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主管會議上,財務長冷不防地說:「我們這個月離職率又飆高了,HR怎麼還沒補人?」坐在一旁的HR經理小葉,嘴角一緊,但沒有馬上回應。她心裡明白,這不是「補人」這麼簡單的事。
這是HR日常會遇到的現實縮影──只要離職率一高,就會被當成「補人機器」看待。但HR真的只是招募而已嗎?
事實上,人資(HR)絕不只是「找人」的人,而是組織營運不可或缺的策略夥伴。
HR真正做什麼?招募只是冰山一角
根據國際人資協會 SHRM(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的定義,現代HR的職能可分為以下五大範疇:
- 招募與任用(Talent Acquisition)
- 績效與獎酬管理(Performance & Compensation)
- 員工關係與法規遵循(Employee Relations & Labor Compliance)
- 教育訓練與發展(Learning & Development)
- 組織發展與文化建構(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 Culture)
招募,只是其中的一小塊。真正有戰略高度的HR,正在處理的是這些更「深層」卻被忽視的事
你看不見的HR,其實在撐起公司的每一環
他們在解決組織斷層與未來風險
例如,小葉早就發現公司核心技術員平均年齡45歲以上,但公司卻沒有內部師徒制或關鍵技術文件紀錄。她正在設計「關鍵人才接班計劃」,預防十年內知識斷層。但這些工作,不在KPI、不會被掌聲包圍,卻能左右整間公司的未來。
他們在守住公司「合法」的底線
像是2024年《性別平等工作法》修法,要求企業須有明確申訴機制與防治措施,否則將面臨罰鍰。你以為HR只是招人,其實他們在背後默默審核制度、重寫工作規則,確保企業不違法、不被告、不破壞聲譽。
他們是數據分析師,不只是人事文書員
現代HR早已不再是紙本請假單管理員,他們會透過出勤數據、員工滿意度調查、360評核系統等,去分析哪些單位流動率高、哪個主管的團隊壓力大,並回饋給營運與策略層,協助改善管理。
HR做得好,離職率會下降;HR沒參與,文化會走鐘
你看到的是「招募進來的人」,但HR真正貢獻的是:
- 員工在公司裡待多久
- 他們願不願意留下
- 離職的時候會不會黑公司一波
- 上班時是心甘情願,還是痛苦忍耐
這些,都不是招募能解決的問題,而是HR在「員工旅程(Employee Journey)」中一步步經營出來的成果。
法規不是框架,而是HR要保護雙方的工具
HR被誤解的另一點,是「只會拿法條壓人」。但事實上,HR懂法,是為了讓公司與員工都少一點衝突。
舉例來說:
- 《勞動基準法》第11條:非過失資遣必須支付資遣費,若誤判為自願離職,將吃官司。
- 《個人資料保護法》:HR的招募、離職流程若沒顧及個資保護,可能導致資料外洩風險。
-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1條:對於性騷擾、職場霸凌要有應對措施,否則HR本身可能連帶處分。
懂法的HR,不是想「卡你」,而是在保護企業不誤踩法律紅線。
HR是公司文化的塑形者,不只是辦活動的人
還有人以為HR就是辦慶生會的。其實真正高階的HR,是在塑造一間公司「如何對待人」的價值觀。
- 是否透明回饋
- 是否包容差異
- 是否給予成長空間
- 是否有心理安全感
這些文化建構,不是口號牆或內部刊物,而是透過HR設計的流程與制度慢慢養出來的。
當你把HR當作夥伴,公司會不一樣
一間好公司,不會讓HR只做「找人」。他們應該在策略會議桌上,有發言權;在組織發展規劃裡,有參與權;在公司文化裡,是主導者而非局外人。
HR不只在招募,他們,其實無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