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自我使用說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9 分鐘



讀前引導: 這是場深度思考自我之旅,這邊全文提到的[我],都是您的"自我"(我自己)。每提到[我]一字時,您可以回想您的自我歷程與感受,引導您,屬於您自己的答案。而這份答案可能是無以用言語形容的感受,因為那將是您專屬的。而每個人的當下視角與感受也有所不同,呈現理解與感受的解釋和體驗也有所不同。探見自我如為明燈,祈願照亮您臨在的人生。

序言

光明時刻將至,迷茫之心的”我” (自我)呀,願傾聽一絲片語,哪怕僅僅一句,也願您感悟指引明燈。這與所有能夠歸還無關,而是與自我本體相互關聯。我無需您們任何稱號與稱讚,也無為之求。我身過於平凡,也請見諒,因為平凡如己卻也神聖平凡,人生亦復如是不是嗎?願一切平和幸福順遂再次賜予您,以”我”(自我)之名宣示”我” (自我)詮釋的愛將神聖光明啟蒙。


一切有所作為的隨順和善用與巧妙方法、看法、想法、言語或行為都是方便清楚闡述、引導、傳明路徑感化”自我”的。


我是誰,誰是我

  • 無我與無常彼此相依,吞噬、共生、合作,三者合一,一切現象驟然顯現,一切無現象驟然無限。
  • 我創造了我的創造,以理解我是誰。
  • 我語言了我的語言,以解釋我是誰。
  • 我行為了我的行為,以體驗我是誰。
  • 就如同我是光,卻不知道我何以為光。
  • 所以投入相對(對立&分別)的禮物給這個世界。
  • 我應允了我在相對(對立&分別)世界的自由意志以便理解我是誰。
  • 為了理解我是誰我做出了選擇的權力,以解釋和體驗何為我是誰的存在。
  • 也應允我的選擇而創造,然而創造是每分每秒的。哪怕稍縱即逝,片刻都是一種創造。
  • 哪怕剛出生還沒構建自由意志,不記得我是誰。
  • 依然也能創造,無論為喜為惡,無論形象、語言、行為都在為了理解、解釋、體驗,何為我,我是誰,誰是我的目的在進程,並繼續我選擇的我更加理解何為我,我是誰,誰是我。
  • 因而我創造了我的創造,而漸漸構建了我的語言、行為,來理解我。因而漸漸理解我而漸漸構建了我的自由意志,而漸漸想起記憶、想起回憶的我,也漸漸記得我是誰,誰是我,何為我。
  • 我以我的形象示人,我的自由意志能漸漸做出我的選擇,而漸漸構建了我的語言、我的行為。 
  • 而我的語言、我的行為、我的自由意志,每時每刻都是創造,即便我的”想”的現象(或想像)為善為惡,都將是種創造,更何況為群體意志的我的創造。 
  • 我的創造是為了理解、解釋、體驗,我是誰,誰是我,何為我來達到理解我、解釋我、體驗我、告訴我、選擇我、構建我、記憶我、回憶我是誰的旅程。
  • 我之所以為我,是因為理解了我、解釋了我、體驗了我,才知道我,成就我。
  • 我以我的形象示人,人以人的形象示我,我創造了我的創造。
  • 正如我的形象了我的形象,而人的形象了人的形象。
  • 正如我的語言了我的語言,而人的語言了人的語言。
  • 正如我的行為了我的行為,而人的行為了人的行為。
  • 而構建了我想要選擇內外在模樣的我和我的形象,以便更加理解我是誰,何為我,何為人,人是誰。
  • 而我為了我,更加理解我,我需要更多的我,所以創造更多的人的“我”的概念,以應對任何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相對(對立&分別)來理解我、解釋我、體驗我。
