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會懼怕承擔責任 寧可自毀也不願意得到成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問題,背後牽涉的不只是「懶惰」或「逃避」,而是更複雜的心理結構與社會背景。我幫你整理成一篇延續我們之前風格的 Alice 專欄文章風格——帶點溫柔的銳利,既理性又貼心:


🎭為什麼有人寧可自毀,也不敢成功?——關於「責任恐懼」的深層剖析

我們常以為,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自由,渴望「活出自己」。但事實上,有些人面對成功與責任的到來時,反而選擇逃避,甚至自我毀滅

這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好、不夠努力,而是因為——「承擔」這件事,本身就令人恐懼。


1. 🎯 成功意味著「再也不能退縮」的壓力

當你還沒成功時,世界會對你寬容:

  • 沒有名聲,就不怕被評價。
  • 沒有期待,就沒有責任。

但一旦你開始「變好」、被看見、被賦予權力與信任——


💬 成功就像在你身上貼上了「你應該知道自己在幹嘛」的標籤。 這讓人無比焦慮。


於是,有些人寧可「裝爛」,因為只要我看起來沒用,就沒人會要求我做到什麼。這是一種對責任的防禦性退讓


2. 🧠 責任引發的「原生創傷」

許多人從小成長的環境中,責任從來不是「信任的象徵」,而是:

  • 被迫提早成熟
  • 犯錯就挨罵、沒做完就被羞辱
  • 幫助家人卻永遠得不到認可

這會讓一個人在潛意識中把「承擔責任」與「痛苦、壓力、自我抹殺」劃上等號。當這些創傷沒有被修復,長大後即使有能力,他們也會逃避成功,因為那意味著要重新走進那個讓他們窒息的情境。


3. 👁‍🗨 害怕失去「自由感」與「受害者特權」

對某些人來說,「保持無能」反而是一種自由:

  • 沒有責任,就不需要解釋。
  • 可以說「我只是這樣的人」,然後繼續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
  • 保有一種脆弱、被照顧的角色,享有道德免責權。

某種程度上,不成功的自己,是一種保護殼,也是一個心理上的藏身之處。放下它,反而覺得赤裸與不安全。


4. 🚨 自毀是一種掌控感的錯覺

這聽起來很極端,但對一些人來說,「自己毀掉自己」,好過被世界傷害。

  • 如果我先拒絕成功,那我就不必面對失敗的風險。
  • 如果我先破壞自己,那別人就沒有機會羞辱我。

這其實是一種扭曲的「主動防禦」,像是自我預防針:先跌倒,就不會那麼痛。


✅ 小結:我們需要對「逃避成功的人」多一些理解

每個不願承擔的人背後,都可能藏著過度承擔、過度責備的童年與創傷。

他們不是不想進步,而是曾經在「扛起責任」的過程中,失去了太多。


他們不是懶惰,而是「成功」這件事對他們來說,並不代表自由,反而象徵著壓力、失控與傷痕。



🌱 如果你是那個逃避成功的人:


