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Carbon Removal Alliance(CRA)是一個於2023年成立的非營利聯盟,聚集了全球20多家前瞻性的碳移除創新公司與買家,致力於推動高品質、永久性的碳移除技術發展與政策倡議。CRA 的核心目標是將碳移除產業推向千億甚至兆元級規模,為氣候、經濟與社會帶來正面效益。
近日 CRA 舉辦了線上論壇並發表了兩份備忘錄,分別是針對礦業與廢污水處理產業,詳細分析與說明這兩大產業的碳移除發展潛力。Carbon Herald 的專欄採訪內容請參考連結。
將 CDR 納入污水處理,是最容易啟動的選項之一
為加速美國碳移除技術的落地與應用, Carbon Removal Alliance ( CRA )正著手發布一系列備忘錄,針對各產業導入二氧化碳移除( CDR )技術的潛力進行解析與建議。在 CRA 看來,像是採礦、紙漿與造紙、污水處理等快速成長、具備規模化潛力的產業,都有望透過導入工業碳移除技術,實現數十億噸級的二氧化碳去除。帶著推動這類產業合作的願景,CRA 於上月舉辦了一場線上論壇,邀集多方利害關係人,共同探討能夠促成合作的經濟條件與公共政策支持,同時說明建立產業夥伴關係所需的具體條件與操作細節。
論壇結束後,CRA 隨即發布兩份新備忘錄,分別聚焦於美國污水處理與採礦產業的碳移除合作潛力,深入探討未來的發展機會。根據 CRA 最新發布的備忘錄,美國現有包括新建、現役與歷史性礦場的完整基礎設施,並擁有涵蓋全國的污水處理廠網絡。若能在這些系統中導入碳移除技術,將不僅有助於達成氣候減碳目標,同時創造實質的經濟與戰略價值。
從整體產業發展角度來看,若能在工業領域推動大規模碳移除整合,將可進一步鞏固美國本土的製造與產業供應鏈,降低對外依賴,並強化美國在全球市場的地位。以採礦業為例,備忘錄指出,導入碳移除技術有助於開拓新營收模式、提升礦物資源的回收率,並優化作業效率與廢棄物處理機制。儘管其他國家目前在礦場 CDR 技術應用方面領先,但美國具備一項關鍵優勢:擁有全球第四大已探明的鋰礦儲量,而鋰正是能源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原料。
在政策建議方面,備忘錄提出多項可促進礦業導入碳移除( CDR )的路徑,例如:由 National Energy Dominance Council ( NEDC )將碳移除納入廢棄物管理範疇,並優先核准在聯邦土地上導入 CDR 的礦場開發許可,同時將磷( phosphorus )正式列為關鍵礦物,以加速產業發展。備忘錄也建議,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 ( DFC )應將礦業相關的 CDR 項目納入其資金支援範圍,認可此類技術對於「創造、維持、保護、擴大或重建美國本土礦產生產」所能發揮的實質作用。這兩份備忘錄由 Carbon Removal Alliance 高級政策經理 Eli Cain 撰寫。
Carbon Herald:企業從導入碳移除技術中能夠獲得哪些具體好處?
Eli Cain:
我們現在有一個機會,不只是守護傳統的美國產業,也能重振這些過去數十年逐漸式微的基礎設施。像採礦業,過去 30 年在美國持續走下坡,但我們有機會透過碳移除的導入,讓這個產業重新獲得生命。
接軌快速成長的碳市場,能替業者帶來新的收入機會,也能提高營運效率。將 CDR 納入採礦流程,不只可以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量與化學反應性,更進一步開啟把公私合作模式延伸到市政污水處理領域的可能性。
這些都是看得見、算得出來的好處。這讓我對這件事不只是出於對氣候行動的信念,而是對美國水資源基礎建設現代化的真正期待——我們不只要讓基礎設施更有效率,更要讓它們耐用、具備更強的產出能力。我認為,這正是我們能在這些產業馬上有所進展的關鍵時刻。
針對污水處理產業,備忘錄明確指出,當前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設施老化、技術落後。而導入碳移除技術,除了能推動產業升級外,也能帶來實際的成本優化與額外收入來源。
在政策層面,備忘錄提出四項建議,將有助於推動 CDR 與污水處理廠的合作落地:
第一,活用 Clean Water State Revolving Fund ( CWSRF )做為碳移除技術的獎勵資金來源;第二,調整污水處理設施的績效評估準則,納入二氧化碳管理專案;第三,設立一項鼓勵創新污水處理技術的補助計畫;第四,建立「污水碳移除推廣計畫」,協助處理廠了解 CDR 合作模式的經濟效益與實施方式。
目前企業是否有系統性的方法來評估自己是否適合導入碳移除技術?
