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想到] 內心富足還是自我感動? 三個 AI 的回答與我的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突然想到這個問題,於是問了三個不同的 AI,分別是Chat Gpt、Google Gemini,還有Claude。以下是他們的回答還有我的綜合心得。

(AI 的回答都已經過精減,原意不變,僅供參考。)



兩者通常混和出現,這是人之常情-Chat Gpt

🤖:

這個問題牽涉到自我認知與現實感的分野。你想分辨的是「內心真正的幸福感」,還是「自我感動、沉溺在想像中與現實脫節」。

下面是幾個角度來幫你釐清兩者的差異

真正的內心富足與幸福的特徵:

1.身心一致的安穩感

你會感覺到心裡是平靜、踏實的,甚至有點像完成一個任務後「呼一口氣」的放鬆。

2.不需要外部認可也可以持續穩定

就算沒人讚美、沒人看見,你還是會覺得「這樣做值得」。

3.行為與價值觀一致

完成的事情與你內在的價值觀契合,沒有違和感或後悔,並非只是想證明自己。

4.結果不一定完美,但你認同自己的投入

幸福來自過程中的努力與投入,而不是結果的華麗程度。


自我感動、與現實脫節的徵兆:

1.過度戲劇化的情緒反應

你會有一種「我感動到快哭了」「我好偉大」的內心劇場,但那種情緒很容易冷卻。

2.太在意他人反應或認同

你可能會內心期待有人說「你好棒」,如果沒有人看到或回應,會覺得失落。

3.逃避現實中的問題

做這件事只是為了暫時逃離現實的不快,而不是直面它。

4.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

當下很感動,但過一會就空虛,睡一覺起來就消失了,甚至懷疑自己幹嘛這樣做。


很多時候,其實這兩種情緒是混合存在的: 你可能真的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但也夾雜了想被認可、想逃避的情緒。這是人之常情,不必過度自責。

關鍵不是否定情緒,而是學會辨認哪一部分才是你真正想珍惜的。



真實、開放與客觀-Google Gemini

🤖:

判斷完成某事後感到的是真誠的內心富足,還是自我感動與現實脫節,這需要深入的自我審視。以下是幾個精簡的判斷指標:

內心富足的特徵

1.平靜且持久的滿足感

真正的富足感是一種平靜、深刻且持續的滿足,它不會大起大落,也不會轉瞬即逝。這種感受讓你感到內心充實,而非短暫的興奮。

2.真誠的分享與連結

這種富足感促使你更開放地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連結,而不是自我隔離。

3.對外在回饋的客觀態度

你珍視真誠的肯定,但不依賴它來證明自我價值。

4.勇於面對不足與挑戰

了解成長是持續的過程,不迴避問題,並能從錯誤中學習,樂於接受建設性批評。

5.以實際目標為驅動力

你完成事情的初衷是為了解決問題、幫助他人或學習新技能等實際目標,而非僅為了被看見或獲得優越感。


自我感動與現實脫節的特徵

1.短暫而激烈的興奮

自我感動往往伴隨短暫、強烈但迅速消退的興奮感,過後可能感到空虛。

2.過度依賴外界肯定

持續不斷地尋求他人的讚美與關注,來維持自我良好感覺,過度依賴外部回饋證明價值。

3.對負面回饋的強烈反應

有人提出不同意見或批評時,感到憤怒、防禦心強、逃避,難以接受與預期不符的現實。

4.誇大或美化現實

誇大事情的難度或成果,或為了讓自己感覺更好而美化事實,脫離了客觀現實。

5.與他人的隔閡

沉浸於自身情緒,忽略他人感受,甚至產生優越感,導致與他人產生距離。

6.追求「優越感」的動機

你做事的動機主要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別人好,而非內在的滿足。


可以用事後觀察沉澱、自問、尋求信任者的意見、回顧過去等方式自我檢視。

判斷的關鍵在於真實性、持久性、對外在依賴的程度,及你是否能客觀看待自己與世界。若你發現自己有自我感動的傾向,這是個成長的好機會,意識到問題就是改變的起點。



周遭親友的感受跟你一致嗎? -Claude

🤖:

區分真正的內心富足和自我感動確實需要一些具體的判斷標準。

真正的內心富足通常有這些特徵:

這種滿足感會持續一段時間,不會在面對外界質疑或挫折時立刻消失。你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成就,既不過度誇大也不貶低。更重要的是,這種幸福感往往伴隨著對他人的關注和同理心,而不是只專注在自己身上。


自我感動的警訊包括:

你發現自己需要不斷向別人述說這件事來維持那種感覺,或者這種滿足感很快就消退了。另一個明顯的跡象是,當面對具體的質疑或挑戰時,你會變得防御性很強,而不是能夠平靜地討論。


實用的檢驗方法:

試著問問信任的朋友或家人的看法,看看他們的反應是否與你的感受一致。給自己一些時間沉澱,過幾週再回頭看這件事,感受是否依然真實。最關鍵的是問自己:除了這種好感覺之外,這件事是否真的為你或他人帶來了實質的價值或改變?


