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們相信的,不是醫生,是爛命一條。

醫生總說會好,不是嗎?
🎧 Can’t Stop the Feeling! — Justin Timberlake
這首歌像是心裡一束陽光:跳躍的旋律、反射的笑容、
就像那句:「醫生說會好」,不是安慰,是承諾。
1. 語言止痛藥:這句話讓我們暫時好一點
「你會好的,醫生說會好。」(閩南語厘語)
Doctor says you'll be fine.
這句話你一定聽過。
不論是大病初癒、情緒崩潰,還是工作快爆炸的時候,總有人會用這句話安慰你。
它不是承諾,不是保證,也不是真正的建議。
它是我們在慌亂中彼此遞出的語言止痛藥。
說出口的人不一定相信,聽到的人也未必安心,但這句話的魔力在於——大家暫時都不說話了。
就像給驚慌的小孩一顆糖,你知道問題沒解決,但總得讓他先不哭。
2. 你在水深火熱,我回你一個貼圖
我第一次意識到「醫生說會好」這句話的威力,是在凌晨四點的碼頭上。
我們剛輪完第三班,為了接船已經連續工作九個小時,眼前又是一艘結構複雜、載貨標示混亂的「海上走廊船隻」。
焦慮、疲憊、壓力全部爆表,現場氣氛像是一顆快炸掉的壓力鍋。
就在這時,理貨大哥舉手喊了一句台語:
「免煩惱啦,醫生講會好!」
大家頓了一秒,然後笑了。
我們都知道問題沒有解決,也知道那艘船還是得處理完。
但在那一刻,這句話就像一句密語、一劑腦內麻藥, 讓我們可以撐下去——不是因為事情變簡單了,而是因為心沒有垮掉。
還能說甚麼呢?
3. 有時我們說這句話,是認真的
雖然這句話常出現在諷刺或敷衍的情境中,
但我發現,自己不只一次說過「醫生說會好」,而且是認真的。
不是因為我知道會好,而是因為我每次都覺得自己撐不過,
但最後——總還是撐過了。
那種感覺就像:「多少次置之死地,還不是又活過來了。」
久而久之,這句話變成一種經驗論者的信念,
一種厭世式的樂觀——「不會死啦,頂多爛命一條。」
所以當我把這句話說給別人聽的時候,其實是想告訴他:
我曾以為我會死,但我沒死。
你也會好起來的。
4. 不是答案,是交換
「醫生說會好」不是一個標準答案。
它不能解釋原因,也無法指引方向。
但它像是一種交換儀式——我無法為你承擔,但我可以陪你信一次。
有人說這句話是敷衍,有人說這句話像謊話。也許都對。
也許它什麼都不是,只是一種生存下來的方式。
我們不是真的相信醫生。
我們是相信:總會撐過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