目前還沒有成熟的標準流程,大多還是以個別溝通為主,屬於案案討論、逐案評估的狀態。能做的事其實很多,但具體作法會依產業而有所不同。
以採礦業為例,除了得清楚礦場開採的是什麼礦物,還必須了解礦區周邊的地質環境,以及那些會與礦物產生反應的岩層特性——這些都是影響可行性的關鍵因子。
我個人很希望未來能推動更大規模的調查,來建立碳移除應用潛力的地圖,幫助我們有系統地識別機會點。
像美國境內就有成千上萬座廢棄礦場,我們是否可以透過全面性調查,找出哪些舊礦場具備整合 CDR 的潛力,進一步優先規劃共址設施?這類系統化規劃是我非常希望能深入發展的方向。
政府在推動產業合作方面應扮演什麼角色?
政府對推動碳移除產業規模化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這點是我們 Carbon Removal Alliance 深信不疑的。
不同產業會依其性質與政策工具的可用性,對政府角色有不同需求。以採礦產業為例,美國勢必要增加本土開採量,因為淨零轉型與能源轉型都高度仰賴礦物資源的穩定供應。從戰略角度來看,讓我們超過七成的稀土金屬仰賴中國進口,並不是長久之計。
這同時也是一次龐大的經濟機會。礦物市場需求強勁,我們可以藉由碳移除技術的整合,重新喚回美國本土的採礦活力,並在轉型過程中兼顧永續與責任治理。若能將碳移除納入採礦場域,也有助於建立更穩健的綠色經濟基礎。
在污水處理方面,聯邦政府是美國水利建設的最大資金來源。若能將碳移除技術整合進水資源基礎設施,不僅能創造新的財政收入、減輕公共支出壓力,還能讓這些設施更加耐用、效益提升。
換句話說,政府投入同樣的資金,卻能創造更長遠的價值,也讓納稅人負擔更輕。我真心相信,聯邦政府在這兩大領域都擁有不可或缺的角色,有潛力大幅推動這類跨部門合作的發展。
如果這些公私夥伴關係順利發展,五年後的碳移除產業會是什麼樣貌?反之,若錯失機會,又會面臨什麼結果?
就採礦業而言,我想像中的未來是出現一波「雙用途礦區」的浪潮,也就是在同一個場址上同時進行採礦與碳移除作業。
在現有礦場裡,開採活動會持續,但我們將導入碳移除設施,打造出兼具經濟效益與運營效率的新模式。事實上,加拿大已有類似案例正在籌劃中,我認為這對美國而言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發展方向,我們應該積極引進這樣的運作模式。
至於污水處理,這根本就是「低垂果實」——理應優先處理的項目。我們應該在全美各大市政單位與大型污水處理設施全面推動這項整合。它不只為納稅人省下經費,對處理設施本身也有許多直接、實質的好處。尤其是這些大型設施每天處理數百萬加侖的水,若能導入碳移除技術,無論效益還是影響力都極為可觀。
反過來看,若我們沒把握這些機會,那就是白白浪費一個雙贏契機。這些整合既能推動碳移除產業成長,也能協助傳統產業升級轉型,錯過了實在可惜。
若這些產業整合模式成功推廣,美國在全球碳移除市場將會站上什麼位置?
目前美國已是全球碳移除產業的領頭羊,這不是碰巧,而是十年來聯邦政策持續投注資源、精準扶植市場的成果。如今,全美已有數百家企業投入其中,創造了數千個就業機會。
這個產業的潛力遠不止於此——未來可望支撐數十萬個工作職缺,但前提是聯邦政府要繼續制定完善的政策,在國內提供充足誘因,讓這些機會持續落地美國。
事實上,這些機會並不專屬於美國,隨時可能流向加拿大、中國等其他具備地理優勢的國家。因此,我們必須在政策面把握主導權,在聯邦層級擬定有利的戰略布局,確保相關經濟活動與就業機會扎根美國。
碳移除技術也不該只是新創實驗室的專利,我們應把它與傳統產業整合,成為強化美國戰略供應鏈的一環,既能保住產業,也能創造永續的競爭優勢。
展望未來,Carbon Removal Alliance 將陸續推出針對各產業的碳移除整合政策備忘錄,Eli Cain 表示,接下來將會特別深入探討採礦領域的應用潛力與政策方向。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廢污水碳移除方法學大公開,碳權註冊單位意見諮詢中
廢水處理中的碳移除技術: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策略
從 XPRIZE 獲獎者看碳移除的多樣化發展
植樹偏見如何阻礙其他碳移除技術的發展?
SBTi《淨零標準 2.0》:碳移除新規範與挑戰
淨零之路的資金挑戰:碳移除專案融資指南
碳移除市場發展困境:政策、價格與信任的考驗
催化碳移除市場:政策推動與美國的全球競爭優勢
碳移除市場的漫長征途:高成本與不確定性的挑戰
美國鋼鐵業脫碳:邁向低碳未來的路徑與政策建議
全球貿易與碳排放:解析隱含排放、政策及減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