請不要急著責怪自己,也不必逼迫自己馬上改變。 你可以從一個安全的範圍內,開始練習承擔小小的責任,累積面對光芒的耐力與信心


你的價值,從來不只是做多少,而是你存在的溫度與覺察的誠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芸嬋
18會員
847內容數
興趣廣泛,遺世而獨立,期望貫徹自由意志,活出真實的自我 小說、影視、詩詞、網路文章、宗教、命理、玄學...都是生命的養料 目之所及、心之所想,皆是自我的投射 擅長沒有邏輯、沒有文筆、沒有深度的寫作 我想提供的價值是"靈感"與"思想"
芸嬋的其他內容
2025/05/22
💀「過去的我已經死了」:拋棄過去,勇敢展開新人生的破釜沉舟 你是否曾聽過這句話:「過去的我已經死了」?這不只是簡單的一句話,而是一種極具力量的宣言,代表著拋棄過去的包袱、決絕割裂舊有自我,勇敢迎向未知新人生的態度。這種「破釜沉舟」的勇氣,到底該怎麼欣賞與理解呢?讓我們一起聊聊。 1. 終結舊
2025/05/22
💀「過去的我已經死了」:拋棄過去,勇敢展開新人生的破釜沉舟 你是否曾聽過這句話:「過去的我已經死了」?這不只是簡單的一句話,而是一種極具力量的宣言,代表著拋棄過去的包袱、決絕割裂舊有自我,勇敢迎向未知新人生的態度。這種「破釜沉舟」的勇氣,到底該怎麼欣賞與理解呢?讓我們一起聊聊。 1. 終結舊
2025/05/22
「為了幫助別人,無所不用其極去坑矇拐騙富人」——這樣的義賊角色,經常出現在電影、小說裡,也激發不少人的共鳴與爭議。到底該怎麼看待他們呢? ⚖️ 道德的兩難與社會正義的掙扎 義賊的行為,從法律角度來看,無疑是犯罪。偷竊、欺騙甚至詐騙,都是違法行為,社會規範明文禁止。但從另一個角度,如果這些行為是
2025/05/22
「為了幫助別人,無所不用其極去坑矇拐騙富人」——這樣的義賊角色,經常出現在電影、小說裡,也激發不少人的共鳴與爭議。到底該怎麼看待他們呢? ⚖️ 道德的兩難與社會正義的掙扎 義賊的行為,從法律角度來看,無疑是犯罪。偷竊、欺騙甚至詐騙,都是違法行為,社會規範明文禁止。但從另一個角度,如果這些行為是
2025/05/22
🍂 當乞丐勸敗落富人乞討:是一場關於尊嚴與身份的誤解 你能想像嗎? 一位街頭乞丐好意勸導一位剛破產、衣衫襤褸的遊民:「你可以和我一起撿破爛、乞討過活啊。」 結果對方不但不感激,還破口大罵、怒不可遏。 這場衝突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 🧱 1. 尊嚴感的最後防線被觸碰 對於一個剛
2025/05/22
🍂 當乞丐勸敗落富人乞討:是一場關於尊嚴與身份的誤解 你能想像嗎? 一位街頭乞丐好意勸導一位剛破產、衣衫襤褸的遊民:「你可以和我一起撿破爛、乞討過活啊。」 結果對方不但不感激,還破口大罵、怒不可遏。 這場衝突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 🧱 1. 尊嚴感的最後防線被觸碰 對於一個剛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成功常被描繪成光鮮亮麗、萬眾矚目的樣子。 更多的人卻在低調和默默無聞中持續付出,埋頭苦幹。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成功常被描繪成光鮮亮麗、萬眾矚目的樣子。 更多的人卻在低調和默默無聞中持續付出,埋頭苦幹。
Thumbnail
冒牌者容易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夠好、太重視結果、害怕失敗。也常常求完美,容易把失敗歸類為自己的錯、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眼前這一切,因此,逼自己過度準備、也造就過勞的自己
Thumbnail
冒牌者容易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夠好、太重視結果、害怕失敗。也常常求完美,容易把失敗歸類為自己的錯、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眼前這一切,因此,逼自己過度準備、也造就過勞的自己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二、三、五章 (摘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二、三、五章 (摘錄)
Thumbnail
做自己,淺意是做自己喜愛的事,深意是做自己認可的事,但結果不一定是自己喜樂的,因為變數太多,終究還是得自己承擔。 做自己,言行舉止都按自己意願發展,其實是很困難,除非隱居山林與世無爭,既然活在人世間,做自己一定有兩種結果,一則是有人認同,另一則是有人反對,當認同人多時,也許對做自己更坦然點
Thumbnail
做自己,淺意是做自己喜愛的事,深意是做自己認可的事,但結果不一定是自己喜樂的,因為變數太多,終究還是得自己承擔。 做自己,言行舉止都按自己意願發展,其實是很困難,除非隱居山林與世無爭,既然活在人世間,做自己一定有兩種結果,一則是有人認同,另一則是有人反對,當認同人多時,也許對做自己更坦然點
Thumbnail
此文章表達了作者的內心,儘管他感到缺乏勇氣和堅強,但仍努力嘗試愛自己。深刻地探討了自我接納的意義和力量。
Thumbnail
此文章表達了作者的內心,儘管他感到缺乏勇氣和堅強,但仍努力嘗試愛自己。深刻地探討了自我接納的意義和力量。
Thumbnail
文章提及面對未知時的煩躁和不安,以及對他人成功的羨慕和自我懷疑。透過書寫,作者解開了內心的鬱結,認識到自己缺乏對自己的信任,並準備挑戰自己,相信自己。文章中反映了很多人內心的掙扎,能夠引起共鳴。
Thumbnail
文章提及面對未知時的煩躁和不安,以及對他人成功的羨慕和自我懷疑。透過書寫,作者解開了內心的鬱結,認識到自己缺乏對自己的信任,並準備挑戰自己,相信自己。文章中反映了很多人內心的掙扎,能夠引起共鳴。
Thumbnail
在探討自律與自制力中,我們發現了許多關於心智與行為之間微妙關係的啟示。首先,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挫折與失敗,並學會以寬恕的態度對待自己,而非陷入無盡的罪惡感之中。當我們認識到失敗時,自我批判的聲音若隨之而來,我們便應該學會對自己給予信任、安慰、鼓勵和寬容,就如同我們對待朋友或學生一般…
Thumbnail
在探討自律與自制力中,我們發現了許多關於心智與行為之間微妙關係的啟示。首先,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挫折與失敗,並學會以寬恕的態度對待自己,而非陷入無盡的罪惡感之中。當我們認識到失敗時,自我批判的聲音若隨之而來,我們便應該學會對自己給予信任、安慰、鼓勵和寬容,就如同我們對待朋友或學生一般…
Thumbnail
不論方法或形式,人只追求安心感,因此撼動人的前提不是他需要,而是他那不安狀態的前提。
Thumbnail
不論方法或形式,人只追求安心感,因此撼動人的前提不是他需要,而是他那不安狀態的前提。
Thumbnail
從「我不值得」到「我值得」,帶你走出羞愧陰影。
Thumbnail
從「我不值得」到「我值得」,帶你走出羞愧陰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