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一定要一次大整理,小小的開始也能帶來深遠的變化。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
打開某個抽屜時,突然發現裡面塞滿了早就忘記的東西——發票、過期藥品、無法使用的電池、乾掉的原子筆。 你不是故意囤積,而是生活實在太快,快到你沒時間停下來看看這些小角落發生了什麼事。
但其實,抽屜就是我們日常的縮影。它記錄著我們曾經的選擇、未完成的計畫、還沒下決心的放手。 而整理抽屜,往往比你想像的更療癒、更有效率,因為——它很小,但帶來的影響很大。

為什麼是「一週一抽屜」?
- 不累,才會持久
你不需要花一整天翻天覆地大掃除,只要每週花30分鐘,整理一個抽屜,你會發現生活竟然能慢慢清爽起來。
- 有結構,才不會放棄
一次只聚焦一個抽屜,不焦慮、不急迫,更容易建立整理的習慣與節奏。
- 有感覺,才會想繼續
每整理完一個抽屜,你都能明確地「看到改變」,那份掌控感與成就感,是持續行動的最佳燃料。
一週一抽屜的實作指南
第一步:設定清單
寫下你家裡 5~10 個「可以清理的抽屜」:
- 客廳茶几抽屜
- 廚房餐具抽屜
- 書桌文具抽屜
- 浴室保養品收納櫃
- 玄關雜物籃
- 衣櫃內襪子收納盒
⋯⋯
第二步:啟動儀式
選好這週要處理的抽屜後,請給自己一個簡單的啟動方式:
泡一杯茶、放一段輕音樂,告訴自己:「我在清理的,不只是抽屜,也是我的心。」
第三步:三個分類
所有物品都拿出來,照以下三類分:
- 留下:我真的會用,放回來。
- 捐出或送人:還能用,但我不需要了。
- 丟掉:過期、損壞、不再適用。
第四步:重新擺放邏輯
留下的東西別急著放回原位,思考:
- 怎樣放最順手?
- 這個位置對我來說還合適嗎?
- 是否需要簡單的收納盒協助分區?
從「亂」到「順」的轉變,是一種內在的覺醒
整理不是目的,是幫助我們重新回到生活的主控座。
當你能決定抽屜裡留下什麼,你就開始擁有了決定人生選擇的力量。
你不再只是「被生活推著走」,而是慢慢走回自己的節奏。
💬最後送給你一句話:
「如果你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就從你最常打開的抽屜開始。」
你會發現,每一次收拾的選擇,都是在為自己的未來鋪路。
🧺一週一抽屜,不只是整理的方法,更是一種陪自己好好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