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多樣性下的莉蘿——《星際寶貝》中最真實的童年創傷肖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許多人的記憶裡,《星際寶貝》(Lilo & Stitch)是一部關於外星人、家庭和愛的小品動畫。史迪奇的破壞力與可愛感混搭成一場荒唐卻溫暖的冒險,而那句「Ohana means family. Family means nobody gets left behind… or forgotten」更成為迪士尼影史上最觸動人心的口號之一。然而,當我們試著把目光從史迪奇身上移開,重新凝視那個總是情緒激動、被視為古怪的女孩——莉蘿(Lilo),或許會看到一部動畫少見的深層結構:一個創傷兒童的哀歌、一位年輕照顧者的絕望求援,以及制度性忽視如何無聲摧毀家庭的現實寓言。

莉蘿不是怪胎,她只是從未被好好理解

電影從未給出明確診斷,但細心觀眾會察覺,莉蘿的行為與自閉症譜系障礙(ASD)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高度重疊。她對社交有困難,對貓王的沉迷與對拍攝肥胖遊客的執著,顯示出強烈的特殊興趣;她每天固定餵魚Pudge,只因為相信牠能控制天氣,這既是重複儀式,也是某種象徵性安全感的建構。她的情緒爆發來得又快又猛,常用咬人或拉扯來應對失控情境。這些反應,不是「不乖」,而是她那未成熟的大腦在面對巨大創傷與孤立時,用盡力氣建立的防禦機制。

當代心理學與神經多樣性的討論讓我們更能理解:這些「異常」,其實只是不同而已。莉蘿不是社會期待中的「正常孩子」,但她值得被傾聽與擁抱。她的行為邏輯,深藏著一個孩子無法言說的悲痛與倖存策略。

raw-image

沒人教娜妮該怎麼當一個母親,但她仍在努力

對照莉蘿,我們看到娜妮(Nani)這個角色的重量與壓力更令人心碎。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女性,父母雙亡、家計沉重、工作不穩,卻被迫肩負起照顧創傷兒童的責任。電影從未給娜妮任何喘息空間。社工頻頻造訪、房東催促房租、雇主無情開除,這一切讓她處於持續性的壓力鍋中。在這樣的條件下,她偶爾的情緒失控、對莉蘿的責罵,與其說是虐待,不如說是崩潰。

如果我們從社會工作與心理學的角度重新審視,「疏忽」一詞並不適用於娜妮。她從未放棄莉蘿,也未曾停止試圖與她連結。她的情緒爆發,是體制缺席、資源匱乏與孤獨照顧的次級創傷,是這個世界交給她一個超出她負荷的任務後所產生的自然反應。娜妮不是不夠好,而是太孤單。

「家庭共傷」:當孩子與大人都在撐

莉蘿與娜妮的互動,經常落入一種失控與修補的循環。孩子行為失控,大人情緒失序,隨之而來的是更強的控制與更深的傷害。在心理學裡,這種動態被稱為「共傷家庭結構」:每一方都受傷,但沒有人有餘力當那個先止血的人。

這對姊妹之間的愛,從未缺席,但卻常常無法好好流動。兩人的張力既真實又令人心疼,像是兩顆破碎又緊抱彼此的星體,在無重力的空間中尋找支撐。

raw-image

銀河聯邦與社福體系:當制度化成為另一種冷漠

不只是地球,《星際寶貝》還創造了一個遠在天邊的銀河聯邦,而這個看似高科技、組織嚴密的星際政府,在處理強霸博士與獨眼霹靂的責任問題時,展現出幾近荒謬的懲罰邏輯。只要任務失敗,就坐牢。無論你是創造者還是執法人員,制度只看結果,不問過程。

這種「成果導向」、「零包容性」的制度思維,其實正是地球上社福制度的鏡像。社工Cobra Bubbles原本是社會支援的象徵,但他一出場就以威脅口吻評斷這對姊妹的生存能力。他說得最重的一句話,是:「我很遺憾,但她也許得被帶走。」

社會系統從來不缺監視者,卻總是缺理解者。

最荒謬的保護,最微弱的救贖

當莉蘿對銀河聯邦說出「他是我買的狗」時,她以一種令人鼻酸的方式,為史迪奇爭取合法身份。制度不認愛,只認分類。於是孩子只能用登記證明情感,只能用商品語言爭取家人資格。

而當特工最後說出「他們遵守法律」,那其實是一種妥協:制度表面上仍維持秩序,但人性的破口偷偷放行了愛。這不是正義的勝利,而是人性的微光在冷酷法條中找到的一絲裂縫。

raw-image

結語:莉蘿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未被擁抱者

《星際寶貝》的真正主題,從來不是外星人、不是打鬧與喜劇,而是:「當一個破碎家庭沒有後援,那份愛該如何抵抗世界的失控?」

莉蘿是一個用不正確方式表達需求的孩子,她的攻擊只是自我防衛的本能,她的幻想只是世界無法回應她時的替代秩序。娜妮是一個不知如何當媽媽的姊姊,但她卻用盡力氣撐著這段關係。

