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燒盡,不願朽壞。(Burn out rather than rust out.)
這句馬偕醫生的名言,自我從小每個月跑醫院,雖然還懵懵懂懂,就已經被深深吸引。我時常想著:「我也要發光發亮,就算只是為世界上的一小群人。」
我曾以為,這是再容易不過的事。事實上,一直到大二、大三,這都是我生活的樣貌。晚睡早起,只為多完成一些功課、貪看一頁書,又或是心繫那個男孩或朋友的一則訊息。
但是,生命自有它的規劃。醫生開始警告我,不要再晚睡了,而且要多運動、吃得健康一點。「我每天運動,也忙得沒時間聚餐,飲食已經很清淡了。」我抗議。
醫生皺眉。「你每天幾點睡?」
「最晚兩點吧,但這也很少發生。」彷彿想證明什麼似的,我補充:「我很多同學都三四點才睡,這還好吧?」
「嗯,其實還是有點晚喔。盡量早點睡,好嗎?我們先吃藥看看。」
我聽話照做了。我沒告訴他的是,剛才在診間等待照超音波的結果時,我好希望事情能夠嚴重一點,能夠再被「貼上」某個具體的病名,讓他們能告訴我哪裡出問題,讓我每天都疲憊不堪。
我拿著收據,獨自回到家。我是不是很不知足?沒有人會想要生病。但對當下的我來說,彷彿唯有如此才能獲得宣判:出了問題沒關係,我們有解方。
幾天後,我趁著一次連假的空檔,在家人的推薦之下,找了一名推拿師傅。
「哇,和你一樣年紀的客人,來我這裡都是在睡覺,怎麼就你痛成這樣?」她揉著我的背部說。
我咬著牙,無法回答。然後,我又被問到了一樣的問題。「你都幾點睡?」
我嗯嗯嗚嗚地回答。
「你這種身體,要早點睡才行。其他人都可以,你為什麼不行?」
為什麼你不行?
這句話,我已經在人生裡聽過太多次,然而,這也是我長期以來鞭策自己的標準。別人做得到,我只要努力一點,也可以辦到。至少以前一直是如此。
也是因此,當我在課堂上讀到狂人馬斯克的「爆能」工作型態,我並沒有和許多同學一樣感到不可思議。我的內心,反而是羨慕的。「好羨慕他有源源不絕的精力。如果我也像他一樣,睡得更少,就能完成更多事情了。」
然而,我的老師聽了只是說:
也許老天爺覺得,你已經做得夠多了。
我低下頭,試圖隱藏自己的淚眼汪汪。如果成功就是要硬派,那麼我該如何出人頭地?如果強者都在努力,我只能休息,又想如何有所成就?有沒有哪一天,我可以不再靠超商的「大杯特濃美式」,依然精力充沛、維持高效生產力?
「還記得馬斯克怎麼回應那些『想成為他的人』嗎?」老師和緩地問。
「『小心許願。我不確定有多少人會想成為我,但老實說,我帶給自己的折磨簡直多到難以想像。』」
我停頓了一下。一體都有兩面,凡事都有代價。也許,我一直都像個貪婪的小孩,撿到一扇貝殼,卻想要整片沙灘。
老師微笑看著我,沒有再說話。「下周記得繳交紙本心得喔。我們下課。」
我走出教室,邊走向腳踏車,邊隨意翻找手機的播放清單。耳邊傳來的,是Passenger的Heart of Gold. 我想起這首歌如何在準備推甄時給我勇氣,這才想到,要是讓未來的指導教授知道我如此脆弱、只因為別人的一兩句話就不堪一擊,應該會很失望吧。
原來,我缺的,也是一顆勇氣之心。
我的使命是什麼呢?儘管還是不太清楚,但如果燒不成熊熊大火,那麼,當一座暖暖的光源,也是很好的吧。
延伸閱讀
《馬斯克傳》讀後心得(上):從馬斯克傳與川普,看西方文化的英雄主義與領導價值
《馬斯克傳》閱讀心得(下):童年、危機與堅持,拆解馬斯克的3C人格密碼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或是對小芝女其他英文學習、好書閱讀、歐洲旅行、美食日常等內容有興趣,
歡迎隨喜打賞,或者訂閱、請我喝杯咖啡☕️
您的支持,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