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上班,晚上創業」:員工接副業,公司該管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那次主管會議上,一份「匿名檢舉信」被擺在總經理桌上。內容寫著:「某部門員工利用工作時間經營自媒體接案,影響團隊士氣與產出,請查明。」這個事件立刻在公司內部引起軒然大波——不是因為這位員工有錯,而是大家開始思考:「副業到底可不可以做?公司到底該不該管?」

這個故事正在各個公司真實上演。副業,已不再是少數人的冒險,而是新世代職場人越來越常見的現象。

raw-image


副業崛起:是趨勢,不是偶然

根據台灣勞動部與104人力銀行的調查指出,台灣有近三成的上班族擁有副業,其中又以 25–35 歲族群為大宗,原因包括:

  • 想增加收入以對抗通膨
  • 發展個人興趣與職涯多元性
  • 對現職缺乏成就感
  • 規劃轉職或創業的跳板

像是在 YouTube 經營頻道、經營社群廣告、接設計案、翻譯、手作販售、寫作出版、顧問服務等,都是熱門副業項目。

這些副業往往發生在「下班後的時間」,不占用公司資源、不影響工作績效,表面看來「無傷大雅」,那為什麼企業還是會焦慮不安?

勞基法怎麼看副業?法律有沒有禁止?

根據《勞動基準法》,並未明文禁止員工從事副業。員工利用非工作時間做其他工作,只要不違反下列幾項原則,基本上是合法的:

  1. 不違反保密義務:如《營業秘密法》第二條,員工若將職場知識轉用於副業牟利,恐構成違法。
  2. 不造成利益衝突:若副業與本業存在競業或資源爭奪,則可能違反「忠誠義務」。
  3. 不利用公司資源:如辦公設備、人力、時間等。
  4. 未在工作時間從事副業行為

舉例來說,如果某人白天在公司當行銷主管,晚上用公司的客戶名單去跑廣告接案,這就是典型違法;但如果他下班後經營自己的 podcast,與公司無涉,那法律並不禁止。

企業為何還是「怕」副業?

公司之所以對副業敏感,通常來自以下幾個顧慮:

  • 生產力下滑:擔心員工分心、分神,影響主業。
  • 機密外洩:特別是技術研發、客戶資料等單位。
  • 士氣問題:若員工因副業收入優渥而「本業擺爛」,容易引起團隊不滿。
  • 品牌風險:若員工副業形象與公司價值觀牴觸,恐影響企業形象。

然而,這些顧慮多半是「管理信任」與「透明規範」的問題,而非副業本身的問題。

該不該管?關鍵在這三件事

1. 有無競業關係?

這是最重要的關鍵。如果副業是與公司同類型業務,甚至搶相同客戶,那就構成利益衝突,企業絕對有權干涉。

建議企業可參考《商業會計法》第20條關於利益揭露機制,以及設立「競業禁止條款」於勞動契約中。

2. 是否影響本業表現?

如果員工因副業導致遲到早退、績效下降,公司可依《勞基法》第12條或《工作規則》處理,但要記得舉證。

3. 是否有透明申報制度?

先進企業如 Google、Meta 早就允許內部員工從事副業,前提是事先申報與主管同意,避免模糊地帶與潛在風險。

這類透明制度不僅保護公司,也保護員工自己不因誤解而受到處分。

與其禁止,不如引導:副業時代的管理新思維

傳統管理常以「管制」來因應副業,但現在更有效的方式,是引導與制度設計

  • 制定副業申報機制與倫理守則
  • 鼓勵員工發展與本業互補的副業(如教育培訓、講師、社群經營)
  • 建立副業分享文化,提升員工歸屬與學習力
  • 協助員工管理時間與壓力,避免過勞

