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載:洞察大腦決策的運作,重整過度負荷的心智和人生》|認知過載不是我的problem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手機、錢包、鑰匙……手機、錢包、鑰匙……嗯?怎麼又少一個?
你每天出門之前,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先來演一齣「出門三寶點點名」的獨角戲?

明明知道它們很重要,但每次準備出門的時候,它們就好像人間蒸發一樣,怎麼找都找不到,感覺就像是家裡住了一隻會偷藏東西的小精靈一樣。

到底為什麼,我們老是找不到手機、錢包、鑰匙這些明明是每天都會用到的東西?

很多人可能會拍拍腦袋說:「唉,我就是金魚腦,記性就是那麼差。」

但事實是,你可能不是真的忘記,而是你的大腦,根本「沒有注意到」那個當下。

我們活在一個讓大腦過勞的時代

對,沒錯,真相只有一個!(柯南BGM)

在加拿大蒙特婁麥基爾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列維廷所寫的書《過載》當中,他就直接點出一個事實,我們的大腦其實根本沒有跟上這個時代的發展。

要知道,人類的大腦在演化的過程當中,所面對的是幾萬年前的原始世界,那個時候的生活很簡單,要注意的事情不多,基本上就是:

  1. 天氣變化?
  2. 食物在哪?
  3. 眼前這位是朋友還是敵人?

差不多就這樣XD

可是現在呢?

你早上起床,就要開始回LINE群組、工作通知、朋友訊傳來的貼圖、家人的語音訊息接連而來。

然後呢?

來看一下今天的行事曆、檢查工作進度,想一下早餐要吃什麼、午餐訂哪一間、晚餐能不能健康一點?你打開蝦皮只是想買包衛生紙,都有十幾、二十個選項!然後還得決定晚上要先追哪一部劇!!

這種感覺,就像是你硬要拿一台十年前的舊筆電,來跑最新的3A遊戲。跑是跑得動啦,但會爆熱、延遲、當機,還會出現「功能已超出支援範圍」的警告。現在,我們的大腦就像是那台老筆電,而現代生活就是那款吃資源吃到爆的遊戲。

你可能會覺得我是在誇大其詞,但實際數據顯示,現代人一天接收的資訊量,是一百年前一個人一輩子的總和!

想像一下,你走進寶雅,要買一支牙膏。左邊是亮白配方,右邊是抗敏感,上面還有茶樹薄荷,下面又來個竹炭淨白。你站在那邊比來比去十分鐘,最後走出店門,手上只拿了一瓶水,這是我們常說的選擇困難。

心理學研究指出,大腦每天能做的高品質決策是有限的,一旦超過這個量,我們就會開始拖延、煩躁、甚至乾脆什麼都不想做。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認知過載 (Cognitive Overload)。

我也有認知過載?

當你寶貴的心智能量都被瑣事消耗殆盡,自然就沒空間去記住「鑰匙到底放哪」這種小事。

也正因為資訊太多,大腦為了保護自己,演化出了一套非常聰明的機制,那就是注意力過濾器 (Attentional Filter)

這個過濾器就像一個盡責的守門員,每天幫我們篩選掉超過90%以上的感官訊息,只留下它認為重要的資訊。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時候你騎車或開車經過了一段路,事後卻完全不記得沿途的風景或店家長什麼樣子。

這不是你的記憶力不好,而是當時你的「注意力」根本沒有打開「記錄風景」這個功能,大腦就會自動判斷:「這些資訊對生存沒有直接幫助,不需要浪費寶貴的記憶空間。」

所以,同一個道理,當你上了一整天的課、或是處理完滿滿的任務,晚上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一邊還在想工作的事情,一邊隨手把鑰匙丟在桌上。你的注意力根本沒有放在「我現在要放鑰匙」這件事上,自然這段動作也就沒被完整存進你大腦的「記憶資料夾」裡。事後你怎麼想、怎麼回憶,都不可能找到這段「根本沒儲存過」的記憶。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大型企業的CEO、政治人物,甚至是演藝圈的大明星,他們身邊總是圍著一群助理。有的幫他們管理繁瑣的行程,有的負責提醒他們什麼時候該吃飯,有的甚至能記住每一場會議的細節。

他們本質上,就是幫這些人過濾資訊、管理注意力的「外部工具」。

雖然我們沒有資源請一群人來幫忙,但根據神經科學的研究,我們可以自己建立一套「內在的心智秘書」。在《過載》這本書中,作者就提供了一個非常實用的系統化方法,讓我們能透過環境設計,來幫助大腦記住重要的事。

只要你能讓關鍵資訊變得「容易看到、容易觸發、容易想起來」,記憶這件事,其實可以不那麼費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套方法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又該怎麼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成為最強大的記憶提示器。