  • 我亦復如是, ”我”的文字也能改成 ”神” 。
  • 我們每個人都具備神性,人本神性,人本自然;我們每個人都具備本性,我本神性,我本自然,而順其自然。自然而然順應法則,便是自然法則。
  • 自然而然的我,便是本性的我體現神性的我的表現。
  • 我以我的創造行使語言、行為為我形象。 
  • 我以我的自然體現本性、神性為我創造。 
  • 我以我的形象理解解釋、體驗為我自然。
  • 我形象了我自己,我創造了我自己,我自然了我自己,以便更加理解我,知道我,我是誰,何為我。
  • 我因為理解我,解釋我,體驗我,所以需要相對(對立&分別)的我來理解人, 也需要相對(對立&分別)的人來理解我。 
  • 正如沒有理解、解釋、體驗愛(我),就不知道愛(我)為何物。
  • 我的存在即是知曉我的存在,這是最大的喜悅。所以更需要深切理解我自己,我以我的存在為榮,我以人的存在為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 我以我的形象造我,我以我的創造造我,我以我的自然造我,一切的成就是為了理解我自己,想起記憶的我自己 ,回憶的我自己。
  • 這樣才知曉我的存在,我是誰,誰是我。
  • 我就是我,知曉我一切存在的我。
  • 我所思所想都基於認識我、相信我,因認識創造、相信創造,而創造我;因認識語言、相信語言,而語言我;因認識行為、相信行為,而行為我,從而構建了我,成就了我,體現了我。
  • 無論過去的我,當下的我,未來的我如何認識我、相信我,都是同意認識的我,同意相信的我。以我所能認同的我的記憶著、回億著、紀錄著,所以我漸漸構建我的意識。
  • 我同意我的認識,我同意我的相信為我意識,而意識我所認識所相信的我,從而成就我的意識。
  • 因意識我的自由意志選擇的創造,所理解、解釋、體驗我是構建本性、神性、自然的角度,形象、語言、行為有所不同,理解我也有所不同。
  • 進而意識不同我的認識、我的相信。
  • 進而創造不同我的解釋、我的體驗。
  • 進而選擇不同我的語言、我的行為。
  • 進而自然不同我的本性、我的神性。
  • 進而理解不同我的意識、我的選擇。
  • 進而知曉不同我的存在、我的喜悅。
  • 進而知道不同的我、人。
  • 我意識我,自由意志的創造者,選擇不同形象、語言、行為來理解、解釋、體驗,不同本性、神性、自然的我。
  • 我意識我,我認識我,我相信我,是充滿強大力量的。
  • 我認識”相信”的力量是強大的。
  • 我相信”認識”的力量是強大的。
  • 我相信並認識”創造”的力量是強大的。
  • 我相信並認識創造”愛”的力量是強大的。
  • 喚醒我的記憶,我的回憶。
  • 我以我的認識意識我的存在;我以我的相信意識我的存在;我以我的創造意識我的存在,我以我的意識創造我的存在。
  • 我的存在即是意識我的存在,這是最大的喜悅。
  • 我漸漸認識我,我漸漸相信我,我漸漸創造我,而漸漸構建我的意識,從而漸漸理解我的存在。
  • 我的存在即是意識,意識即是我的存在。
  • 正如我認識愛的力量是強大的。
  • 正如我相信愛的力量是強大的。
  • 所以我愛我的意識,我愛我的認識,我愛我的相信,我愛我的存在。
  • 喚醒我的愛,我的創造。我愛我自己。


