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在變動中站穩的能力:AI時代,我們該慢慢練起來的五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導言:我們不是失去了能力,而是失去了地圖

你可能還記得我們在上一篇聊到的——

那種說不出來的疲憊感,其實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而是因為整個時代的節奏,已經讓人幾乎無法好好呼吸。


當資訊、工具、價值觀、甚至連身分的選項都越來越多,

原本作為人生導航依據的那些「穩定結構」卻一一鬆動了——

知識不再只是記憶的比賽,專業也不再意味著安身立命,

就連「我是誰」這件事,也在持續轉換的平台與身份之間變得模糊而流動。


我們仍然在行動,也仍然在學習,

但在沒有明確地圖與價值坐標的情況下,這些行動容易變成漫無方向的漂浮。

於是,疲憊與焦慮就悄悄地成了這個世代的常態背景音。


在這種情境下,很多人自然會問出那句:「那我該怎麼辦?」

但在嘗試回答這句話之前,我們或許需要先問另一個更根本的問題:

在這樣的時代裡,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能力,才能維持住自己存在的根基?


這篇文章,不會提供快速致勝的清單,也不打算賣你任何一種成功學說。

我們想做的,是陪你一起重新描繪一份地圖——

一份屬於這個時代、也屬於你的,深層生存能力藍圖。


這張地圖不是要你變得多厲害,而是幫你活得更有方向感。

不是幫你避開所有風險,而是讓你在迷霧中知道:哪裡是南、哪裡是北、哪裡是你真正想前往的地方。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問:「這個時代,我該何去何從?」

那麼,也許這一篇,會是你重新校準人生羅盤的開始。



這不是一個可以不學習的時代

當人們說「AI會取代我們」,多半說的是「我們的工作會被取代」。

但更深層的問題,其實是:如果我們不再主動學習,那被取代的會是我們的主體性。


因為 AI 並不是一個會幫我們做決定的神祇,

它是一個會根據我們的輸入與需求來進行延伸與放大的鏡子。

如果我們對一個問題本身就不清楚、方向也模糊,

AI只會讓那份混亂變得更快、更大、更像真的。


在這個時代,學習早已不再是為了追求某種知識總量的累積,

而是為了建立出一個能讓我們持續調整、辨識、選擇與定位的內部操作系統。

如果說舊時代的教育是「填滿容器」,

那麼新時代的學習則更像是打造一個動態導航系統——

讓你即使在資訊不全、條件變動、價值歧異的情境中,依然能判斷出「我往這裡走,是有自身相信的準則在引領前行」。


📎 你不需要學會所有知識,但你需要知道:什麼是資料(Data)、什麼是資訊(Information)、什麼才是知識(Knowledge),以及,怎樣才能轉化為自己的智慧(Wisdom)。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

這不是一個可以不用學習的時代,反而是對學習要求最高的時代。

不是要求你變得更快,而是邀請你變得更清楚、更穩定、更有方向。


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這個全面加速的世界裡,不迷失、不漂流,

而是踏實地活出自己的步調與選擇。



我們與 AI 的距離,不在科技,而在表達與理解的能力


很多人以為要善用 AI,就得學程式語言、懂演算法、會操作工具。

但實際上,真正決定你能不能與 AI 合作的,從來不是你懂多少技術,

而是你對自己思考的理解與表達能力——

也就是有能力想得夠深,說得夠清楚。


AI 其實是一面放大鏡——

你輸入的問題結構有多清晰,它就能幫你展開得多有效;

你能多精確地指出哪裡不對,它就能根據你的指令修得多精準。


說到底,AI 的使用門檻不是科技門檻,而是「語言能力 × 概念思維 × 錯誤回饋力」。

它不是萬能的解答機,而是一個極度依賴「你怎麼問、你怎麼說」的合作夥伴。

你若只是含糊地下指令、模糊地說出需求,它就只能模糊地回應你——

而這個模糊,往往正是現在很多人對 AI 感到失望的根源。


📎 這不是一種智慧的取代,而是一種思考方式的照見。
AI 對我們的幫助,取決於我們對自己思考品質的掌握程度。


📎 如果我們無法清楚表達,就無法獲得準確幫助。
如果我們無法指出錯誤,就無法讓它有效修正。


更重要的是,AI 的理解與生成,幾乎全部是文字基礎運算。

即使語音與圖片輸入越來越普遍,但最底層的理解與邏輯,仍是由「語言結構」與「邏輯層次」支撐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駕馭文字的能力,是這個時代最基本的基石。

