擅長與人交流」,因此選擇避開社交場合。但如果他有成長型思維,他會接受朋友或同事的建議,思考如何改變自己的表達方式,並透過練習讓溝通更加順暢。
在健康與運動方面,成長型思維也能幫助我們持續進步。例如,有些人剛開始跑步時,會覺得自己體能很差,跑一小段就累了。如果他認為「我天生就跑不動」,那麼可能會放棄運動。但如果他相信自己的體能可以透過訓練提升,他會逐漸增加運動強度,讓自己變得更健康。
最後,在工作與職場上,成長型思維能讓我們更有適應力。例如,當一個員工被交付新的任務,如果他認為「我從來沒做過這個,所以我一定會失敗」,那麼他可能會逃避挑戰。但如果他採用成長型思維,他會看到這是一個學習的機會,透過向同事請教、查找資料、調整策略來提升自己。
這些例子說明了成長型思維不僅幫助我們面對困難,更讓我們在生活中持續成長、突破自我。你覺得這種思維模式在哪方面最適合你呢?
******【免費下載試讀中】艾螽斯的第一件電子書商品,歡迎免費下載: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products/e-book-01
歡迎您加入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瀏覽人生相關文章,歡迎留言寫下您的感想。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