  • 我以我之名宣告,祈禱,感恩。 
  • 祈禱、感恩我所認識的人事物;祈禱、感恩我所相信的人事物;祈禱、感恩我所創造的人事物。
  • 如此我認識我、我相信我、我創造我、我愛我,因此祈禱、感恩我所愛的人事物。 人我、事我、物我,做為人類的我、做為事件的我、做為物質的我,透過愛創造相信認識的我,完善了我,理解了我。
  • 所以要有我,就有我,我認識相信創造愛並為此感到光榮(榮耀)。
  • 觀照我看見的、觀照我聽取的、觀照我品嚐的、觀照我觸摸的、觀照我嗅到的、觀照我呼氣吸氣的,來借助體現我,關注我是我。
  • 我以我的借助,相對我,對立我,從而理解不同的我的不同,而漸漸接受理解、解釋、體驗我的本性、神性、自然的理解、解釋、體驗,漸漸平和的我。
  • 我相對我,我對立我,我觀照我,我借助我,我成為我。
  • 我真實無虛、平和、寂靜,毫無想像(”想”的現象),渾然喜悅的形容我觀照了我的觀照,來借助體現我,關注我是我。
  • 我所在,時時在在。過去我、現在我、未來我,關注我是我,為了完善我、理解我、成就我,而開始我、終結我、重塑我的輪迴我、生命我、思想我。
  • 輪迴我的渴望與本質基於戒律我、安定我、智慧我,生命我的渴望與本質基於戒律我、安定我、智慧我,思想我的渴望與本質基於戒律我、安定我、智慧我,環環相扣。
  • 戒律我基於輪迴我、生命我、思想我,得以揚升。安定我基於輪迴我、生命我、思想我,得以平和。智慧我基於輪迴我、生命我、思想我,得以進化。
  • 過去我、現在我、未來我的生命我、輪迴我、思想我是為了獲得安定我、智慧我、戒律我來完善我、理解我、成就我,進而知道我是誰、誰是我。
  •  
  • 我應允我的應允,意識我在極致平和狀態的我(純粹的沉默)與極致情緒狀態的我(純粹的感受)和極致專注的我(純粹的凝視)的時刻為我放空。
  • 放空了我的放空,為極致平和狀態的我(純粹的沉默)與極致情緒狀態的我(純粹的感受)和極致專注狀態的我(純粹的凝視),將提供盡可能的不產生任何”想”的現象(或想像),來為我體現”意識”在放空中的我的流淌。
  • 意識的我觀照了我的觀照,流淌如洋流的水,深邃而湧動。
  • 唯有呼吸能調理到與意識相似流淌,如環流的氣,深邃而湧動。
  • 唯有觀照能調理意識與呼吸流淌,如天地的風水,深邃而湧動。
  • 我意識了我的意識,我呼吸了我的呼吸,我觀照了我的觀照,為我流淌於平和深邃而湧動,我至此不在迷茫、迷失、迷網。
  • 因此煩惱不在意識,意識不在煩惱,如遇風則散;因此心智不在意識,意識不在心智,如遇水則止;因此觀照不在意識,意識不在觀照,如遇風水則自在。


