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涯諮詢中,我們經常會引導個案思考:「你理想的生活與職涯是什麼模樣?」但不少人聽到這個問題,往往停頓許久,然後苦笑著說:「我不知道欸,好像也沒想過。」
這樣的回應很常見。對許多人來說,與其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更貼切的描述或許是「說不出來」,或者「腦中很模糊」。
不是因為不夠努力,也不是缺乏目標感,而是從小到大,我們習慣去完成他人設定好的任務,努力追趕社會所認可的成功樣貌,卻少有機會停下來,好好描繪自己真正嚮往的生活。
所以這篇文章,想為這樣的你搭一座橋。從一個簡單的起點出發:觀察他人,喚醒你對生活的感知與好奇心,慢慢拉近你與理想職涯之間的距離。
▌試著觀察:誰的生活或工作樣貌讓你感興趣?
當你說不出自己想要什麼時,不妨試著問自己:「最近有沒有誰的生活或工作模式,是我感到好奇、想多了解的?」
也許是朋友在咖啡廳遠端工作,讓你開始想像有更多自主安排時間的生活節奏;
也許是某位學長姐轉行到非營利組織,讓你對「有意義的工作」產生了興趣;
也或許只是某位YouTuber分享了一段平凡但真實的日常,讓你開始思考:是不是也想要一份能保有生活品質的工作,而不是永遠加班到深夜?
這些引起你注意的畫面,不一定是你最終的答案,但它們是很重要的起點。
▌從好奇出發,而不是從比較出發
在觀察別人時,很容易陷入比較或自我懷疑:「人家可以是因為他有背景/資源/能力,我哪有可能做到?」但請提醒自己,這個練習不是要你立刻成為某個人,而是幫助你「辨識」:自己被什麼樣的生活樣貌吸引,什麼樣的工作特質讓你感興趣?
把注意力從「我沒辦法」、「那看起來很難」轉換為「如果有機會,我也會想過這樣的生活」,才能真正開始描繪屬於你自己的理想藍圖。
▌具體化你的觀察與感受
當你開始注意到「這樣的生活我有點想試試看」,可以進一步記錄下來:
- 你觀察到的是哪一類的生活/工作狀態?
- 為什麼這個樣貌讓你感興趣?是什麼觸動了你?
- 如果把這個樣貌拆解,有哪些是你可以先嘗試或模擬的元素?
舉例來說:如果你對自由接案者的生活充滿好奇,試著想想,是「彈性工時」吸引你?還是「能選擇專案內容」?那麼你是否能從現在的工作中爭取部分彈性?或在下班後開始探索副業或發展斜槓的可能?
這些微小的行動與辨識,會幫助你逐漸從模糊走向具體。
▌你不需要立刻有答案,只需要開始觀察與練習
「描繪理想生活/職涯」不是要你馬上寫出一份十年計畫,或是立刻就要達到目標,而是讓你開始與內在的自己對話,練習辨識什麼對你而言是重要的、是有感的。
當你越來越熟悉自己的喜好與渴望,就越能在選擇工作、調整職涯時,更靠近自己想要的方向。
下一次當你又陷入「我好像不想做現在這份工作,但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焦慮中,請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從觀察他人、探索世界開始,慢慢找回自己心中的渴望。
🌿 在求職轉職的旅程中,三樓職涯都在這裡,陪伴你走過每一步。如果有任何關於職涯的困擾需要找人聊聊,也歡迎填寫 1 對 1 諮詢預約表單,邀你一起來三樓坐坐。
👉 立即預約 1 對 1 職涯諮詢:https://bit.ly/45UcGh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