換句話說,副業也可以成為企業的資產,而非風險

副業不是敵人,是新時代職場的一部分

「副業不是因為不滿公司,而是因為人想要更完整地活著。」

當員工下班後不只是耍廢,而是積極開拓自己的第二舞台,這不應該是企業恐懼的事,而是我們共同迎接多元職涯的契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DIOBRICK
3會員
55內容數
這裡是結合創作與職場觀察的多元空間,分享立體像素藝術、拼豆與積木設計圖紙,也記錄我在工作中使用AI工具的實測經驗,並不定期更新HR相關的職場觀察與心得。無論你對像素藝術有興趣、想了解AI應用,或是想看看人資在想什麼,這裡都歡迎你一起交流與討論。
ADIOBRICK的其他內容
2025/05/23
那天,在主管會議上,財務長冷不防地說:「我們這個月離職率又飆高了,HR怎麼還沒補人?」坐在一旁的HR經理小葉,嘴角一緊,但沒有馬上回應。她心裡明白,這不是「補人」這麼簡單的事。 這是HR日常會遇到的現實縮影──只要離職率一高,就會被當成「補人機器」看待。但HR真的只是招募而已嗎?
Thumbnail
2025/05/23
那天,在主管會議上,財務長冷不防地說:「我們這個月離職率又飆高了,HR怎麼還沒補人?」坐在一旁的HR經理小葉,嘴角一緊,但沒有馬上回應。她心裡明白,這不是「補人」這麼簡單的事。 這是HR日常會遇到的現實縮影──只要離職率一高,就會被當成「補人機器」看待。但HR真的只是招募而已嗎?
Thumbnail
2025/05/21
你是否也曾在離職面談時,聽到員工輕描淡寫地說:「我只是想換個環境」或「剛好有個機會」?表面聽來無關痛癢,實則背後藏著無聲的失望與挫折。
Thumbnail
2025/05/21
你是否也曾在離職面談時,聽到員工輕描淡寫地說:「我只是想換個環境」或「剛好有個機會」?表面聽來無關痛癢,實則背後藏著無聲的失望與挫折。
Thumbnail
2025/05/20
為什麼很多公司報到前都要交體檢報告?你是不是也曾在報到前夕,被公司通知:「請於報到前提交體檢報告,否則無法入職」?一邊趕著準備資料,一邊還得擠出時間掛號體檢,壓力山大!那麼,體檢報告真的「依法」需要在報到前繳交嗎?其實,這件事不只是公司堅持,也是有法源依據的!
Thumbnail
2025/05/20
為什麼很多公司報到前都要交體檢報告?你是不是也曾在報到前夕,被公司通知:「請於報到前提交體檢報告,否則無法入職」?一邊趕著準備資料,一邊還得擠出時間掛號體檢,壓力山大!那麼,體檢報告真的「依法」需要在報到前繳交嗎?其實,這件事不只是公司堅持,也是有法源依據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以前的一個下屬跟我聯繫,提到最近在公司看什麼都不順眼,覺得公司什麼資源都不給,卻只要求他們業績,老闆有什麼想法也不先知會他們,不和他們商量就自己決定 他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我想起自己剛工作時,也一天到晚覺得自己最厲害,老闆們都是傻子 後來工作越久,職位越高,才發現原來當年老闆這麼做是……
Thumbnail
以前的一個下屬跟我聯繫,提到最近在公司看什麼都不順眼,覺得公司什麼資源都不給,卻只要求他們業績,老闆有什麼想法也不先知會他們,不和他們商量就自己決定 他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我想起自己剛工作時,也一天到晚覺得自己最厲害,老闆們都是傻子 後來工作越久,職位越高,才發現原來當年老闆這麼做是……
Thumbnail
如果你是經營企業的老闆,你確定你的公司真的能賺錢嗎?如果你是負責提案的主管,你確定你提出的專案真的有錢賺嗎?如果你厭倦上班看到商機,你有勇氣撩落去搶錢嗎?
Thumbnail
如果你是經營企業的老闆,你確定你的公司真的能賺錢嗎?如果你是負責提案的主管,你確定你提出的專案真的有錢賺嗎?如果你厭倦上班看到商機,你有勇氣撩落去搶錢嗎?
Thumbnail
如果上回寫了太多職場黑暗面,我想在此致歉,不是每一家投信或投顧公司都這麼可怕,各位還是要自行研判,多方打聽比較。我也不是完人,也做了一些我自己都覺得後悔的事,分享職場上的所見所聞,事過境遷,人事已非,或許現在看得更清楚,用血淚換來的真實告白,分享給就算不是在金融業,也可能會有相同遭遇的你。
Thumbnail
如果上回寫了太多職場黑暗面,我想在此致歉,不是每一家投信或投顧公司都這麼可怕,各位還是要自行研判,多方打聽比較。我也不是完人,也做了一些我自己都覺得後悔的事,分享職場上的所見所聞,事過境遷,人事已非,或許現在看得更清楚,用血淚換來的真實告白,分享給就算不是在金融業,也可能會有相同遭遇的你。
Thumbnail
身為傳產製造業的一員,好像很難避免因為一些循環訂單量低的時候,老闆免不了就會想到這個方案。也許換個角度比起被資遣好一些,但總的來說對於勞工總是收入減少,但遇到了總是要處理與面對,就來分享一下一些要點。 #一定要雙方協商 雖然實務上不太真的有太多協商的過程,但如果我們身為執行者就在這一
Thumbnail
身為傳產製造業的一員,好像很難避免因為一些循環訂單量低的時候,老闆免不了就會想到這個方案。也許換個角度比起被資遣好一些,但總的來說對於勞工總是收入減少,但遇到了總是要處理與面對,就來分享一下一些要點。 #一定要雙方協商 雖然實務上不太真的有太多協商的過程,但如果我們身為執行者就在這一
Thumbnail
離職撕破臉的狀況百百種,口出惡言揚言在業界抹殺、直接封鎖門禁卡權限要求員工立即離開、老闆準備好紙箱,盯著員工收拾東西,狀況百百種。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案例是:主管常常以明示或者暗示,要求員工在家自主加班,離職時雇主不爽,調查員工公務電腦/EMAIL所有紀錄,指控員工攜出機密資料告上法庭。 員工該
Thumbnail
離職撕破臉的狀況百百種,口出惡言揚言在業界抹殺、直接封鎖門禁卡權限要求員工立即離開、老闆準備好紙箱,盯著員工收拾東西,狀況百百種。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案例是:主管常常以明示或者暗示,要求員工在家自主加班,離職時雇主不爽,調查員工公務電腦/EMAIL所有紀錄,指控員工攜出機密資料告上法庭。 員工該
Thumbnail
讓「不做事」的人留任,等於在暗示「做事」的人該離職了
Thumbnail
讓「不做事」的人留任,等於在暗示「做事」的人該離職了
Thumbnail
EP20 精華重點: 1.員工權益與法規 正確認列工時、加班費、請假制度等符合勞基法規定 投保勞健保是基本義務而非福利 避免固定發放獎金或津貼,以免被視為薪資 留意例假日加班的條件限制 2.激勵員工及福利 分紅制度較配股更實在 現金獎勵比零食或聚餐更受年輕員工歡迎 活動設計需鼓勵性
Thumbnail
EP20 精華重點: 1.員工權益與法規 正確認列工時、加班費、請假制度等符合勞基法規定 投保勞健保是基本義務而非福利 避免固定發放獎金或津貼,以免被視為薪資 留意例假日加班的條件限制 2.激勵員工及福利 分紅制度較配股更實在 現金獎勵比零食或聚餐更受年輕員工歡迎 活動設計需鼓勵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