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公司報到前都要交體檢報告?
你是不是也曾在報到前夕,被公司通知:「請於報到前提交體檢報告,否則無法入職」?
一邊趕著準備資料,一邊還得擠出時間掛號體檢,壓力山大!
那麼,體檢報告真的「依法」需要在報到前繳交嗎?其實,這件事不只是公司堅持,也是有法源依據的!
但——不是每個職位都一樣!

法律怎麼規定?先看這兩條!
根據台灣的《職業安全衛生法》與《勞工健康保護規則》,雇主對勞工有「健康保護」義務:
-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20條:
> 雇主應對勞工實施健康檢查,並採取必要的健康管理措施。 - 《勞工健康保護規則》第12~15條:
明定健康檢查類型與實施時間,包括:
- 就業前體檢(初任體檢)
- 在職定期體檢
- 特殊危害健康檢查(如化學品、高溫、高噪音)
哪些人「一定」要交體檢報告?
當我們談到「報到前到底要不要交體檢報告」,其實答案沒有一體適用,因為這要看你工作的性質而定。從法律觀點來看,不是所有職位都強制要求在報到前繳交體檢報告,但如果你從事的是某些特定工作,體檢就是必須的,而且還真的有法源依據!
像是一般辦公室內勤職務,法律並沒有明文規定一定要做體檢,也沒有硬性要求體檢報告要在報到前繳交。不過,許多公司基於風險控管的考量,會自行規定新人需於報到時附上體檢報告,這屬於內部管理的一環,並非法律強制。
但如果你是從事體力勞動、搬運或倉儲等較高體能負荷的工作,那就不一樣了。根據《勞工健康保護規則》第15條,這類工作被列為需進行初任健康檢查的對象。也就是說,雇主有義務在你開始工作前,幫你安排健康檢查,以確保你能勝任該工作。
而如果你所應徵的工作環境涉及特殊危害,比如暴露在高溫、粉塵、化學品、高噪音等條件下,體檢就更是法律明確要求必須辦理的。這屬於特殊健康檢查範疇,不僅要做,而且還必須依據特定頻率追蹤勞工的健康狀況。
此外,外籍移工若屬於特定行業別,也通常需要依照勞動部的規定,在入境前或入境初期就完成體檢,這也是行政流程的一部分。雇主如果未依規定辦理,還可能被處以罰則。
總結來說,不是所有人都一定得在報到前交體檢報告,但一旦工作內容涉及體力負荷或健康風險,雇主與勞工雙方都要依法配合。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被列入體檢義務範圍,不妨從職務性質下手檢視,一切就會清楚許多。
HR 實務建議:報到前交體檢,有何好處?
- 風險控管:避免員工隱性疾病導致職災爭議
- 保險佐證:出事時有醫療紀錄可對照
- 合法合規:若屬特殊職務,避免違法被罰
- 提前篩選:不適任者可避免後續勞資糾紛
結論:不是「一定」報到前交,但最好搞清楚風險!
不是每位勞工都需要在報到前交體檢報告,但雇主確實有法定義務在特定情況下安排體檢。
若你是 HR,建議在報到通知上清楚列明體檢需求,讓新人有時間準備;若你是求職者,看到體檢要求別太緊張,先了解你的工作內容是否屬於法規範圍內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