讓環境成為你的記憶輔助

第一個方法:把有關聯的東西放一起

你有沒有注意過,超市、藥妝店在陳列商品的時候,牙刷通常會放在牙膏旁邊,而洗髮精旁邊通常都是潤髮乳。

這不是剛好,而是因為在我們的認知裡,這些東西是會一起使用的,只要是放在一起,就能有效幫助我們更快做出決定,減少遺漏。

同樣的邏輯,也可以應用在我們每天出門時需要攜帶的物品上,比如手機、錢包和鑰匙。這三樣東西應該要有一個專屬的、固定的收納區域。當你回到家,就養成一個習慣,把它們放進同一個盒子、同一張小桌子或是某個固定角落。這個位置不要變,讓它永遠都是那個「出門三寶」的家。

這樣一來,我們的大腦就不需要每次出門前都問自己:「鑰匙我剛剛是放在包包裡面了嗎?錢包是不是丟在沙發上了?手機是在廁所的洗手台上嗎?」透過這種固定的擺放位置,我們其實是在幫大腦建立一種叫做「情境記憶(Contextual Memory)」的系統。

簡單說,就是讓你的大腦自動把東西跟地點做連結,讓記憶更容易被喚醒,也更不容易出錯。

第二個方法:用環境提醒物提示記憶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明明昨晚還想著「明天一定要帶作業」,結果一到學校卻兩手空空?

面對這樣的情況,你是不是第一時間都只會責怪自己記性差?

那你可以試試這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

前一晚,或是在準備出門之前,先把你非帶不可的東西,像是作業、報告、重要文件,直接放在一個你「一定會經過」的地方。像是門把上、鞋櫃上,甚至是放在你的包包旁邊。

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天生對「不協調的畫面」非常敏感,當你早上匆匆忙忙準備出門,突然看到「咦?我的作業怎麼會在鞋櫃上?」這個畫面本身就已經夠奇怪了,自然就會觸發你原本快要忘記的記憶,提醒你:今天一定要帶這個!

這種「外部提示(External Cue)」有時候比手機的鬧鐘或提醒事項更有效,因為它是直接出現在你的行動路徑上,自然就很難被我們忽略了。

第三個方法:準備備份

這個方法是針對那些你經常找不到、或總是忘記帶出門的物品,乾脆幫它們準備備份。

像是水壺、悠遊卡、充電線,甚至是藍牙耳機,這些小東西我們幾乎每天都會用到,但偏偏也是最容易被遺忘的。我的建議是,在能力負擔得起的情況下,直接準備兩份。一個固定放在你常用的包包裡面,另一個可以收納在家中的固定位置。

這樣你就不用每天出門前還要「臨時拆裝備」,從書桌、床邊、充電器上把所有東西再湊一輪,不但節省時間,也大大降低了遺失或遺忘的機率。

第四個方法,把不重要的東西藏起來

很多人會忽略的一點,其實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座龐大的花園,如果花園裡面雜草叢生,真正重要的花朵就很難被看見。

日常生活也一樣,桌面或生活空間裡的雜物越多,大腦就越容易被這些不相關的資訊分散注意力,最後就會影響到我們的記憶力。

所以請大家記住: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所有東西都攤在眼前」的混亂空間,而是一個「需要的時候能快速找到東西」的清晰環境。那些你已經很久沒用過的雜物,把它們收進抽屜裡,或是勇敢地來一次果斷的斷捨離,直接丟掉吧!

減少環境中的視覺干擾,就能幫助我們的大腦更專注於重要的事物。

整理也需要認知科學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講了這麼多,不就是把東西收好而已嗎?這還需要什麼特別的技巧啊?」
但其實整理的背後,也蘊藏著很多認知科學的原理。

因為整理,不只是讓空間看起來整齊,更重要的是在幫助我們的大腦建立清晰的空間記憶地圖 (Spatial Memory Map)

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你可以試試看參考以下這五個重點,讓整理變得更聰明:

第一點:用使用方式來分類

舉例來說,在正常情況下,你的滑鼠和筆記型電腦應該是會經常一起使用的,那就把他們放在同一個收納空間或是相近的位置;不要只是因為它們的顏色或材質不一樣,就硬生生地把他們分開擺放。依照使用情境分類,可以幫助我們在需要的時候更快地聯想到它們的相對位置。

第二點:一個抽屜只放一種類型

例如,文具就放在同一個抽屜,保養品就集中在另一個盒子,藥品也要有專屬的收納空間,盡量避免不同類型的物品混雜擺放。當你下次需要用到某樣東西的時候,就能更直覺地鎖定目標區域,減少大海撈針的困擾,也能降低大腦的認知負擔。