不只是閱讀力,而是包含了提問、澄清、組織、回饋與轉化的整套能力網絡。


所以,我們與 AI 的距離,不在於有沒有最新的裝置,

而在於我們能不能說得明白、想得透徹、錯得有方向。

真正的門檻,從來不是操作技巧,

而是思考清晰的程度 × 修正自己的勇氣。


所以,真正的學習,不是讓 AI 變得更聰明,
而是讓我們更能理解自己在想什麼、需要什麼。
這樣的能力,不是某種天生擁有的天賦,
而是可以透過一次次練習慢慢磨練出來的——
每一次明確地說出需求、指出錯誤、調整語句,
都是在幫我們打造一個更清晰、更穩定、更具韌性的心智系統。



這五種核心能力,是我們想活得清楚又長久的底層基礎


❶ 管理與建構個人心智系統的能力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明明很努力學習,也做了很多筆記,但一碰到實際情境,腦袋還是整個打結?

這不是你記不住,而是因為資訊沒有進入你自己的「心智系統」裡。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套內在的導航系統,幫助自己在混亂的世界裡知道:我在哪裡、我在幹嘛、下一步要去哪。

這不是某種超強記憶術,而是學會辨認、整理、轉化的能力。


你可以用一個簡單的階梯來想像:

資料(Data) → 資訊(Information) → 知識(Knowledge) → 智慧(Wisdom)

這四層是連續的,不會自動發生,而是需要我們主動地去分類、理解、應用與回顧。


📎 能夠清楚地說出:「我現在在想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想?」其實就是你心智系統在啟動的證明。

這個能力,會讓你在日常的每個選擇上都更有掌控力——

你不再只是被推著走,而是開始有了自己的步調與判斷力。



❷ 與人合作的能力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人說要「合作」,但實際上只是「分工」?

我做我的,你做你的;或者更常見的,是有人做太多,有人根本不做。

這不是合作,這只是「一起做一件事」而已。


真正的合作,是能一起看見問題、一起定義目標、一起克服挑戰。

而這件事最難的地方是——你要能靠近對方,但又不失去自己。


你要學會傾聽對方傳達的訊息,也要能說清自己的界線;

要能接住衝突,也要能不放棄對話。


這種合作能力,其實是一種高階的心理韌性。

它不只是溝通技巧,更是建立人我關係裡的安全感與自我穩定感所需要具備的能力。


📎 擅長合作的人,不是配合得最多的人,而是能讓溝通開放且順暢的人。



❸ 與 AI 或工具合作的能力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經驗——明明打了一堆指令給 AI,結果卻完全不是你想要的?

不是 AI 不夠聰明,而是我們還不夠清楚自己在說什麼。


要跟 AI 合作,其實是跟人合作有點像:你要先說得清楚,它才聽得懂;你指出它哪裡錯,它才能改得準。


所以真正重要的,不是你會不會寫程式,而是你能不能把一個想法說清楚、需求拆細、錯誤指出來。


📎 AI 是你心智系統的鏡子:你越模糊,它就越亂;你越清晰,它就越強大。


而這整套能力的基礎,就是文字——

不是作文那種,而是包含提問、釐清、架構、修正的語言思考力。

能夠駕馭文字的人,才有能力駕馭 AI。



❹ 資源分配的能力

你一天的時間有多少?你的注意力夠用嗎?你還有多少情緒能量可以面對今天的混亂?

這些問題,其實都在問同一件事:你會不會分配自己的有限資源?