這部電影之所以讓人記得,不是因為它可愛,而是因為它真實。它描繪了一個世界,在你最需要幫助時,也許沒有人來;但你若堅持住,或許會有一隻外星狗、一個疲憊卻願意繼續愛的姊姊,陪你活下去。

因為Ohana的真正含義從來不是「美好家庭」,而是:

「在這個世界遺棄你之前,有人還在努力不放棄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ei75631的沙龍
15會員
91內容數
wei75631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25
每一個戴上面具的人,都在內心渴望被認出。這句話,用來形容《Persona》系列,恐怕再合適不過。從1996年初代《女神異聞錄》的誕生開始,這個原本只是《女神轉生》外傳的系列,逐漸從神魔與末世的陰影中走出,轉而直視人心深處那些難以言喻的矛盾與脆弱。
Thumbnail
2025/06/25
每一個戴上面具的人,都在內心渴望被認出。這句話,用來形容《Persona》系列,恐怕再合適不過。從1996年初代《女神異聞錄》的誕生開始,這個原本只是《女神轉生》外傳的系列,逐漸從神魔與末世的陰影中走出,轉而直視人心深處那些難以言喻的矛盾與脆弱。
Thumbnail
2025/06/23
我們不禁要問:CN到底怎麼了?是資金出了問題?還是創意人才流失了?又或者,真正的關鍵是整個媒體環境的轉變?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早就略知一二。
Thumbnail
2025/06/23
我們不禁要問:CN到底怎麼了?是資金出了問題?還是創意人才流失了?又或者,真正的關鍵是整個媒體環境的轉變?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早就略知一二。
Thumbnail
2025/06/22
有一段時光,是彩色的,是喧鬧的,是用粗線條構築起來的奇想樂園,那裡住著膽小卻英勇的小狗、肌肉發達卻無腦的金髮男子、藏在衣櫃裡的瘋狂實驗室、整天在吵架的雞與牛,以及飛天、嗆辣、又可愛的三位小女警。這些角色,這些名字,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不只是卡通角色,更是童年裡的鄰居、朋友與守護者。
Thumbnail
2025/06/22
有一段時光,是彩色的,是喧鬧的,是用粗線條構築起來的奇想樂園,那裡住著膽小卻英勇的小狗、肌肉發達卻無腦的金髮男子、藏在衣櫃裡的瘋狂實驗室、整天在吵架的雞與牛,以及飛天、嗆辣、又可愛的三位小女警。這些角色,這些名字,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不只是卡通角色,更是童年裡的鄰居、朋友與守護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Barbie芭比》是由葛莉塔潔薇執導,2023年上映的美國喜劇歌舞片。由瑪格羅比和雷恩葛斯林領銜主演。本片打破典型芭比在世界及她自己加諸在自己身上的各種典型成見,並讓她及世界上的小女孩(應該也包括其他大小男女孩)了解,成見只是枷鎖,人生要自己開拓,即使會死掉也沒關係。本片獲得金球獎最佳喜劇電影。
Thumbnail
《Barbie芭比》是由葛莉塔潔薇執導,2023年上映的美國喜劇歌舞片。由瑪格羅比和雷恩葛斯林領銜主演。本片打破典型芭比在世界及她自己加諸在自己身上的各種典型成見,並讓她及世界上的小女孩(應該也包括其他大小男女孩)了解,成見只是枷鎖,人生要自己開拓,即使會死掉也沒關係。本片獲得金球獎最佳喜劇電影。
Thumbnail
暑假總是電影荒,當我第一次看到芭比的預告時,怎麼想得到我會進影院甚至二刷。想看芭比的原因除了好奇,關鍵還有Chacha推薦文的一句:「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會愛爆這部電影。」 我的童年當然也少不了芭比,雖然我的印象只剩被我不肯拆封的肯尼(He just Ken),還有後期日本推出的莉卡公主。
Thumbnail
暑假總是電影荒,當我第一次看到芭比的預告時,怎麼想得到我會進影院甚至二刷。想看芭比的原因除了好奇,關鍵還有Chacha推薦文的一句:「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會愛爆這部電影。」 我的童年當然也少不了芭比,雖然我的印象只剩被我不肯拆封的肯尼(He just Ken),還有後期日本推出的莉卡公主。
Thumbnail
一個陰錯陽差,花對學長撒了失憶的謊,其實就像是愛麗絲前述的假想一樣,幻想一場不存在的愛情,然而成長說穿了便是不斷的弄假成真,在承受的起與承受不起之中鍛鍊出足以扛起現實的肩膀。不過,花與愛麗絲卻不是這樣,她們就像遊戲般地編排著可能的劇情,她們假扮情敵、故作疏離反倒凸顯了少女共謀的親暱......