  • 觀我之見,應做如是觀。
  • 禮敬觀照自然存在的自我,禮敬觀照世間聲音的自我。
  • 我所看見的,我所聽到的,都是我所收到的訊息,上面一切,下面一切,唯有自我本質是獨特而尊貴的。(我見我聞,如是我聞,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 對真相的誤解與無知的我、基本歸因謬誤的我、默認模式網絡的我,逐漸造就我的攀緣。
  • 攀緣如同看不見的手,操控無法停止的自我,攀附我永不懈怠,而日夜奔波。
  • 我攀緣我的情境、場景、現象囚禁我所執著、妄想、分別於我的認同,而不得安寧、無以為繼、迷失方向,而不得善終。
  • 我攀緣我的定義為我分別、妄想、執著;我攀緣我的對抗為我分別、妄想、執著;我攀緣我的跟隨為我分別、妄想、執著。使我無以觸及根源與本質,而不得自由自在。
  • 我定義、我對抗、我跟隨所有情境、場景、現象為我攀緣如膠,而不得安定我、戒律我、智慧我,煩惱與心智如隨風搖曳、如隨波逐流,無法自我(自理)。
  • 安定我、戒律我、智慧我所有情境、場景、現象為我清淨如止,而不得我定義、我對抗、我跟隨,觀照與意識如環流湧動、如洋流深邃,無法分別(相對)。
  • 應當不是所謂的住在攀緣,而產生其各種攀緣的自我。不應當是所謂的客在攀緣,而不產生其各種攀緣的自我。回歸自我停止的那非我是我的平和與安定,自然而然,我是誰不在話下。
  • 群體意識如同多頭絨泡黏菌,以集體意識為導向為該地域與該傳播的群體引導有利於生存與存續而來,就像思想體系與思想主義影響集體意識一樣,在該地域與該傳播的集體意識會導向所認同所接受的生存方式與存續價值,這以無關種族與性別,而是以該地域與該傳播為生存與存續有關。
  • 緣份起源的性質在於沒有實體,不受任何主宰,亦不是自然而然。
  • 時間起源的性質在於沒有實體,不受任何主宰,亦不是自然而然。
  • 空間起源的性質在於沒有實體,不受任何主宰,亦不是自然而然。
  • 現象起源的性質在於沒有實體,不受任何主宰,亦不是自然而然。
  • 時間與空間都是現象、假像、幻象的自我執著、妄想、分別創造的。
  • 時間不可得、空間不可得、現象不可得。無常究竟趨近於此。
  • 明理與明瞭、覺察自我內在於任何情境與場景、現象的心(自我)的流淌,洞見與看待、觀察自我本來的情性與本性和神性、自然。
  • 一切所有選擇的創造,一切所有創造的現象,一切所有現象的創造,一切所有創造的選擇,都是自我本性、神性、自然為理解、解釋、體驗自我所感化。自我所感化的現象亦是無限而沒有盡頭的。
  • 感化一切所有現象而沒有現象得到感化,自我平和安祥。
  • 一切所有感化自我的本性、神性、自然現象,都是自我所感化的創造。
  • 一切所有創造力幻化顯現現象而來,又歸還現象顯現幻化創造力而去。
  • 一念一道,一切所有所想的現象,所調整的方向,所行舟的河道,都是每時每刻而不接續的,隨所想的現象的通達,結果與報答(影響)其為所想的現象。
  • 一切所有世間萬物的存在,都有其固定的道理與規律。每個人事時地物都有外在形態、內在特性、根本本質,並具備本體的力量與作用、以及形成來源於原因和條件,最終產生結果與後續影響。這一切所有從開始到結束,都是完整而相互影響、環環相扣、也能同時共同的。理解自我,便能明白世界並非偶然,而是一切皆有因果,循著自然法則運行。
  • 不離開現象存有的創造,不離開創造存有的現象,現象即是創造,創造即是現象。自我應知現象是不增不減的。離開創造力,就沒有現象。
  • 滅去自我的創造,現象如遇風則散、遇水則止。
  • 一切所有創造的障礙即是現象,一切所有現象的障礙即是創造;所以一切所有創造的蒙蔽即是現象,一切所有現象的蒙蔽即是創造;所以一切所有創造的束縛即是現象,一切所有現象的束縛即是創造。沒有創造力沒有現象,清澈明凈,通透澄澈的真相,亦是清澈明凈,通透澄澈的自我。
  • 看待、洞見、觀察自我的所做所為,觀察、洞見、看待自我的所做所為的停止。(看為觀止)
  • 一切所有的”想”的現象為自我所停止,停止的那份感受與覺察就是自我的由來與自我的存在。
  • 各式各樣可以歸還的所有者,自然而然不是自我,不是自我可以歸還的所有者,不是自我還有誰呢?
  • 所有可以歸還至本源的人事時地物,都是自我選擇的創造視角,無法歸還自我的那份清澈明淨、通透澄澈、無念無想(無相)的自我,便是看見本來、本性、本體的自我。
  • 探究答案是理解自我的本質取向,理解自我的本質是探究答案清明透徹(清澈明凈,通透澄澈)。
  • 因而一切所有情緒起伏,自我依舊如此清明透徹(清澈明凈,通透澄澈)。
  • 因而一切所有”想”的現象(或想像),自我依舊如此清明透徹(清澈明凈,通透澄澈)。
  • 因而一切所有念頭初生,自我依舊如此清明透徹(清澈明凈,通透澄澈)。
  • 因而一切所有作為做法,自我依舊如此清明透徹(清澈明凈,通透澄澈)。
  • 因而不在糾結我、框架我、常識我做自我(做自己),我是誰,誰是我。我本來就是答案,答案本來就是我。清澈明凈,通透澄澈的我。
  • 人生而為人的存在在於意識到人生而存在。
  • 正如我生而為我的存在在於意識到我生而存在。
  • 正如無我生而為無我的存在在於意識到無我生而存在。
  • 無我而生有我,有我生相對(對立&分別),相對(對立&分別)生四象,四象生八掛。
  • 我即無即有,即動即靜,即垢即淨,即生即滅,本無生死,永無不有我。
  • 近似冰霜、近似雲霧、近似河海,亦有波浪、亦有混濁、亦有清澈,沒有固定形態又變化萬千且不住、著、附任何地方,卻始終自然本質的水。無法歸還自我的那份清澈明淨、通透澄澈、無念無想(無相)的自我,便是看見本來、本性、本體的自我,究竟趨近於此。
  • 當下,自然而然,純粹的凝視、純粹的感受、純粹的沉默,無念無想(無相),平和自在,呼吸平順,平時的我。
  • 超越外在之美,渾然天成,不可名狀,不言而喻,深邃神聖,本自具足而真實的”我”。
  • 所以所述皆為似是而非,即常。
  • 所以所述皆為似是而非,即我。