我們都以為自己該做得更多,但其實這個時代真正重要的是——你選擇了什麼不做。

資源分配不是要你變成超強規劃師,而是要你開始練習:

  • 哪些事值得投入,哪些要放掉?
  • 這件事值不值得付出我現在的情緒與能量?
  • 有沒有保留空間讓自己喘一口氣,不致超出負荷?
📎 有能力分配資源的人,才有可能創造餘裕。
有餘裕的人,才能選擇怎麼活,而不是只剩怎麼撐。



❺ 風險控管的能力

有時候我們不是輸給挫折,而是輸給「以為自己不會出錯」的天真。

這世界變動太快,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帆風順,而是有彈性、有備案、有餘裕的生活設計。


風險控管不是讓你變得焦慮,而是讓你有能力撐過不可避免的混亂。

這個能力包含三件事:

  1. 能夠看見風險正在接近,而不是情況失控才發現;
  2. 有意識地留下容錯空間,不用每次都滿載;
  3. 3能看懂哪些問題不是你一個人可以解決的,而是要整個系統一起去承擔。
📎 真正的穩定,不是保證沒事,而是知道出事時我處理得來。


風險不是用來避免的,而是用來調整我們的節奏與選擇。

能管理風險的人,其實是在為自己創造長期的餘裕與應變能力。

這個時代不需要你樣樣精通,但需要你清楚知道——我正在培養哪些能力,為了什麼樣的生活。



能力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裡,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焦慮:是不是又落後了?是不是不夠好?是不是應該再學更多、做更多?

很多人一提到「能力」這兩個字,就直覺聯想到「競爭」、「比較」或者「進步指標」。


我們在這想提出來的,不是那種讓你覺得自己永遠不夠的版本,不是那種永無止境的自我證明,而是一種不再被環境牽著走,可以穩定自己的能力。

不是必須證明自己有多厲害的標籤,而是一種陪同走過難關的內在韌性。

不需要成為誰眼中的強者,也不需要把自己撐到極限。

真正重要的是——能不能在混亂中,穩穩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 我們不是為了應付未來而焦慮學習,
而是為了在風起的時候,還能握住方向盤。


所謂的能力,不是那種華麗登場、贏得掌聲的技巧,

而是當一切都失序的時候,還知道怎麼照顧自己、做出選擇、走出下一步。


你不需要一次練好五種能力、也不需要變成超人。

但你可以挑一個比較感興趣的項目開始——

  • 也許是從今天起,練習寫下你一天中情緒起伏的時刻,這是在建立對自己情緒的「心智地圖」;
  • 也許是試著在下一次對話裡,多聽對方幾秒,不急著下結論,這是在練習人際溝通力。
  • 也許是下次當你感覺混亂時,問問自己:「我現在最需要做的是什麼?最可以放掉的是什麼?」,這是在練習資源分配能力。

這些微小的選擇,日積月累,會慢慢地織就一張屬於你自己的生活網。

這張網不會讓你免於風雨,卻會讓你在變動中:

  • 保有自己的節奏,
  • 穩住對自己的信任,
  • 養出強韌的內在彈性,
  • 更重要的,是拿回對自己人生方向的掌控權。



結語:這是一張慢慢畫出來的地圖

如果你在這個時代裡感到焦慮、無助、卡住,真的很正常。

不是你不夠努力,也不是你哪裡做錯了——只是,這本來就是一條沒有人替我們畫好地圖的路。


我們都在邊走邊找、邊跌倒邊修,然後一筆一筆,把自己的節奏和方向畫出來。

也許有時會迷路,有時會停下來不想再前進,但沒關係,這就是地圖誕生的方式。


你不是孤單的。

在這條探索的路上,圓圓小教室也會一直都在。

圓圓小教室會陪你一起慢慢練習,一段一段畫出屬於你自己的地圖。

不是畫得最完整最快的那一張,而是最能帶你走向希望的那一張。

📎 不是為了趕上誰,也不是為了證明什麼,
而是為了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穩穩地、清清楚楚地活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圓圓小教室 Slow Learning|心智設計沙龍
1會員
15內容數
圓圓小教室 Slow Learning 是一個溫柔、卻有系統的練習空間。 我們陪你慢慢練習—— 建構思考架構、整理知識節點、設計屬於自己的節奏; 練習與人合作,也學會與 AI 對話。 圓圓小教室 Slow Learning,是為那些想在混亂中活得更清楚、更穩定的人而設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時代的變遷,科技與AI的來臨,我們常常被迫面對各種壓力和期望,有時候,我們會感到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這時候,我們需要學會選擇好好善待自己。 人生短暫,我們不應該讓自己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評價之中 ,我們必須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要為了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思維,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
Thumbnail
時代的變遷,科技與AI的來臨,我們常常被迫面對各種壓力和期望,有時候,我們會感到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這時候,我們需要學會選擇好好善待自己。 人生短暫,我們不應該讓自己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評價之中 ,我們必須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要為了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思維,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
Thumbnail
在資源緊缺的時代,我們需要具備心靈韌性以迎接未知的未來。透過慈悲心和創造力,改變行為習慣,著眼於多角度觀點和不隨波逐流的思考。另外,與其過度比較與他人,不如關注自身的生活與活出善良和信任的價值。以上是建立心靈韌性的重要觀念。
Thumbnail
在資源緊缺的時代,我們需要具備心靈韌性以迎接未知的未來。透過慈悲心和創造力,改變行為習慣,著眼於多角度觀點和不隨波逐流的思考。另外,與其過度比較與他人,不如關注自身的生活與活出善良和信任的價值。以上是建立心靈韌性的重要觀念。
Thumbnail
心理韌性對於個人面對挑戰和壓力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瞭解心理韌性的組成要素,包括人際關係與社會資源、自我效能和自知之明,對於提升個人的心理韌性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探討了動態能力在心理韌性中的應用,並分析了心理韌性對個人的影響。
Thumbnail
心理韌性對於個人面對挑戰和壓力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瞭解心理韌性的組成要素,包括人際關係與社會資源、自我效能和自知之明,對於提升個人的心理韌性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探討了動態能力在心理韌性中的應用,並分析了心理韌性對個人的影響。
Thumbnail
改變的第一步:練習從不同的觀點思考。
Thumbnail
改變的第一步:練習從不同的觀點思考。
Thumbnail
設計思考的生活運用 在我們求學的過程中,因為升學主義的影響,我們往往習慣於認為答案只有一個標準。「刻意練習」往往會變成如何穩定自己的分數。然而,隨著踏入社會,現代社會因AI和網路全球化的發展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許多傳統社會中的基礎邏輯和框架在當代社會中仍然存在,但學習模式已經發生了變革。社群媒
Thumbnail
設計思考的生活運用 在我們求學的過程中,因為升學主義的影響,我們往往習慣於認為答案只有一個標準。「刻意練習」往往會變成如何穩定自己的分數。然而,隨著踏入社會,現代社會因AI和網路全球化的發展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許多傳統社會中的基礎邏輯和框架在當代社會中仍然存在,但學習模式已經發生了變革。社群媒
Thumbnail
提升自己並不難,只要做到這四點,你就是全能!
Thumbnail
提升自己並不難,只要做到這四點,你就是全能!
Thumbnail
人們進入社會後,慢慢隨著心境的變化,會開始意識到⋯
Thumbnail
人們進入社會後,慢慢隨著心境的變化,會開始意識到⋯
Thumbnail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我們經常聽到別人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怎麼想,甚至試圖為我們定義身份。但重要的是,永遠不要自我否定,也不要自我設限。
Thumbnail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我們經常聽到別人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怎麼想,甚至試圖為我們定義身份。但重要的是,永遠不要自我否定,也不要自我設限。
Thumbnail
在戰局中,我們常常忘記了自己的位置,只顧著影響棋局,卻忽略了自己的處境。讓我們保持正能量,擁有躍動的思維,找到最佳途徑。
Thumbnail
在戰局中,我們常常忘記了自己的位置,只顧著影響棋局,卻忽略了自己的處境。讓我們保持正能量,擁有躍動的思維,找到最佳途徑。
Thumbnail
想像一下,當你面對一個挑戰時,能夠敏捷地思考並迅速做出正確的決策,這種能力不僅讓生活更加順暢,也為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脫穎而出提供了關鍵性的優勢。
Thumbnail
想像一下,當你面對一個挑戰時,能夠敏捷地思考並迅速做出正確的決策,這種能力不僅讓生活更加順暢,也為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脫穎而出提供了關鍵性的優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