Thumbnail
一個陰錯陽差,花對學長撒了失憶的謊,其實就像是愛麗絲前述的假想一樣,幻想一場不存在的愛情,然而成長說穿了便是不斷的弄假成真,在承受的起與承受不起之中鍛鍊出足以扛起現實的肩膀。不過,花與愛麗絲卻不是這樣,她們就像遊戲般地編排著可能的劇情,她們假扮情敵、故作疏離反倒凸顯了少女共謀的親暱......
Thumbnail
雖然《少女》在《親密》之前,但畢竟先看過《親密》才認識了《少女》,看完《芭蕾少女夢》最大的感受就是 超級盧卡斯(ಥ_ಥ) 和《親密》真的一模一樣的感受,整部片的色調溫和、家庭溫馨,看似溫暖而愉悅,女主角Lara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然而那個笑容始終像是撐著嘴角,整部片就像Lara的笑容一樣,實為
Thumbnail
雖然《少女》在《親密》之前,但畢竟先看過《親密》才認識了《少女》,看完《芭蕾少女夢》最大的感受就是 超級盧卡斯(ಥ_ಥ) 和《親密》真的一模一樣的感受,整部片的色調溫和、家庭溫馨,看似溫暖而愉悅,女主角Lara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然而那個笑容始終像是撐著嘴角,整部片就像Lara的笑容一樣,實為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不僅是一部浪漫喜劇,更是對生活的體悟。貝拉從一個被禁錮在安全世界中的女孩,逐漸成為了掌握自己命運的女性。電影通過精湛的美術、攝影、劇本和演員,將議題呈現得淋漓盡致。Emma Stone在金球獎上的感言更是道出了貝拉愛上生活的真諦。願觀眾在探索生命時也能愛上生活,拒絕成為「可憐的東西」。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不僅是一部浪漫喜劇,更是對生活的體悟。貝拉從一個被禁錮在安全世界中的女孩,逐漸成為了掌握自己命運的女性。電影通過精湛的美術、攝影、劇本和演員,將議題呈現得淋漓盡致。Emma Stone在金球獎上的感言更是道出了貝拉愛上生活的真諦。願觀眾在探索生命時也能愛上生活,拒絕成為「可憐的東西」。
Thumbnail
  ...這個可憐既像是貝拉的處境,但當看見貝拉跳脫限制的自由能量展現,以另一種幽默與反諷的角度,看待這種權勢的侵入與不自在的同時,可憐的難道不是那些被教條與恐懼束縛卻不自知的人們?   究竟可憐的東西要定調為喜劇又或者是悲劇,或許隨人的視角不同。不過,自古喜劇總是經由悲劇堆疊而來的一種昇華。
Thumbnail
  ...這個可憐既像是貝拉的處境,但當看見貝拉跳脫限制的自由能量展現,以另一種幽默與反諷的角度,看待這種權勢的侵入與不自在的同時,可憐的難道不是那些被教條與恐懼束縛卻不自知的人們?   究竟可憐的東西要定調為喜劇又或者是悲劇,或許隨人的視角不同。不過,自古喜劇總是經由悲劇堆疊而來的一種昇華。
Thumbnail
製作女性與女性啟蒙是本片的一大主旨,女主角貝拉的確是被製作和再啟蒙的,這其中有一種被動而主動的過程。至於貝拉何以瘋狂?那是因為,一個女人要想說明一個道理,她首先必須成為一個奇觀,表現出自己是「發了瘋」才行。
Thumbnail
製作女性與女性啟蒙是本片的一大主旨,女主角貝拉的確是被製作和再啟蒙的,這其中有一種被動而主動的過程。至於貝拉何以瘋狂?那是因為,一個女人要想說明一個道理,她首先必須成為一個奇觀,表現出自己是「發了瘋」才行。
Thumbnail
看著臉書上一個又一個女孩吐露自己曾經的黑暗,尤其有曾經熟識的朋友也受過一樣的傷害,很能體會這樣的經驗有多痛,也感到無比心疼。所以想在今天分享這兩本書《胡利安是隻美人魚》和《像我這樣的一隻獅子》。 🧜‍♀️在分享書以前,想離題一下。最近《小美人魚》真人版正上映中,隨這電影的上映,對於女主角Halle
Thumbnail
看著臉書上一個又一個女孩吐露自己曾經的黑暗,尤其有曾經熟識的朋友也受過一樣的傷害,很能體會這樣的經驗有多痛,也感到無比心疼。所以想在今天分享這兩本書《胡利安是隻美人魚》和《像我這樣的一隻獅子》。 🧜‍♀️在分享書以前,想離題一下。最近《小美人魚》真人版正上映中,隨這電影的上映,對於女主角Halle
Thumbnail
「情緒有時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起起落落」 #自宅二輪電影院 #與憂鬱共存 #不負責任分享 #觀後感
Thumbnail
「情緒有時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起起落落」 #自宅二輪電影院 #與憂鬱共存 #不負責任分享 #觀後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