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組織裡,有一群人——他們不是新鮮人,也不是高階主管;不是績效不好,只是沒被選上;不是沒想法,只是不知道該不該說出口。
他們就是工作超過十年的資深員工,卻卡在非主管職位的人。
每天穩定交付任務、處理複雜狀況,還會幫忙帶新人、安撫同事情緒,但到了升遷、加薪、重要提案,卻常常不在名單上。久了,他們開始懷疑:「難道認真,不值得嗎?」
資深員工的內在矛盾:想前進,卻害怕失去定位
1. 怕被貼標籤:「你太想升了」
不是不想進步,而是不想變得不像自己。
2. 還相信早年的職場邏輯:努力會被看見
但時代改變了,會做的人太多,敢表態的人更快被看見。
3. 難以說清自己的貢獻與影響力
「我做了很多事,但不知道怎麼說出來。」
4. 在疲憊與自我懷疑中,自動調降野心
「現在轉換方向,會不會來不及?」
主管眼中的模糊地帶:不是你不好,而是你還沒讓人看見你準備好了
「他穩定,資深,很好用,留在現在剛剛好」
「沒提過想升,也沒表現出明確期待」
「他不是不行,但現在有更積極、更新的人選」
「他能做事,但不一定能帶人」
愛蜜莉提醒主管們:別讓「他都沒開口」成為我們逃避栽培的藉口。
我們需要辨識的是那些願意進步、正在累積的人,而不是等人自己舉手才算數。
給資深工作者的選擇:不只是升遷,還可以重啟定位
選項一:重新設計「被看見的方式」
▸ 承接跨部門任務,累積不同單位的認識與肯定
▸ 把經驗轉譯為可見的專業資產,例如流程優化、制度建議、教案文件
▸ 在一對一會談中,溫和但明確說出:「我想挑戰更多,請給我回饋」
選項二:轉職或內轉,尋找更合適的土壤
▸ 留下不代表忠誠,離開也不等於失敗
▸ 中段職涯不再追求頭銜,而是尋求被重視與發揮的位置
選項三:發展副業與斜槓,把價值帶出職場體系
▸ 把你教人的能力變成線上課程、內容專欄或個人顧問
▸ 副業不只是收入補充,更是情緒出路與成就感容器
從努力到影響力,是資深職涯的必經關卡
此刻的你,已不需要證明自己夠不夠好,而是需要讓組織知道:你,已經準備好接更大的責任。
▸ 被看見,不是搏版面,而是建立選擇你的理由
▸ 升不升不是唯一目的,重點是你能否創造你想要的影響力位置
愛蜜莉給資深員工的三句提醒:
- 資歷值得尊重,但信任需要經營
- 沉默不是美德,而是失去話語權的開始
- 你的價值不是別人說的,是你選擇怎麼活出來的
很多人以為工作十年以上,應該「看開一點」,但我反而想說——
你不需要看開,而是該看清
看清你還想不想被看見、想被看見什麼樣的自己;也看清主管怎麼看你、組織給了什麼回饋,缺了什麼機會。
- 如果你是員工:與其默默撐著,不如開始設計自己的轉向策略
- 如果你是主管:除了提拔,你能不能給資深人才一條「讓他站得出來」的路?
資深員工唯一選項不是升遷而已!
很多人以為,工作十年以上的資深員工,唯一的選項就是「升不上去」。
但事實上,也有不少人是 「不想升」。
因為他們真心喜歡:
- 在熟悉的專業裡持續深耕,累積不可取代的價值
- 把經驗傳承給後輩,看著新人茁壯
- 保有獨立貢獻者的自在,不必背負管理的行政壓力
愛蜜莉認為:職涯不該只有「升」或「不升」兩種答案。
在很多國際企業,早就有 雙軌職涯設計:
一條是管理者路線,另一條是專業職人路線。
如果你是主管:請別忽略這群「選擇深耕的人」;
如果你是員工:請勇敢定義屬於自己的「專業位置」。
升不升遷不是重點,被尊重與被看見才是。
歡迎留言分享你曾經的掙扎、轉變,或你觀察到的盲點。
也許,你的一句話,就能讓某位還在等被看見的人重新啟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