有時候我們確實需要適度的自我肯定,但關鍵在於保持與現實的連結。真正的成就感來自於實際的成長和貢獻,而不是單純的情感體驗。



三種 AI 都提供了相似的內容:

內心富足只需在自我中完成,它是穩定、持久且平實的

不同的是 Chat Gpt 提供了「價值觀與行為一致」的想法;Google Gemini 特別提到「目標」;而 Claude 則強調「對他人的關注和同理心」。

而對於自我感動的定義,三者不約而同提出了「過度依賴外界肯定」。

做一件事情,是因內心初衷,還是因外界看法,決定這件事能走得多長遠,也決定了內心的富足與幸福。



其中,我最喜歡 Claude 的回答,理由如下:

1.字數少,簡單概要(最重要的一點XD)。

2.強調自我成長與貢獻。相較於 Chat Gpt 的多元情緒接納,更現實一點。

我不是說 Chat Gpt 不好,也不認為接納情緒不重要,而是在現代鼓吹以及強調的價值觀更新中,情緒的重要性已經變得廣為人知,相比幾十年前,現代人要接納自己的情緒已經算容易了,因此如何在呵護自己的同時又不陷入其中,反而變得相對困難且難得。

3.它強調了同理心與關懷的重要性,這是現代人愈來愈不敢擁有的特質,但又對個人發展、團體合作至關重要。人心不古、人性難測,如何掌握好保護自我以及釋出善意的界線,真的很困難(我甚至都不覺得這之中有明顯的界線)。

4.對於檢視內心的方法,它提出非常具體且易懂的解方-與親友看法的一致性。雖然我們不能一直活在他人的評價裡,但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與我們交心的人們通常都能反映我們心中最深的渴望與欲求。

當心中所求與行為相符時,就能產生人生幸福永動機🛞



以上,各位格友覺得呢?

關於內心富足與自我感動的區別,各位有沒有其他想法? 歡迎留言分享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無法冬眠的音痴熊熊的書洞
74會員
139內容數
既然睡不著,來做點其他事吧。 這裡是分享書籍、音樂、影劇、動漫的地方,歡迎互相交流討論。 偶爾有一些雜談,關於食物、心裡的黑暗面和其他議題。 作品心得分享撰寫比較花時間,音樂分享比較多。 想像力豐富,喜歡將不同的主題透過聯想串連在一起。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今天又發現ChatGPT的一些缺點, 使用時需要很準確的提供你想要表達的文字(我覺得還蠻重要的) 又或者拿一些範例給它看, 它就能更準確的回答問題, 因為今天我發現有一篇文章和之前寫過的完全一樣了, 所以又要再請ChatGPT生成30則勵志英文短文, 結果之前發問的問題已經消失了, 又
Thumbnail
今天又發現ChatGPT的一些缺點, 使用時需要很準確的提供你想要表達的文字(我覺得還蠻重要的) 又或者拿一些範例給它看, 它就能更準確的回答問題, 因為今天我發現有一篇文章和之前寫過的完全一樣了, 所以又要再請ChatGPT生成30則勵志英文短文, 結果之前發問的問題已經消失了, 又
Thumbnail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我們在 AI說書 - Prompt Engineering - 67 | 多角色 Prompt 中闡述了
Thumbnail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我們在 AI說書 - Prompt Engineering - 67 | 多角色 Prompt 中闡述了
Thumbnail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我們把 AI說書 - Prompt Engineering - 55 和 AI說書 - Prompt E
Thumbnail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我們把 AI說書 - Prompt Engineering - 55 和 AI說書 - Prompt E
Thumbnail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針對Generative AI、Foundation Model、Large Language Mode
Thumbnail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針對Generative AI、Foundation Model、Large Language Mode
Thumbnail
為了充分發揮AI的潛力,我們必須深入瞭解其運作模式和思考邏輯,並學會與AI對話的技巧。《ChatGPT提問課,做個懂AI的高效工作者》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實例,讓讀者更容易學會如何提出精準的問題,並享有提問課程的閱讀回饋。這對於想成為懂AI的高效工作者的人來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Thumbnail
為了充分發揮AI的潛力,我們必須深入瞭解其運作模式和思考邏輯,並學會與AI對話的技巧。《ChatGPT提問課,做個懂AI的高效工作者》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實例,讓讀者更容易學會如何提出精準的問題,並享有提問課程的閱讀回饋。這對於想成為懂AI的高效工作者的人來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Thumbnail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在AI說書 - Prompt Engineering - 2中,我們已經以文字敘述各種AI的範疇與其思想
Thumbnail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在AI說書 - Prompt Engineering - 2中,我們已經以文字敘述各種AI的範疇與其思想
Thumbnail
從第一次使用到現在,使用GPT近一年的經驗分享。介紹在使用GPT時的困難、挑戰及學習到的技巧,以及如何讓GPT更好地理解所需內容。
Thumbnail
從第一次使用到現在,使用GPT近一年的經驗分享。介紹在使用GPT時的困難、挑戰及學習到的技巧,以及如何讓GPT更好地理解所需內容。
Thumbnail
這陣子使用AI模型,還有參考國內外一些喜歡玩語言模型的同好發文,一個很有趣的結論就是,有時候把大型語言模型(尤其ChatGPT)當作一個人來溝通,會得到比較好的結果,這的確是非常反直覺的,也就是說很多時候ChatGPT耍懶不肯工作的時候,你用加油打氣,或是情緒勒索的方法,確實是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結果。
Thumbnail
這陣子使用AI模型,還有參考國內外一些喜歡玩語言模型的同好發文,一個很有趣的結論就是,有時候把大型語言模型(尤其ChatGPT)當作一個人來溝通,會得到比較好的結果,這的確是非常反直覺的,也就是說很多時候ChatGPT耍懶不肯工作的時候,你用加油打氣,或是情緒勒索的方法,確實是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結果。
Thumbnail
⋯⋯不過,我所抱持的心態,並不是透過提示來獲得答案,而是透過提示來獲得通往最終答案的靈感或啟發。——《高產出的本事》劉奕酉
Thumbnail
⋯⋯不過,我所抱持的心態,並不是透過提示來獲得答案,而是透過提示來獲得通往最終答案的靈感或啟發。——《高產出的本事》劉奕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