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為了錢離職,是為了呼吸」──當公司文化令人窒息,薪水再高也留不住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是否也曾在離職面談時,聽到員工輕描淡寫地說:「我只是想換個環境」或「剛好有個機會」?表面聽來無關痛癢,實則背後藏著無聲的失望與挫折。

raw-image

那天,她悄悄收拾好抽屜裡的小植物和桌上的便利貼,連辦公椅的椅墊都沒拿,離開了待了五年的辦公室。離職信寫得平靜又得體:「感謝公司多年來的栽培,為了個人職涯規劃,決定離開。」她的主管以為是業界挖角給了更高的薪資,但真正的原因,是她「喘不過氣來了」。

這不是一個人的故事。這是許多員工在職場裡的真實心聲──「我不是為了錢離職,是為了呼吸。」

離職原因調查:錢從來不是唯一

根據 104 人力銀行在2024年的調查,近 48% 的離職員工表示,「薪資不是主因」,而是因為工作氛圍差、人際關係壓力、管理風格專制、缺乏成就感與被尊重的感覺。

這些指向的正是企業文化的問題。薪水固然重要,但「職場空氣」的品質,決定了員工是否願意長期留下。

什麼是令人窒息的公司文化?

令人窒息的公司文化,往往具備以下幾個特徵:

  • 高控制、低信任:凡事要求主管審批,任何行動都需經過層層核可,員工毫無自主空間。
  • 績效壓力導向過度:KPI 成為壓在員工胸口的大石,無暇思考、學習與創造。
  • 無尊重、冷漠的溝通風格:主管講話只有命令與責罵,沒有傾聽與對話。
  • 缺乏心理安全感:員工害怕講錯話、做錯事,每天像在辦公室裡走鋼索。
  • 內部政治凌駕專業表現:升遷不是靠能力,而是靠關係。

以上這些狀況,會導致「職場焦慮症候群」,讓人身心俱疲,即便薪資尚可,也難以支撐繼續留下的意志。

法規與責任:企業該負起的文化管理義務

根據《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1項,用人單位應負責提供「安全與健康的工作環境」,不僅是指物理環境安全,也包括精神衛生與心理壓力管理。這與「職場霸凌防治」相關的《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之1項目,已明確指出:

「事業單位應防止勞工遭受不法侵害或其他造成心理及生理負荷之情形。」

也就是說,如果公司的組織文化長期以高壓或不尊重的方式運作,導致員工心理壓力過大,企業是有責任改善的。

公司文化不是HR的KPI,是全體主管的DNA

常有主管將企業文化視為「HR在管的東西」,但事實上,文化是由一線主管的日常行為建構而成的。如果一位主管以羞辱式管理、打壓創意、無視員工感受,即便公司願景寫得再美,也只是一紙空文。