 

戒律欲望煩惱的自我

 

神是誰,誰是神

  • 元神與識神彼此相依,吞噬、共生、合作,三者合一,一切現象驟然顯現,一切無現象驟然無限。
  • 神創造了神的創造,以理解神是誰。
  • 神語言了神的語言,以解釋神是誰。
  • 神行為了神的行為,以體驗神是誰。
  • 就如同神是光,卻不知道神何以為光。
  • 所以投入相對(對立&分別)的禮物給這個世界。
  • 神應允了神在相對(對立&分別)世界的自由意志以便理解神是誰。
  • 為了理解神是誰神做出了選擇的權力,以解釋和體驗何為神是誰的存在。
  • 也應允神的選擇而創造,然而創造是每分每秒的。哪怕稍縱即逝,片刻都是一種創造。
  • 哪怕剛出生還沒構建自由意志,不記得神是誰。
  • 依然也能創造,無論為喜為惡,無論形象、語言、行為都在為了理解、解釋、體驗,何為神,神是誰,誰是神的目的在進程,並繼續神選擇的神更加理解何為神,神是誰,誰是神。
  • 因而神創造了神的創造,而漸漸構建了神的語言、行為,來理解神。因而漸漸理解神而漸漸構建了神的自由意志,而漸漸想起記憶、想起回憶的神,也漸漸記得神是誰,誰是神,何為神。
  • 神以神的形象示人,神的自由意志能漸漸做出神的選擇,而漸漸構建了神的語言、神的行為。 
  • 而神的語言、神的行為、神的自由意志,每時每刻都是創造,即便神的”想”的現象(或想像)為善為惡,都將是種創造,更何況為群體意志的神的創造。 
  • 神的創造是為了理解、解釋、體驗,神是誰,誰是神,何為神來達到理解神、解釋神、體驗神、告訴神、選擇神、構建神、記憶神、回憶神是誰的旅程。
  • 神之所以為神,是因為理解了神、解釋了神、體驗了神,才知道神,成就神。
  • 神以神的形象示人,人以人的形象示神,神創造了神的創造。
  • 正如神的形象了神的形象,而人的形象了人的形象。
  • 正如神的語言了神的語言,而人的語言了人的語言。
  • 正如神的行為了神的行為,而人的行為了人的行為。
  • 而構建了神想要選擇內外在模樣的神和神的形象,以便更加理解神是誰,何為神,何為人,人是誰。
  • 而神為了神,更加理解神,神需要更多的神,所以創造更多的人的“神”的概念,以應對任何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相對(對立&分別)來理解神、解釋神、體驗神。
  • 我亦復如是, ”神”的文字也能改成 ”我” 。
  • 我們每個神都具備神性,我本神性,我本自然;我們每個神都具備本性,神本神性,神本自然,而順其自然。自然而然順應法則,便是自然法則。
  • 自然而然的神,便是本性的神體現神性的神的表現。
  • 神以神的創造行使語言、行為為神形象。 
  • 神以神的自然體現本性、神性為神創造。 
  • 神以神的形象理解解釋、體驗為神自然。
  • 神形象了神自己,神創造了神自己,神自然了神自己,以便更加理解神,知道神,神是誰,何為神。
  • 神因為理解神,解釋神,體驗神,所以需要相對(對立&分別)的神來理解人, 也需要相對(對立&分別)的人來理解神。 
  • 正如沒有理解、解釋、體驗愛(神),就不知道愛(神)為何物。
  • 神的存在即是知曉神的存在,這是最大的喜悅。所以更需要深切理解神自己,神以神的存在為榮,神以人的存在為榮。人人為神,神為人人。
  • 神以神的形象造神,神以神的創造造神,神以神的自然造神,一切的成就是為了理解神自己,想起記憶的神自己,回憶的神自己。
  • 這樣才知曉神的存在,神是誰,誰是神。
  • 神就是神,知曉神一切存在的神。
  • 神所思所想都基於認識神、相信神,因認識創造、相信創造,而創造神;因認識語言、相信語言,而語言神;因認識行為、相信行為,而行為神,從而構建了神,成就了神,體現了神。
  • 無論過去的神,當下的神,未來的神如何認識神、相信神,都是同意認識的神,同意相信的神。以神所能認同的神的記憶著、回億著、紀錄著,所以神漸漸構建神的意識。
  • 神同意神的認識,神同意神的相信為神意識,而意識神所認識所相信的神,從而成就神的意識。
  • 因意識神的自由意志選擇的創造,所理解、解釋、體驗神是構建本性、神性、自然的角度,形象、語言、行為有所不同,理解神也有所不同。
  • 進而意識不同神的認識、神的相信。
  • 進而創造不同神的解釋、神的體驗。
  • 進而選擇不同神的語言、神的行為。
  • 進而自然不同神的本性、神的神性。
  • 進而理解不同神的意識、神的選擇。
  • 進而知曉不同神的存在、神的喜悅。
  • 進而知道不同的神、人。
  • 神意識神,自由意志的創造者,選擇不同形象、語言、行為來理解、解釋、體驗,不同本性、神性、自然的神。
  • 神意識神,神認識神,神相信神,是充滿強大力量的。
  • 神認識”相信”的力量是強大的。
  • 神相信”認識”的力量是強大的。
  • 神相信並認識”創造”的力量是強大的。
  • 神相信並認識創造”愛”的力量是強大的。
  • 喚醒神的記憶,神的回憶。
  • 神以神的認識意識神的存在;神以神的相信意識神的存在;神以神的創造意識神的存在,神以神的意識創造神的存在。
  • 神的存在即是意識神的存在,這是最大的喜悅。
  • 神漸漸認識神,神漸漸相信神,神漸漸創造神,而漸漸構建神的意識,從而漸漸理解神的存在。
  • 神的存在即是意識,意識即是神的存在。
  • 正如神認識愛的力量是強大的。
  • 正如神相信愛的力量是強大的。
  • 所以神愛神的意識,神愛神的認識,神愛神的相信,神愛神的存在。
  • 喚醒神的愛,神的創造。神愛神自己。


