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前,我開始與更多正在搭建「個人品牌」的朋友進行深入的1v1對話。
這些人中許多人已經有了幾年的工作資歷,累積了足夠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希望透過在網路上建立「個人品牌」的方式,實現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更終極的目標是,取代原有的工作,獲得財務自由。令我驚訝的是,大部分人詢問的重點是:「我該如何吸引到更多人關注?」、「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創作才有更多瀏覽量?」,
而不是「我該提供怎樣的服務?」、「我該如何開始變現?」。
這與他們的「專業背景」似乎形成衝突,令我詫異。
我問他們,為什麼是先考慮「流量和追蹤數」的問題,而不是聚焦於「我應該靠什麼變現時?」,
他們回答,
「因為我看大部分人都是先累積足夠多的粉絲,才開始變現。」
——講求一個「先紅,再考慮變現」。
但緊接著,當中有些人又焦慮地表示,
「我其實已經創作了一段時間了,也吸引了一些人關注,但是收入依然為零。甚至雖然有提供一些小服務、小商品,但是都無粉絲買帳」。
「我在思考,可能還是我的粉絲數太少了,應該追求更多人的關注,也許才有機會」.
我才發現這是許多一開始搭建「個人品牌」的人會誤入的「陷阱」。
「個人品牌」和「網紅」的商業模式天差地別
近乎所有人,不管個人背景如何,開始在網路上開始「創作」後,就會產生「流量焦慮」。
也有不少「自媒體大師」大師在傳授「如何做自媒體,會有更多流量?」。潛台詞就是在告訴你「越紅越有錢」。
但是不少人依照這個模式操作後,就會發現:
「咦?為什麼我還是無法變現?」
因為...
雖然同樣是在網路上「曝光自己」,但是「個人品牌」和「網紅」的商業模式的本質是不同的。
「網紅」的商業模式是靠「高流量、高關注」,來接「業配和廣告」。
「個人品牌」的商業模式是「賣專業知識和服務」。
如果你想做的是個人品牌,賣自己的專業知識,
卻在用「網紅」的方式經營自己,你會發現自己進入死胡同。
不僅流量難以與大網紅匹敵,又因專業服務與粉絲需求不匹配,難以變現。
打造「出版寫作營」的初衷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過去幾個星期,專注在打造全新的項目——「給個人品牌經營者的出版寫作營」。
在與眾多客戶合作並親身體會他們的難題後,我意識到,每一位教練、創作者、專家和一人創業者,都應該至少出版一本書。
這是因為書是能最快速實現「吸粉、變現、為專業背書」的方式。
寫書能讓你去思考「個人品牌」的重點要素:
- 我應該解決什麼問題?(聚焦「主題」)
- 我的讀者是哪些人,他們的困惑是什麼?(鎖定「目標客戶」)
- 有哪些「個人故事」、「獨到見解」佐證我對該主題足夠了解?(找到「服務價值」)
而不是一頭熱栽入「社群媒體混亂的戰場」,跟隨流量或靈感創作,
最後迷失自己的「目的地」。
並且,書不同於大多數「數位產品」,需要長時間製作、錄製、剪輯,才開始銷售。
書的原型是文字,而文字具備「可快速編輯、即時修改」的特性,
能讓你迅速進行市場測試——哪些服務有需求?哪些只是自我感動?一下就能看出來。
當你完成測試、成功吸引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目標客群」後,你不只擁有一群潛在用戶,更擁有一本「經市場驗證」的熱度內容。
它不僅能成為你的實體產品,還能為你的專業加上背書。
這不像用「網紅」的方式做個人品牌,可能做了許久的內容都無法「變現」,
甚至最後與自己的「專業」、「初衷」背道而馳。
用「網紅」的方式打造個人品牌
👎 為了追求曝光,經常配合流量趨勢發文
👎 吸引來的粉絲類型落差大,黏著度低
👎 變現週期長,還沒看到成效就容易放棄
👎 專業與粉絲需求對不上,難以轉換為收入
👎 難以建立與專業相匹配的個人品牌
用「出書」的方式打造個人品牌
✅ 創作更有目的性,不再隨流量趨勢起舞
✅ 邊寫邊測試,內容是否具備市場需求
✅ 吸引的是對主題真正有興趣的目標受眾
✅ 書完成後,擁有一本「經過市場驗證」的實體產品,可創造被動收入
✅ 提升個人品牌的專業度與權威性,為服務背書
如果你想在線上變現你的知識與專業,但又不想被發文壓力搞得心力交瘁,
那麼用「出書的方式」打造個人品牌,是親測最有效的一條路。
特別是如果你從未在網路上「發過文」、尚沒有任何「粉絲」的話。
如果聽到這裡你已經迫不及待,或者你早就知道自己想出「一本書」,那麼你一定會喜歡我正在為你準備的內容。
我的「出版寫作營」會在7月底正式開放報名。
但這個出版寫作營只開放給12名同學,額滿即止,因此我建立了一個「優先名單」。
「優先名單」成員會第一時間收到報名通知,和早鳥優惠。加入請點擊:https://eve-life-strategy.kit.com/book_writing_camp_priority_li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