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智症是一種導致認知功能異常的疾病,會逐步影響日常生活能力,重度及末期者可能幾乎需要依賴他人照顧;不僅記憶嚴重喪失,不認得環境及完全親友,可能缺乏判斷力與語言溝通困難,失去自我照顧能力外,嚴重者可能會長期臥床,對照顧者造成巨大的壓力與不同的挑戰。家中有失智或長輩時,對長期照顧支援多一分了解,也可以減少照顧者的壓力。
一、認識失智症時大警訊症狀
失智症式種漸進式的疾病,一開始不容易被發現,可以透過以下十大警訊來觀察,如果有相關症狀發生可以及早就醫評估。

二、長照2.0提供哪些服務?
長照服務提供各種照顧及專業服務、輔具租借、購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交通接送及喘息服務等。長照服務並非免費,使用者仍須支付部分費用,符合資格的民眾,可以依照需求選擇想要使用的服務。

1.交通接送服務:
提供符合長期照顧給付對象往返居住地與社區式服務類長照機構或醫療院所進行就醫、復健、透析治療的交通協助。即使家中有聘僱外籍看護工,仍可申請此項服務。2.喘息服務:
讓家庭照顧者可以獲得休息與充電的機會。這是失智者不同病程階段建議使用的資源。即使家中有聘僱外籍看護工,當外籍看護工請假休息時也可申請喘息服務。
3.輔具租借:
購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提供輔具租賃服務,並有相關注意事項及特約單位名單。失智者不同病程階段建議可使用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即使家中有聘僱外籍看護工,也可申請輔具與無障礙環境評估。
4.專業服務:
為了讓長照個案學習自主生活,不再總是被照顧,透過專業人員短時間且密集性之介入服務,指導個案及主要照顧者,達到訓練目標,讓個案學習自我照顧能力或家屬學習照顧技巧。達成訓練目標即予結案,同一專業服務目標,不超過12次(每週至多1次為原則), 並於6個月內完成訓練。

5.照顧服務:
(1)居家服務
- 居家服務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照顧服務員到家中協助失能者,服務項目包含基本身體淸潔、基本日常照顧、測量生命徵象、餵食、餐食照顧、協助沐浴及洗頭、陪同外出或就醫、到宅沐浴車等服務。
- 特點:由照顧服務員到府協助
(2)日間照顧
- 失能或失智長輩在白天時間就近至日間照顧中心接受服務,服務內容除了長輩在生活上需要的基本照顧、餐飲服務及從住家到日照中心的交通接送服務外,還包含促進長輩活動及社交能力的健康促進、文康休閒等活動,另也提供家屬指導及諮詢等服務。
- 特點:長輩到日間照顧中心接受服務,像學生白天到學校上學,下課後回家
(3)小規模多機能服務
- 小規模多機能除提供日間照顧服務外,增加夜間住宿服務。失能或失智長輩在白天時間就近至日間照顧中心接受服務,如果有臨時夜間住宿的需求,每個月最多有15天可以使用夜間住宿服務 ,因應個案需求。
- 特點:提供已經接受日間照護的失智個案可申請住宿,有天數限制
(4)家庭托顧
- 家庭托顧係提供長照服務對象於家庭托顧人員住所(托顧家庭)接受身體及日常生活照顧服務,如同保母在自己的家裡照顧幼兒一樣,我們將家裡的失能者送到照顧服務員的住所(托顧家庭)接受照顧,其服務人數較與一對一之居家服務不同,照顧服務員在照顧自己家人同時,可以在家創業穩定經濟收入,維持其家庭功能的完整性,落實在地老化以及政府推動社區照顧服務的理念。
- 特點:概念與幼兒到保母家托育照顧類似,家屬下班後再接長輩回家
三、長照2.0申請資格
我國民眾只要是65歲以上、55歲以上原住民、50歲以上失智者、失能的身心障礙者,經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評估,符合失能等級2級以上者,就可接受長期照顧服務。

四、家庭照顧者的支援資源有哪些?
當照顧已成為家庭照顧者之日常時,無論失能、失智或身心障礙家人需要被照顧的程度與需求如何、每個家庭可提供的照顧資源有多少,每位照顧者身上的壓力仍然持續存在。
除了長照服務提供的「照顧及專業服務」、「居家無障礙環境與輔具」、「交通接送」、「喘息服務」等四大項服務外,亦有全日住宿機構之服務,全國亦設置121處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提供照顧者個案服務、照顧技巧指導、個別心理輔導及諮商服務、長照知識或照顧相關訓練課程、情緒支持等支持性服務,相關服務資訊可上1966衛福部長照專區網站查詢。
照護失智者是場不停歇的馬拉松,適時運用政府資源,讓照顧者獲得喘息,才有體力繼續跑下去。

五、不符合長照申請資格時怎麼辦?
如果突然遭遇家庭變故家人需要照護協助,但不符合長照資格時,可以撥打免付費的1957福利諮詢專線,此專線是衛生福利部所設立,服務內容服務項目與內容十分多元化,由專業社工提供包含免費提供急難救助、社會救助、老人福利、身心障礙福利、兒少福利、特殊境遇家庭、國民年金保險等各項與社會福利相關的問題與通報轉介服務,協助生活上遭遇困難之家庭或個人,在單一窗口就可以滿足有社會福利相關服務需求。

參考引用資料來源:
- 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服務網站
- 衛生福利部1957福利專線網站
【醫療決定應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尊重醫療專業並自己思考,理性溝通後沉著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