  • 自我每時每刻的有所念頭多少都有攀緣的分別、妄想、執著。
  • 自我每時每刻的有所意識多少都有攀緣的分別、妄想、執著。
  • 自我每時每刻的有所肉身多少都有攀緣的分別、妄想、執著。
  • 自我每時每刻的有所感受多少都有攀緣的分別、妄想、執著。
  • 自我每時每刻的有所作為多少都有攀緣的分別、妄想、執著。
  • 自我每時每刻的有所選擇、創造、現象多少都有攀緣的分別、妄想、執著。
  • 自我每時每刻的所演角色多少都有攀緣的分別、妄想、執著。
  • 自我每時每刻的所扮職務多少都有攀緣的分別、妄想、執著。
  • 自我每時每刻的有所照明多少都有陰影的深淺、形象、面積。
  • 自此自我不攀緣為人的老師或相對(對立&分別)比較高明,因為會增加上進心的傲慢,而多少都有陰影的深淺、形象、面積,而多少都有攀緣的分別、妄想、執著。
  • 自此自我情願或甘願為學習與變通人事時地物的位上,即使多少都有陰影的深淺、形象、面積,而多少都有攀緣的分別、妄想、執著。
  • 接納各種同樣作為自我的人與我,接納各種不同作為自我的人與我,接納各種沒有作為自我的人與我。事時地物亦復如是。觀照、覺察、覺知有所攀緣的分別、妄想、執著而純粹的凝視、純粹的感受、純粹的沉默。我意識了我的意識,我呼吸了我的呼吸,我觀照了我的觀照,為我流淌於平和深邃而湧動,我至此不在迷茫、迷失、迷網於人與我。
  • 至此不在迷茫、迷失、迷網於人與我,無論對方角色、職務、選擇、作為如何,自我依舊如實而來,如實而去,就此流露有情的慈悲。
  • 至此有情的慈悲能自然而然調和切換,兼容有所作為與無所作為的分別、妄想、執著,而自我依舊如實而來,如實而去,沒有一切所有法則歸還自我的那份清澈明淨、通透澄澈。便是因為超越世俗分別的智慧,究竟趨近於此,而成就觀自在。
  • 因此執取與無執取、”十如是”能切換自如,熟識因果的智慧,而共鳴有情的慈悲。
  • 因此執取與無執取、一切所有世間萬物的存在,都有其固定的道理與規律。每個人事時地物都有外在形態、內在特性、根本本質,並具備本體的力量與作用、以及形成來源於原因和條件,最終產生結果與後續影響。這一切所有從開始到結束,都是完整而相互影響、環環相扣、也能同時共同的。理解自我,便能明白世界並非偶然,而是一切皆有因果,循著自然法則運行而能切換自如,熟識因果的智慧,而共鳴有情的慈悲。
  • 因此慈悲者,憐憫與憐惜緣果、果報、結果就是這樣來的。
  • 因此智慧者,敬畏與敬懼因緣、起因、原因就是這樣來的。
  • 因此智慧與慈悲兼具,彼此相輔相成,引導、創造、感化三者合一,一切法則果報化現,一切無法則果報無限。
  • 自此智慧與慈悲兼具,通達自我的平衡,而成就觀自在。
  • 智有照明功能,慧有辨別用途。
  • 智能夠明瞭通達許多的想法、看法、方法,慧能夠斷絕迷茫、迷失、迷惘證明真實。
  • 所以明白事情的原理而有所作為的秉持覺察(覺知)即是戒律。
  • 所以明白事情的原理而無所作為的寧靜平和(安祥)即是安定。
  • 所以明白事情的原理而有所作為的事件現象(要領)即是心智。
  • 所以明白事情的原理而無所作為的空閒道理(留白)即是智慧。
  • 秉持覺察(覺知)、寧靜平和(安祥)、事件現象(要領)、空閒道理(留白)都共同條理與調和而如實而來,如實而去,即智慧定律。
  • 這樣才能動起時自然而然覺知,覺知即能夠平和清靜安然好無雜念。這就是大致上最好的治理心智,當下又能清靜法門。
  • 這樣就能做到策略沒有形式、形體、形態,就像是沒看到有門一樣。
  • 所以才知道為什麼有所作為而不過度,平實質樸而謙卑、敬畏、恭敬的原因,就像是沒看到有門一樣,如實而來,如實而去。
  • 因為超越世俗分別的智慧能夠了解許多的自然法則,並符合原因與條件調和調合而興起的本質是空無,沒有形式、現象、恆常的實際現象。
  • 了解許多的自然法則的實際現象的智慧,可以從觀照創造、現象、意識的自我都是空無,沒有形式、現象、恆常的實踐中證明而來。
  • 至此不拘泥、框架、束縛無有神、無有物質、無有精神,無所分別而心神安定、心神自在。
  • 一切有所自我美好的賦予者都是自我,一切有所自我苦惱的賦予者都是自我。
  • 自此相對(對立&分別)是理解自我解脫的存在。
  • 自此相對(對立&分別)是理解自我自在的存在。
  • 自此我的存在即是解脫,解脫即是我的存在,所以自在。
  • 自此我的存在即是解脫我的存在,自此我的存在即是自在我的存在,自此我的存在即是理解我的存在。
  • 所以一切所有自我.存在.自我.理解,一切所有合一。(共11種定義)
  • 所以自然而然且無須刻意的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放鬆。
  • 所以所述皆為似是而非,即解脫。
  • 所以所述皆為似是而非,即自在。

 

安定現象心智的自我

 