第三點:不要標錯、也不要放錯位置

如果你發現標示著「藥品」的收納位置,不小心放了一個髮圈,請你盡快把它放回正確的位置。因為錯誤的標示和混亂的擺放都會造成認知上的混淆,讓你每次打開這個盒子的時候,都需要重新思考裡面的東西是什麼,無形中浪費了寶貴的認知資源。

第四點:能用現成就不要硬發明新分類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已經設計好的收納工具,像是抽屜隔板、透明分類盒、吊掛收納袋等等。IKEA、無印良品這類品牌,早就幫我們想好了一套收納邏輯,直接拿來參考使用,通常會比你自己重新發明一套系統還要高效、而且更容易持續維持整理成果。

第五點:用不到的就別留了

每一樣放在眼前的東西,就算它什麼都沒做,也會佔據我們大腦的一部分注意力。像是寫不出墨水的筆、壞掉的充電線、乾掉的修正液,這些東西不但沒有價值,還會成為視覺和認知上的雜訊。勇敢一點,把它們拿去好好處理,才能真正為自己的大腦騰出空間。

總結

整理從來不只是物品的移動,它其實是一場「替大腦重整資源」的練習。當你開始用這樣的角度來看待日常的小動作,會發現,生活真的可以比你想的更省力、更有條理。

今天要留給大家的問題是:

  • 你最常找不到的東西是什麼呢?是手機、錢包、鑰匙,還是其他讓你困擾的小物件?
  • 你又有沒有自己獨門的記憶妙招或收納神技呢?

