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班的自然課絕大部分都是採單元式教學,例如凸透鏡可以將光線會聚、凹透鏡可以將光線發散、光線進入三菱鏡後會產生色散…;例如我們可以利用熱將食物煮熟、利用熱讓冰融化成水、透過綠色環保建築讓室內冬暖夏涼…。孩子們確實有學習到知識點,但僅限於一個、一個例子的知識點,缺乏橫向及縱向的統整與比較,對於像海綿一樣正在吸收學習新知的孩子來說是一大硬傷!
那在國小階段如何透過自然課來培養孩子的統整學習能力呢?
以國小三年級上學期「多采多姿的植物」為例。課本以校園常見的植物作為出發點介紹植物的葉、莖、根、花、果實、種子及植物的應用。在這之中,丹尼爸覺得有8個思考點可延伸。
思考點1:為什麼植物的葉子是綠色的?有特殊用途嗎?葉子有其他的顏色嗎?
思考點2:綠色的葉子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將陽光轉換為養分,那綠色的綠藻也是植物嗎?
思考點3:光合作用為植物帶來了養分,當我們或草食性生物攝食了植物,我們怎麼樣取得內部的養分?我們怎麼樣利用這些養分?
思考點4:課本上介紹了草本莖與藤本莖,有其他種類的莖嗎?它們的橫剖面是一樣的嗎?
思考點5:除了小白菜、波菜、莧菜是軸根,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的軸根植物?
思考點6:軸根植物與鬚根植物的莖與葉有什麼相同或相異的地方?
思考點7:每一種植物的花朵都有雄蕊跟雌蕊嗎?花瓣數目與植物的根、莖、葉有關連性嗎?是否能整理成表格呢?
思考點8:植物的果實與種子分別是由植物的哪個部位轉變而成呢?種子的數目與花的內部構造有關聯性嗎?
因為現代人講求環保、乾淨與快速,所以小白菜可以改採魚菜共生體系種植,也可以以此為出發點來介紹如何使小小生態達成完美的平衡?如果可以再繼續延伸,就可以介紹「生物圈一號」與「生物圈二號」...。
大家可以發現,其實自然科的學習可以從任何一個角度切入,串聯其他的觀念再延伸!
打破既有限制是培養思考能力的第一步
大家一起來討論,讓孩子們可以學的更快學的更好吧!
專注力就是孩子的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