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朝鮮王朝來說,大明乃是正義的宗主國,別具意義。
這是因為大明不只是首次冊封朝鮮王朝的宗主國,還曾經在日本入侵朝鮮時,派大軍協助朝鮮復國。所以,在朝鮮王朝的上層階級眼中,大明對朝鮮是有再造之恩的「上國」,遠非用武力強迫朝鮮屈服的大清可以比擬。
一直到大明已經滅亡很久很久以後,朝鮮內部,依然拒絕單用滿清年號。
相反地,他們使用了一個悼念大明的方式紀年:「崇禎紀元」。
例如,朝鮮士人朴趾源在《熱河日記》中,於書成後的序言上題的紀年就是「崇禎百五六年」。好似崇禎皇帝尚未於煤山上吊自盡一般。
這麼做是為了「獨守先王之制度,是明室猶存於鴨水以東也。」好像可以保存大明風采在這個東土小國一樣。
雖然朝鮮「力不足以攘除戎狄,肅清中原。」但「皆能尊崇禎,以存中國也。」
不過《熱河日記》畢竟是朴趾源遊歷清中國時的作品,在滿清這麼講究言論控管的政權下活動,還這樣大筆疾書「前朝年號」,也太危險了。
所以《熱河日記》在寫作之時,還特別用暗語「後三庚子」來遮掩崇禎紀年:也就是崇禎後的第三個庚子年。
朴趾源其實已經是對滿清相對開明的朝鮮士人了。從這也可以看出,朝鮮士人要奉滿清為宗主、用他們的年號,是相當不情願的。
&
圖片來源:
Chat GPT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