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世紀的滿清是否落後不堪?就部分朝鮮士人看來,並非如此。在濃濃的「尊明」小中華意識中,一些真正遊歷過清的士人注意到,當時清的很多科技、工商發展和政治制度其實頗有可采之處,反而是朝鮮有嚴重的階級固化問題,經濟落後,急需改革。
這一派士人主張「華夷一也」,朝鮮應該拋去拘泥於前明、看不起清國和西洋的意識形態,認真學習清以及西洋超越朝鮮的地方,並積極推進商業活動。清國和西洋即使不中華,依然值得效法:「利用然後可以厚生,厚生然後正其德矣。不能利其用而能厚其生,鮮矣。生既不足以自厚,則亦惡能正其德乎?」
換言之,有用就行了。把實用層面照顧好才能談德行,衣食足而知榮辱。
由於學習清國的思想,他們又被稱為「北學派」,著名人物包含洪大容、朴齊家、朴趾源等人——當然這不意味著他們覺得西洋和清事事都好,例如他們還是會批判纏足。
然而,正統意識形態還是很難破除,加上朝鮮王朝嚴重的黨爭和迫害天主教,北學派經世致用的實學思想基本上從未在朝鮮取得過主宰性地位。這點還蠻可惜的,因為他們有很多超脫當時東亞傳統的想法。例如洪大容曾經直接表示,地球中心說完全錯誤:
「滿天星宿,無非界也,自星界觀之,地界亦星也。無量之界,散處空界。惟此地界,巧居正中,無有是理……是以無非界也,無非轉也。眾界觀之,同於地觀。各自謂中,各星眾界。」
北學派自成一家的時間剛好在西歐正要決定性地與其他文明拉開距離的時刻。有些時候,時機確實倏忽即逝。
&
圖片:朴齊家
圖片:
Wiki Commons, "Park Cheg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