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十四章 道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原文】

視之不見名曰夷,

聽之不聞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譯文】

視之不見名曰夷,

看到沒見過的會說是少有的,


聽之不聞名曰希,

聽到沒聽過的會想知道,


搏之不得名曰微,

努力獲取還得不到就假裝沒有,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這三種情況沒辦法推究(三種行為會互相牽連),所以沒辦法分開。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想不明白,四肢就不知道怎麼擺動,


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接連不可分開,(就好像)回到混沌之時。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沒有形狀的樣子,沒有實質的內容,游移不定,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往前看不到開端,跟著也看不到發展。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但只要)持守古來的真理,約束自己。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就能夠察覺道的開端,與道相關的學說,稱為道紀。


【註解】

視之不見名曰「夷」:少有的

聽之不聞名曰「希」:想知道

「搏」之不得名曰「微」:「搏」為努力獲取﹔「微」是假裝沒有

不可致詰:沒辦法推究

混而為一:沒辦法分開

「其上」不「皦」:「其上」指大腦 ﹔「皦」讀ㄐㄧㄠˇ明白

「其下」「不昧」:「其下」指四肢﹔「不昧」是不知道如何擺動

繩繩不可名:「繩」讀ㄇㄧㄣˇ,整句是接連不可分開之意

「是謂」無狀之狀:這就是

「能知」「古始」:「能知」是能夠察覺﹔「古始」指道的開端


【解析】

剛接觸「道」,會受到各種影響,而沒辦法很快明白一切,甚至比還未開始學習前更混沌,但只要堅持,就能逐漸上手,不必著急。

《道德經》總覽 https://comprehend2020.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_973.html

我們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omprehend20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示現我聞
0會員
31內容數
記錄吾師之「教」,及我的「學習」。 我所見,你可能看不見,我所聞,你可能聞所未聞。
示現我聞的其他內容
2025/06/02
【原文】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 寵為上,辱為下,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譯文】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進
Thumbnail
2025/06/02
【原文】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 寵為上,辱為下,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譯文】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進
Thumbnail
2025/05/06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 故去彼取此。 【譯文】 五色令人目盲; ➡各種顏色使人看不見東西; 五音令人耳聾; ➡各種音樂使人聽不見聲音; 五味令人口爽; ➡
Thumbnail
2025/05/06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 故去彼取此。 【譯文】 五色令人目盲; ➡各種顏色使人看不見東西; 五音令人耳聾; ➡各種音樂使人聽不見聲音; 五味令人口爽; ➡
Thumbnail
2025/05/05
【原文】 三十輻共一轂, 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 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居, 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譯文】 三十輻共一轂, 當其無,有車之用。 ➡把兩種木材結合在一起沒有分別,就可以作成車來使用。 埏埴以為器, 當其
Thumbnail
2025/05/05
【原文】 三十輻共一轂, 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 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居, 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譯文】 三十輻共一轂, 當其無,有車之用。 ➡把兩種木材結合在一起沒有分別,就可以作成車來使用。 埏埴以為器, 當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窕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一篇要回到之前的篇章,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隨著大道精神做出最好的選擇,恍恍惚惚之間猶如
Thumbnail
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窕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一篇要回到之前的篇章,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隨著大道精神做出最好的選擇,恍恍惚惚之間猶如
Thumbnail
這一段內容講述遍地虛空如如不動,以休息並等待時機來保存能量。萬物常保持靜態,物歸其根,等待使命。若是妄自更動,必遭其害。要冷靜地面對事情的發生及思考事後的處理,任意妄動很可能容易惹來禍身。保持靜養身,以靜思考,按照規律行走,毛毛躁躁與發生的事情對抗,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Thumbnail
這一段內容講述遍地虛空如如不動,以休息並等待時機來保存能量。萬物常保持靜態,物歸其根,等待使命。若是妄自更動,必遭其害。要冷靜地面對事情的發生及思考事後的處理,任意妄動很可能容易惹來禍身。保持靜養身,以靜思考,按照規律行走,毛毛躁躁與發生的事情對抗,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在道德經裡,學習融於道中,成為道的一份子,這個感覺就像是第十一章虛中所提,如輻、轂相合成為車輪,為車所用。諸多的小元素組成為具有其他更具意義功能性的較大單元,而無論是小元素或是較大單元,或是組成更大的單元時,都是符合道性中的無-”無我、無私”,也才能相互的”融合、融入”。而要如何能做到如此,
Thumbnail
在道德經裡,學習融於道中,成為道的一份子,這個感覺就像是第十一章虛中所提,如輻、轂相合成為車輪,為車所用。諸多的小元素組成為具有其他更具意義功能性的較大單元,而無論是小元素或是較大單元,或是組成更大的單元時,都是符合道性中的無-”無我、無私”,也才能相互的”融合、融入”。而要如何能做到如此,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導讀:   【如來所得法】:如來於法實無所得,以無所得心,悟真空無相之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法無實無虛】:真空無相之理,不可取及說,唯假以文字之方便,以心傳心,傳佛心印。如來所得法,此法即此心,心外更無別法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導讀:   【如來所得法】:如來於法實無所得,以無所得心,悟真空無相之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法無實無虛】:真空無相之理,不可取及說,唯假以文字之方便,以心傳心,傳佛心印。如來所得法,此法即此心,心外更無別法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靜聽風 觀青蔥 道法自然不處空 無驚悚 不盲從 舉重若輕死生中
Thumbnail
靜聽風 觀青蔥 道法自然不處空 無驚悚 不盲從 舉重若輕死生中
Thumbnail
家中閱觀道德經,文中細理撥心弦; 若非得道難深行,依究分別私慾逞。 一指點開玄妙竅,明心修德渡迷童; 若能如水常不爭,德化眾生悟清靜。   多年以來,未曾細悟道德經之文,或因修道日淺難悟明,故難得休假回家中展經閱讀。歷經多少的人事困心之後,現今再閱聞經義,方能細細體悟箇中所得,然因人心多欲
Thumbnail
家中閱觀道德經,文中細理撥心弦; 若非得道難深行,依究分別私慾逞。 一指點開玄妙竅,明心修德渡迷童; 若能如水常不爭,德化眾生悟清靜。   多年以來,未曾細悟道德經之文,或因修道日淺難悟明,故難得休假回家中展經閱讀。歷經多少的人事困心之後,現今再閱聞經義,方能細細體悟箇中所得,然因人心多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