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冒牌獨立》。
讀著讀著,就發現裡面很多話,好像特別對著我說。
那些概念我並不陌生。只是它被寫得很清楚,很有脈絡,讓我再次看見: 原來把別人的立場放進眼裡、誠實地說出自己的心意、同時也允許彼此的不一樣,這幾件事加起來,才是成熟。
原來…我一直都在學習的路上。 這條路雖然漫長,但戴著一顆暖呼呼的心一同探索, 會發現過程雖然有傷心難過,甚至艱難無比, 卻也能遇見很多很有趣的事。
像書裡提到的:
- 同理式覺察,就是試著用對方的眼睛看一看這個世界。
我過去也在努力站到別人的位置去理解,只是那時還做得不那麼穩。 - 對話式發聲,是把心裡真正的想法說出來,因為我相信它,不是為了改變誰,也不是在等誰點頭。
- 獨立分離模式,就是慢慢地接受:我們想的不一樣、做的也不同,但沒關係。
說真的,要做到這樣並不容易。我常常看見身邊的人,都有自己的困難與辛苦。很多人會說:「你看,我都試過了,他還是那樣。」 但那種「試過」,多半還是帶著想要對方變成自己期望樣子的心情。

專屬心肌健身計畫~ 慢慢…慢慢鍛鍊中,別催我。 有天我也可以變成漂亮的心肌健美選手~ 等我啊啊啊…
當對話是這樣開始的,就很容易慢慢變成推拉,甚至對抗。一方覺得委屈,另一方也許就轉身走遠;或是乾脆先把對方放進「加害者」的位置,讓自己在「被害者」的角色裡好待一點。
說實話,我自己也不是沒掉進去過。
在一些親密的互動裡,有時候還是會不小心演出同樣的劇情,直到被自己的反應嚇了一下,才發現— 嗯,原來心裡還有一些需要再好好看一看的地方。

哦~我又跳進去了耶~哈哈哈哈 似乎就很像內在不同的自己正在向我揮揮小手, 看看她一下~哈哈哈~ 過程雖然不舒服,但當你發現自己的小秘密時 卻蠻開心與驚奇的。
我不太確定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好像就比較能坦然看見自己的問題了。或許是一路上,因為一些重要的對話,還有靜靜發生的小事,讓我慢慢長出了一點點力量。
現在的我,有時還是會輕輕跌進那些熟悉的劇本裡,但很快就會看著自己笑一笑,說: 「好啦,這確實是我需要再看一看的地方。」
🪴
這本書,其實並沒有真的改變我什麼,只是悄悄把一些我原本就在練習的事,又再照亮了一次。好像在說:「看吧,你一直都在路上。」
好啦,就這樣。如果你也想被戳戳看,書名是《冒牌獨立:只有「心理獨立」,才是真的獨立》,黃惠萱寫的。
歡迎一起訓練心肌力哦~哈哈哈~

歡迎來到心肌健身房~哈哈哈放~我帶著淚水、汗水來報到啦~ 就像我鍛鍊我的身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