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我、物品的注意力三角形
「我怎麼叫他都不看我……是不是我做錯什麼了?」這是許多照顧自閉兒的父母最常問的話。
還記得端端從小就對看人臉沒興趣,1歲時我們常常看他用側臉、後腦勺或屁股跟我們相對說話,起初我以為長大就好了,直到他快3歲,情況依然如舊。有次我們全家出遊時,端端看到一臺騎馬馬的機台,就拉著大人的手騎上去吵著要坐,此時Dolly 決定拿出硬幣,告訴端端要看著媽媽的眼睛說‘’要坐‘’,才能騎馬馬,當時育兒經驗不足的我,完全沒想到竟然就和端端僵持了10分鐘,端端依然堅持不看我只看旁邊,最後只好帶走他,端端爆哭。
這件事也讓我後來深刻體會到,眼神接觸和共享式注意力是自閉症兒童最欠缺的能力。後來在學了親職技巧後,才逐漸的能讓端端不再害怕看我的眼睛(但必須說他還是會‘’忘記‘’,必須用‘’認知‘’去記得看人)
你也想讓自閉兒能看著你嗎?你也希望你和孩子的互動是一來一往的嗎?試試看以下策略吧。一、什麼是共享式注意力
共享式注意力(joint attention)亦稱為共同注意力,當孩子和互動對象(如主要照顧者、家人等等)進行互動時,能夠關注同一個物體或事件的能力,孩子和互動對象將注意力共同放在同一件事情上,亦是在情境中孩子、互動對象與物品之間注意力交流的能力。舉例來說,當媽媽拿著玩具跟孩子玩時,孩子會從看著媽媽再到看著玩具,接著再轉到看著媽媽微笑,孩子-媽媽-玩具之間就構成了注意力三角。 共享式注意力是孩子早期溝通發展的基礎,並且與日後的語言溝通、學習、社交等發展有很大的相關性,研究顯示,發展出共享注意力的孩子在語言表達、理解、情緒、社會互動關係上都表現得較好。
自閉症光譜上的孩子,最常見的特徵就是與他人沒有眼神接觸,也不參與和別人之間的活動。
二、增加孩子參與度的技巧
1、抓到孩子的注意力
- 辨視出孩子的注意力聚光燈範圍。
- 在六項生活例行性活動(玩玩具或其他物品、社會性互動遊戲、用餐、照顧時間、書本活動、家事)中,找出孩子有興趣的事
2、面對孩子
- 在聚光燈下的位置,與孩子面對面且可以對視(適合的高度)。
- 孩子在你可以接觸的距離內,並保持孩子不會迴避且最自在的距離(太近會有壓迫感)
3、分心物移除
- 減少環境干擾源,創造可互動之安全空間
4、跟隨孩子的興趣並模仿
- 剛開始進入孩子的世界,積極傾聽,不下指令
- 技巧:表現興趣>描述行為>協助>模仿
5、共同參與例行性活動
- 刻意建立共同參與的每日例行性活動
- 自然的一來一往,讓孩子有注意到你
- 維持共同參與,模仿、展示和說、慢慢增加共同參與時間
6、讓孩子在讚美、有趣、正向的氛圍中學習
7、當孩子平靜、冷靜時學的最好
- 注意孩子的情緒紅綠燈(後續補充)
三、訓練共享式注意力的具體策略
訓練目標:讓孩子的注意力能在你與物品間移動,並和你有眼神接觸
1、展示和說:向孩子示範他能用於溝通的字詞和手勢動作
- 以手指物和說,舉例:你看,是鳥(手指鳥)
- (拿高)展示物品和說,舉例:我有餅乾(舉起餅乾給孩子看)
- 給予物品分享和說,舉例:水(把水給孩子)
- 可以結合等待,在給予之前等待一下,等孩子有眼神接觸或回饋時立即回應
2、用符合孩子語言程度的字詞和手勢溝通
如果你的孩子說話時:
- 孩子使用單字:對話者用1-2個字溝通
- 孩子使用2個字:對話者用2-3個字溝通
- 孩子使用3-4個字:對話者用短句溝通
- 孩子使用句子:對話者用長一點的句子溝通(增加1-2個字)
3、10秒等待魔法:重要時刻運用〔等待〕
- 展示和說後,等待(可默數10秒)並積極看和聽孩子是否回應眼神、手勢、聲音、動作,孩子有回應立刻給予回饋
- 要適時解決孩子的問題(不要讓孩子等太久)
4、製造錯誤:用意外觸發注意交換
- 偶爾試著做不是預期的或好玩的事,看孩子會不會主動和你說
每個孩子的節奏都不同,不要急著「訓練成功」,而是「陪伴發芽」。
如果你也曾為孩子不回應你而感到挫敗,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經驗與轉折,也許你的一句話,就是另一位家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