光是誰,誰是光

  • 光與影彼此相依,吞噬、共生、合作,三者合一,一切現象驟然顯現,一切無現象驟然無限。
  • 正如神話中日與月神彼此相依,吞噬、共生、合作,三者合一,一切神象驟然顯現,一切無神象驟然無限。
  • 光創造了光的創造,以理解光是誰。
  • 光語言了光的語言,以解釋光是誰。
  • 光行為了光的行為,以體驗光是誰。
  • 就如同光是光,卻不知道光何以為光。
  • 所以投入相對(對立&分別)的禮物給這個世界。
  • 光應允了光在相對(對立&分別)世界的自由意志以便理解光是誰。
  • 為了理解光是誰光做出了選擇的權力,以解釋和體驗何為光是誰的存在。
  • 也應允光的選擇而創造,然而創造是每分每秒的。哪怕稍縱即逝,片刻都是一種創造。
  • 哪怕剛出生還沒構建自由意志,不記得光是誰。
  • 依然也能創造,無論為喜為惡,無論形象、語言、行為都在為了理解、解釋、體驗,何為光,光是誰,誰是光的目的在進程,並繼續光選擇的光更加理解何為光,光是誰,誰是光。
  • 因而光創造了光的創造,而漸漸構建了光的語言、行為,來理解光。因而漸漸理解光而漸漸構建了光的自由意志,而漸漸想起記憶、想起回憶的光,也漸漸記得光是誰,誰是光,何為光。
  • 光以光的形象示人,光的自由意志能漸漸做出光的選擇,而漸漸構建了光的語言、光的行為。 
  • 而光的語言、光的行為、光的自由意志,每時每刻都是創造,即便光的”想”的現象(或想像)為善為惡,都將是種創造,更何況為群體意志的光的創造。 
  • 光的創造是為了理解、解釋、體驗,光是誰,誰是光,何為光來達到理解光、解釋光、體驗光、告訴光、選擇光、構建光、記憶光、回憶光是誰的旅程。
  • 光之所以為光,是因為理解了光、解釋了光、體驗了光,才知道光,成就光。
  • 光以光的形象示人,人以人的形象示光,光創造了光的創造。
  • 正如光的形象了光的形象,而人的形象了人的形象。
  • 正如光的語言了光的語言,而人的語言了人的語言。
  • 正如光的行為了光的行為,而人的行為了人的行為。
  • 而構建了光想要選擇內外在模樣的光和光的形象,以便更加理解光是誰,何為光,何為人,人是誰。
  • 而光為了光,更加理解光,光需要更多的光,所以創造更多的人的“光”的概念,以應對任何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相對(對立&分別)來理解光、解釋光、體驗光。
  • 我亦復如是, ”光”的文字也能改成 ”我” 。
  • 我們每個光都具備神性,我本神性,我本自然;我們每個光都具備本性,光本神性,光本自然,而順其自然。自然而然順應法則,便是自然法則。
  • 自然而然的光,便是本性的光體現神性的光的表現。
  • 光以光的創造行使語言、行為為光形象。 
  • 光以光的自然體現本性、神性為光創造。 
  • 光以光的形象理解解釋、體驗為光自然。
  • 光形象了光自己,光創造了光自己,光自然了光自己,以便更加理解光,知道光,光是誰,何為光。
  • 光因為理解光,解釋光,體驗光,所以需要相對(對立&分別)的光來理解人, 也需要相對(對立&分別)的人來理解光。 
  • 正如沒有理解、解釋、體驗愛(光),就不知道愛(光)為何物。
  • 光的存在即是知曉光的存在,這是最大的喜悅。所以更需要深切理解光自己,光以光的存在為榮,光以人的存在為榮。人人為光,光為人人。
  • 光以光的形象造光,光以光的創造造光,光以光的自然造光,一切的成就是為了理解光自己,想起記憶的光自己 ,回憶的光自己。
  • 這樣才知曉光的存在,光是誰,誰是光。
  • 光就是光,知曉光一切存在的光。
  • 光所思所想都基於認識光、相信光,因認識創造、相信創造,而創造光;因認識語言、相信語言,而語言光;因認識行為、相信行為,而行為光,從而構建了光,成就了光,體現了光。
  • 無論過去的光,當下的光,未來的光如何認識光、相信光,都是同意認識的光,同意相信的光。以光所能認同的光的記憶著、回億著、紀錄著,所以光漸漸構建光的意識。
  • 光同意光的認識,光同意光的相信為光意識,而意識光所認識所相信的光,從而成就光的意識。
  • 因意識光的自由意志選擇的創造,所理解、解釋、體驗光是構建本性、神性、自然的的角度,形象、語言、行為有所不同,理解光也有所不同。
  • 進而意識不同光的認識、光的相信。
  • 進而創造不同光的解釋、光的體驗。
  • 進而選擇不同光的語言、光的行為。
  • 進而自然不同光的本性、光的神性。
  • 進而理解不同光的意識、光的選擇。
  • 進而知曉不同光的存在、光的喜悅。
  • 進而知道不同的光、人。
  • 光意識光,自由意志的創造者,選擇不同形象、語言、行為來理解、解釋、體驗,不同本性、神性、自然的光。
  • 光意識光,光認識光,光相信光,是充滿強大力量的。
  • 光認識”相信”的力量是強大的。
  • 光相信”認識”的力量是強大的。
  • 光相信並認識”創造”的力量是強大的。
  • 光相信並認識創造”愛”的力量是強大的。
  • 喚醒光的記憶,光的回憶。
  • 光以光的認識意識光的存在;光以光的相信意識光的存在;光以光的創造意識光的存在,光以光的意識創造光的存在。
  • 光的存在即是意識光的存在,這是最大的喜悅。
  • 光漸漸認識光,光漸漸相信光,光漸漸創造光,而漸漸構建光的意識,從而漸漸理解光的存在。
  • 光的存在即是意識,意識即是光的存在。
  • 正如光認識愛的力量是強大的。
  • 正如光相信愛的力量是強大的。
  • 所以光愛光的意識,光愛光的認識,光愛光的相信,光愛光的存在。
  • 喚醒光的愛,光的創造。光愛光自己。


