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其死得富有,不如活的豐盛,讓現在的經歷成為往後可以述說的故事
作者一開頭探問為何自己的人生與父親差距如此大?父親的人生安定、熟悉且舒適,而作者愛冒險、挑戰、擁抱探險的人生 。內在富裕有別於幸福與意義, 非關人生未來的走向, 也無關人生重點的整體感受, 而是一種體驗, 是經驗的「累積成果」。只要提醒自己, 重要的不僅是目的地, 也包含過程, 就能學會從追求新的經驗和知識中找到價值。
追求幸福與意義的陷阱在於,兩者助長的滿足感可能造就一個存有遺憾的人生構成內在富裕的要素是什麼呢?什麼樣的經驗可以增加內在豐富度?有幾個共通的元素:新奇性、多樣性、挑戰、值得回憶及學到新東西;做新鮮事、嘗試新食物或認識新朋友等事件不僅提升心裡的豐富性, 也增進幸福與意義。
內在富裕人格的核心是經驗開放以及外向性, 如果不具備這兩種特質的人, 那就保持玩心!好玩的心態能幫助心理上卡住的人度過低潮, 享受過程而不只是最終結果。研究發現從事多樣運動後在專精某項運動的運動員, 比起早年就專攻某項運動的運動員, 失去熱忱的可能性較低, 且較可能成功 。
試著自己動手做吧! 例如烤麵包、磨咖啡豆甚至自己裝修房子, 為生活增添些風味。此外, 諸如閱讀小說及電影、藝術作品等美感體驗, 亦能增加心理豐富性, 但唯有能清楚留在記憶裡的, 才算是豐富的閱讀和觀賞體驗。而在長期的愛情關係中,偶爾注入新奇是關係長久的關鍵。
作者最後統整出了內在富裕十大排行榜:
1.做就是了:找機會嘗試新的事物, 可能會感覺這一天更具內在豐富性, 也更幸福更有意義!
2. 發揮玩心:當離開社會和經濟現實去放個假, 才能發現預期外的事物。
3. 隨興所至:尋找未知, 路過舊書店、舊商店時進去逛逛, 你永遠不知會發現什麼。
4. 寫下來, 告訴別人:內在富裕是有趣的故事累積而成, 務必記住這些故事, 而寫下來是很好的方法。
5. 別害怕負面事件:失敗沒什麼, 負面情緒也沒什麼, 這些挑戰將使你更有智慧。
6. 在熟悉的事物中找到豐富性:重溫喜歡的樂團、作者、人或電影, 可以在熟悉的事物中發覺豐富性。
7. 多方探索:多方探索會做出較好的決定。
8. 別當專家, 當個通才:雖然一門專業使人成功, 但過度專精可能使我們見樹不見林, 對生活保持好奇, 當個通才!
9. 自由勝過安全:選擇自由而不是安全, 可能性而不是責任, 挑戰而不是安逸, 是內在富裕的關鍵。
10. 沒有遺憾的人生: 人在短期內可能會後悔自己做過的事, 但是長期來說最大的悔恨來自於沒做的事。
書的最後作者附上「內在富裕性問卷」,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測看看!


貝兒的測試結果大概是接近七十個百分位(分數越高代表心理豐富度越佳),這樣的結果只能算是勉強及格(?) 期許往後在平凡日子裡多多創造、探索新鮮事物, 活出充滿故事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