企業領導者必須自問:「我們的文化,是讓人想留下,還是想逃離?」

員工不是為了錢離開,是為了生存而離開

回到開頭那位五年資深員工的故事,她後來找到了一間文化開放、有彈性工時與心理諮詢資源的公司,薪水甚至還略低。但她說:「我終於不用擔心每天早上醒來會胃痛了。」

這句話,其實是企業最該重視的員工回饋。

別再只問離職者「下一份薪水多少」,而是問自己「我們給得起一個健康的文化嗎?」

讓員工留下的,不是薪資條上多的一兩千,而是每天上班時,那口能深呼吸的空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DIOBRICK
4會員
72內容數
這裡是結合創作與職場觀察的多元空間,分享立體像素藝術、拼豆與積木設計圖紙,也記錄我在工作中使用AI工具的實測經驗,並不定期更新HR相關的職場觀察與心得。無論你對像素藝術有興趣、想了解AI應用,或是想看看人資在想什麼,這裡都歡迎你一起交流與討論。
ADIOBRICK的其他內容
2025/05/20
為什麼很多公司報到前都要交體檢報告?你是不是也曾在報到前夕,被公司通知:「請於報到前提交體檢報告,否則無法入職」?一邊趕著準備資料,一邊還得擠出時間掛號體檢,壓力山大!那麼,體檢報告真的「依法」需要在報到前繳交嗎?其實,這件事不只是公司堅持,也是有法源依據的!
Thumbnail
2025/05/20
為什麼很多公司報到前都要交體檢報告?你是不是也曾在報到前夕,被公司通知:「請於報到前提交體檢報告,否則無法入職」?一邊趕著準備資料,一邊還得擠出時間掛號體檢,壓力山大!那麼,體檢報告真的「依法」需要在報到前繳交嗎?其實,這件事不只是公司堅持,也是有法源依據的!
Thumbnail
2025/05/15
【從「一例一休」到「4+1修法」,台灣勞工休假真的變好了嗎?】 台灣近期通過所謂「4+1」國定假日修法,表面看來是還假於民,實則揭開的是十年來勞動政策錯置的結構性問題。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修法,是實質改善,還是政治安慰劑?
Thumbnail
2025/05/15
【從「一例一休」到「4+1修法」,台灣勞工休假真的變好了嗎?】 台灣近期通過所謂「4+1」國定假日修法,表面看來是還假於民,實則揭開的是十年來勞動政策錯置的結構性問題。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修法,是實質改善,還是政治安慰劑?
Thumbnail
2025/05/12
你是不是也曾聽同事或主管說過這句話:「我們乾脆給他資遣費,叫他走就好了。」聽起來很俐落,但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可能讓公司吃上官司、賠更多錢,甚至名聲受損。
Thumbnail
2025/05/12
你是不是也曾聽同事或主管說過這句話:「我們乾脆給他資遣費,叫他走就好了。」聽起來很俐落,但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可能讓公司吃上官司、賠更多錢,甚至名聲受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Thumbnail
員工可能離職時(員工尚未提出,只是我覺得該員怪怪的),多半我會先單獨約來聊聊,有些人可以在對談中把心結打開,然後回歸正軌,有些人則不行。 大部分離職員工在決定提出離職當天講述的原因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因此等到當天才想到要慰留,多半會抓錯方向。 當團隊成員提離職時,我還是會詢問原因,主要是確認對方已
Thumbnail
員工可能離職時(員工尚未提出,只是我覺得該員怪怪的),多半我會先單獨約來聊聊,有些人可以在對談中把心結打開,然後回歸正軌,有些人則不行。 大部分離職員工在決定提出離職當天講述的原因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因此等到當天才想到要慰留,多半會抓錯方向。 當團隊成員提離職時,我還是會詢問原因,主要是確認對方已
Thumbnail
這是一位前投行同事遇到的職場困境,他發現在某些公司,員工只是被視為工具人,缺乏關懷和價值。在他生病的經歷中,他決定離開這樣的公司,尋找更關懷員工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這是一位前投行同事遇到的職場困境,他發現在某些公司,員工只是被視為工具人,缺乏關懷和價值。在他生病的經歷中,他決定離開這樣的公司,尋找更關懷員工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從不適合的職場離開,為何可惜? 一般企業離職轉換,是很稀鬆平常的事,為何公職與企業間的流動阻礙重重? 考公職的時間精力固然是成本,留在不適合的工作不也是成本嗎?
Thumbnail
從不適合的職場離開,為何可惜? 一般企業離職轉換,是很稀鬆平常的事,為何公職與企業間的流動阻礙重重? 考公職的時間精力固然是成本,留在不適合的工作不也是成本嗎?
Thumbnail
我明明都已經給他特別照顧,無論調薪或分紅都沒有少給他,什麼好處全都拿了,竟然跟我說因為心累所以要走了- 前兩天聽到隔壁團隊的主管言語激動的描述著申請離職同仁的狀況。
Thumbnail
我明明都已經給他特別照顧,無論調薪或分紅都沒有少給他,什麼好處全都拿了,竟然跟我說因為心累所以要走了- 前兩天聽到隔壁團隊的主管言語激動的描述著申請離職同仁的狀況。
Thumbnail
常因在意他人、不滿公司文化而想離職的職場新鮮人,如何調整心態? 面對官僚文化、雜事、人際關係等挑戰,讓自己從目標出發,主動精進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有主導權和自信。
Thumbnail
常因在意他人、不滿公司文化而想離職的職場新鮮人,如何調整心態? 面對官僚文化、雜事、人際關係等挑戰,讓自己從目標出發,主動精進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有主導權和自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