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一份工作為什麼離開呢?」
求職者頓了兩秒:「呃……就是個人因素啦,家裡有些事處理。」
我點點頭,繼續問下一題。但在我的筆記本上,默默寫下一行:「離職理由不具說服力,需再探詢。」身為 HR,這句話我們不知道聽過幾百次了。但你知道嗎?當你說出「個人因素」、「時間安排」、「想尋求成長空間」這些話時,面試官其實都能感覺得出來,你的話是真的,還是只是在保護自己或逃避問題。
離職不是錯,錯的是說得不誠實、不清楚,甚至說得讓人更疑惑。

為什麼離職理由那麼重要?HR在意的不是你走,而是你怎麼走
對多數 HR 或主管來說,面試時會問離職理由,不是要「批鬥你的過去」,而是想觀察以下幾點:
- 你的職場態度:是否用責怪、抱怨、逃避等情緒看待前一份工作
- 你的邏輯思維:理由是否與履歷軌跡、面談內容一致
- 你的自我認知:是否了解自己的需要、價值觀與當時選擇的關係
- 你的可預測性:會不會也在我們公司做沒幾個月又離職
所以,離職理由的本質,是一種誠信與價值觀的測試。
這些「NG說法」,HR一聽就知道有問題
1. 「我只是想換個環境」
聽起來像不穩定、不知自己要什麼,除非你能明確解釋「換環境的原因」。
2. 「公司內部太亂了」
就算是真的,也不要第一句就說出對前東家的負評。面試不是抱怨會。
3. 「主管對我有意見」
HR 會進一步想:那你怎麼處理人際問題?你能跟新主管磨合嗎?
4. 「就……沒什麼特別原因啦」
這會被視為不夠成熟、沒做好職涯規劃,或是在隱瞞什麼。
5. 「前公司在裁員(但你履歷沒寫)/是約聘(但看起來不像)」
資訊與履歷有落差,會立即觸發HR的「求證模式」,導致你後面被問更多細節。
那該怎麼說才好?誠實、有邏輯、不攻擊,是三大原則
原則一:不說謊,但懂得選擇角度
不是要你假裝,而是換一種「成熟說法」呈現事實。
「前一份工作讓我累積了很穩定的操作經驗,但我希望接觸更多策略面內容,而目前機會有限,因此希望尋求更多挑戰。」
「當時的職位主要是執行角色,但我更想參與跨部門合作,所以離開尋求不同方向的公司。」
原則二:以未來視角,收尾自己的過去
離職理由若以「未來發展」做結尾,會讓HR更聚焦在你對這份工作的動機上。
「我希望能有機會往A領域發展,而貴公司正是我認為最貼近的環境。」
「離開過去的工作,我學會自己在職場上真正在意的是什麼,也更清楚這份工作我能做什麼。」
原則三:練習說出口,不臨場亂講
HR一聽就知道你是「當場掰的」,或是「練過的」。準備離職理由的話術,不是為了虛假,而是為了讓事實被好好說明。
建議用這個結構練習:
【發生什麼】+【我學到什麼】+【我為什麼選擇離開】+【我為什麼選你們公司】
例如:
「我過去在XXX主要處理帳務流程,三年內建立了獨立作業能力。但我發現自己更喜歡與人互動、優化制度,這樣的機會在原公司較少,因此我想轉向HR行政領域。貴公司目前導入新的HR系統,我很希望能參與這樣的轉型過程。」
是不是比「時間到了、想換工作」更有說服力?
HR的心聲:我們不是要刁難你,而是想知道你能不能安穩留下來
對一間公司來說,請一位新人進來的成本動輒數萬到數十萬,若三個月內離職,整體效益是「負的」。
所以,離職理由說得清楚,不只是為了讓你通過面試,也是讓HR與主管放心投資你。
你說出口的每一句話,都在幫你建立職場信任感。
離職不是問題,「不會說自己為什麼離職」才是問題
你離職的那個當下,也許是帶著憤怒、疲憊、不安離開。但當你坐上下一場面試椅子時,請記得:你要讓對方看到你如何整理過去,並且準備好迎接下一段旅程。
誠實,但成熟;坦白,但不情緒化。離職理由,不只是一次說明,而是一次你理解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