歡迎和我分享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r. ANDRE的沙龍
1會員
16內容數
哈囉!大家好,我是碩哥 Dr. André。沒錯!就是那個愛運動、愛分享、愛挑戰、愛踏出舒適圈的碩哥。 [[[一起討論,一起成長,一起交流]]] 歡迎你們來到我的頻道,記得幫我按讚訂閱分享喔!
Dr. ANDR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8
這篇文章探討情緒的運作模式,並提出三個情緒調節工具:命名感受、理解功能和正念暫停。文章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情緒反應的違反直覺之處,例如焦慮時反而想靠近他人,以及過度快樂時判斷力下降。三個情緒調節工具則著重於覺察、理解和接納情緒,幫助讀者更好地管理情緒,提升心理穩定性。
Thumbnail
2025/05/08
這篇文章探討情緒的運作模式,並提出三個情緒調節工具:命名感受、理解功能和正念暫停。文章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情緒反應的違反直覺之處,例如焦慮時反而想靠近他人,以及過度快樂時判斷力下降。三個情緒調節工具則著重於覺察、理解和接納情緒,幫助讀者更好地管理情緒,提升心理穩定性。
Thumbnail
2025/04/24
本文探討情緒的本質、演變與分類,從哲學史觀點出發,追溯「情緒」一詞的起源與演變,並結合現代心理學的觀點,介紹基本情緒、高等認知情緒及文化特有情緒三種類型。文章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情緒的運作機制,並強調察覺情緒的重要性。
2025/04/24
本文探討情緒的本質、演變與分類,從哲學史觀點出發,追溯「情緒」一詞的起源與演變,並結合現代心理學的觀點,介紹基本情緒、高等認知情緒及文化特有情緒三種類型。文章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情緒的運作機制,並強調察覺情緒的重要性。
2025/04/10
這篇文章探討理性與感性在決策中的作用,並以《情緒賽局》一書為例,說明情緒如何作為決策的快速通道,以及理性如何控場,輔以賽局理論闡述日常生活中如何應用理性與感性達成雙贏局面。文章也提供三個實用技巧,幫助讀者提升決策能力。
Thumbnail
2025/04/10
這篇文章探討理性與感性在決策中的作用,並以《情緒賽局》一書為例,說明情緒如何作為決策的快速通道,以及理性如何控場,輔以賽局理論闡述日常生活中如何應用理性與感性達成雙贏局面。文章也提供三個實用技巧,幫助讀者提升決策能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於生活中遺留的習慣、記憶和物品的反思和回憶。作者選擇以網路書寫的方式來重新梳理和分享這些記憶。從筆記的撕下到數位工具的使用,都展現了作者對於記憶整理的執著和努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於生活中遺留的習慣、記憶和物品的反思和回憶。作者選擇以網路書寫的方式來重新梳理和分享這些記憶。從筆記的撕下到數位工具的使用,都展現了作者對於記憶整理的執著和努力。
Thumbnail
書本中讓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碰觸時是否怦然心動?」作者要我們把東西一個拿在手上,以這樣的標準去感受與決斷,這項物品是否有需要跟隨著自己,去過接下來的人生,還是就感謝它的陪伴跟它告別,用了這個方式,讓做決定的游移不定減少了許多,整理過後果然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呀!
Thumbnail
書本中讓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碰觸時是否怦然心動?」作者要我們把東西一個拿在手上,以這樣的標準去感受與決斷,這項物品是否有需要跟隨著自己,去過接下來的人生,還是就感謝它的陪伴跟它告別,用了這個方式,讓做決定的游移不定減少了許多,整理過後果然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呀!
Thumbnail
整理物品其實是在整理人生,關係的斷捨離與界線的界定,如何捨掉「執著」?如何透過斷捨離讓生活重新流動?讓人生更自覺、自在!
Thumbnail
整理物品其實是在整理人生,關係的斷捨離與界線的界定,如何捨掉「執著」?如何透過斷捨離讓生活重新流動?讓人生更自覺、自在!
Thumbnail
一、減法的生活 1.物品的斷捨離 打造零雜物的空間,讓生活中只留下自己現在有在使用的物品,將物品控制在管理的質與量中 2.資訊的斷捨離 除了減去多餘的物品外,資訊也須斷捨離,留意生活中進入你的資訊,網路自媒體平台發達,滑手機時帶給你的都是哪些訊息,也許很多是煽動你購物慾的熱銷商品,或想滿足你
Thumbnail
一、減法的生活 1.物品的斷捨離 打造零雜物的空間,讓生活中只留下自己現在有在使用的物品,將物品控制在管理的質與量中 2.資訊的斷捨離 除了減去多餘的物品外,資訊也須斷捨離,留意生活中進入你的資訊,網路自媒體平台發達,滑手機時帶給你的都是哪些訊息,也許很多是煽動你購物慾的熱銷商品,或想滿足你
Thumbnail
上一集中我們講到通訊錄的應用,恰巧結合「整理新生活運動」中的社交斷捨離,而本集要來探討整理新生活運動中的「親情」、「愛情」可以用什麼數位收納的方式來整理。
Thumbnail
上一集中我們講到通訊錄的應用,恰巧結合「整理新生活運動」中的社交斷捨離,而本集要來探討整理新生活運動中的「親情」、「愛情」可以用什麼數位收納的方式來整理。
Thumbnail
在數位的時代裡,電腦、手機、相機幾乎已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各種3C的儲存單位也從GB來到TB,文檔、照片、影片和各式各樣的程式、APP,海量的資料佔據每個人的資料庫,混亂的資料庫不僅影響工作效率,也容易打亂思緒,那麼我們該如何開始做數位整理呢?
Thumbnail
在數位的時代裡,電腦、手機、相機幾乎已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各種3C的儲存單位也從GB來到TB,文檔、照片、影片和各式各樣的程式、APP,海量的資料佔據每個人的資料庫,混亂的資料庫不僅影響工作效率,也容易打亂思緒,那麼我們該如何開始做數位整理呢?
Thumbnail
電子書系列心得 - 3個箱子整理術 【整理與收納是一件與邏輯思考串連在一起的事,這也是為何大家都說,把家裡整理好,你的人生也可以被整理好。】
Thumbnail
電子書系列心得 - 3個箱子整理術 【整理與收納是一件與邏輯思考串連在一起的事,這也是為何大家都說,把家裡整理好,你的人生也可以被整理好。】
Thumbnail
你的周圍環境,需要整理嗎?你的心,需要整理嗎?你的人生,需要整理嗎?書中談論到需要斷捨離的面向,除了外在環境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時間管理與方法,如何面對拖延,物品整理,購物欲,飲食,到內在的心,內心的成長與覺悟......等於全身心內外都需要檢視調整,才能擺脫負面能量對我們的拉扯與牽制.
Thumbnail
你的周圍環境,需要整理嗎?你的心,需要整理嗎?你的人生,需要整理嗎?書中談論到需要斷捨離的面向,除了外在環境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時間管理與方法,如何面對拖延,物品整理,購物欲,飲食,到內在的心,內心的成長與覺悟......等於全身心內外都需要檢視調整,才能擺脫負面能量對我們的拉扯與牽制.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房間整理與收納的技巧,包括五秒判定法、怦然心動整理法和增加收納空間法。通過這些方法,你可以讓居住環境變得更加舒適和整潔。另外,還提供了一些不丟東西整理術的基本原則,並給出了整理物品的順序、收納定點位置和儲物區等建議。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房間整理與收納的技巧,包括五秒判定法、怦然心動整理法和增加收納空間法。通過這些方法,你可以讓居住環境變得更加舒適和整潔。另外,還提供了一些不丟東西整理術的基本原則,並給出了整理物品的順序、收納定點位置和儲物區等建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