  • 感恩使心性得以清明,慈悲使心性得以感悟,智慧使心性得以明瞭。
  • 常妄想、常分別、常執著所有情境、場景、現象為我攀緣如膠,而不得常感恩、常慈悲、常智慧,晦氣與共悲、厄運如隨風搖曳、如隨波逐流,循環不止。
  • 常感恩、常慈悲、常智慧所有情境、場景、現象為我照亮如光,而不得常妄想、常分別、常執著,福澤與共樂、好運如環流湧動、如洋流深邃,循環湧入。
  • 常感恩、常慈悲、常智慧予人時,量力而為,而不過度。無感恩、無慈悲、無智慧或過度予人時,亦是妄想、分別、執著於人,而殃及自我。
  • 常感恩者,常常不被妄想所迷茫;常慈悲者,常常不被分別所迷網;常智慧者,常常不被執著所迷惑。
  • 常感恩者,催化理解自我進程;常慈悲者,催化解脫自我進程;常智慧者,催化自在自我進程。
  • 常感恩、常慈悲、常智慧如光照而利益萬物,萬物也為我利益。
  • 日常感恩者,常謝福澤,明瞭因緣;日常慈悲者,常共情理,明瞭緣果;日常智慧者,常思無常,明瞭因果。
  • 日常智慧者,常常觀察我、思考我、改善我,自然而不極端,能避開人生的陷阱,而清明透徹(清澈明凈,通透澄澈)。
  • 我與人相輔相成,感恩、慈悲、智慧三者合一,一切循環轉化福澤,一切循環轉化好運。
  • 所以感恩讓人珍惜現有,減少貪欲;慈悲讓人關注他人,減少自私;智慧讓人明辨是非,減少愚行。
  • 誠真者,天的道路;思誠者,人的道路;藏誠者,地的道路。
  • 理解、解釋、體驗真誠自我的人,悠遊在人生的道路上,因為自我知道感恩、慈悲、智慧就是最美好的幸福。
  • 理解、解釋、體驗自我心念決定命運。
  • 我不定我,觀不定觀,法不定法,空不定空,悟不定悟。
  • 現象、感受、念頭、創造、意識都是無常而沒有獨立固定不變的自我本質。
  • 知曉沒有獨立固定不變的自我本質,感化、簡化、淨化一切痛苦、煩惱、災厄。
  • 天空如我,雲彩如念,如實而來,如實而去,觀雲之見,應做如是觀。
  • 自我觀照心境,心境引導心智,心智安定智慧,智慧創造現象,現象感化慈悲,慈悲感恩自我。
  • 自我若虛空無垠,一切所有都能容納百川。一切所有已經容納百川,自我若不在自我。
  • 所全述揭示前提為基礎並條理與調和而如實而來,如實而去的智慧定律。而能行有備無,無變有,才能有所得。
  • 有一備無一,無一變有一。
  • 有我備無我,無我變有我。
  • 有神備無神,無神變有神。
  • 有光備無光,無光變有光。
  • 有相備無相,無相變有相。
  • 有常備無常,無常變有常。
  • 有照備無照,無照變有照。
  • 有明備無明,無明變有明。
  • 有心備無心,無心變有心。
  • 有名備無名,無名變有名。
  • 有道備無道,無道變有道。
  • 有止備無止,無止變有止。
  • 有觀備無觀,無觀變有觀。
  • 有樂備無樂,無樂變有樂。
  • 有相對備無相對,無相對變有相對。
  • 有物質備無物質,無物質變有物質。
  • 有精神備無精神,無精神變有精神。
  • 有意識備無意識,無意識變有意識。
  • 有存在備無存在,無存在變有存在。
  • 有自然備無自然,無自然變有自然。
  • 有自由備無自由,無自由變有自由。
  • 有自在備無自在,無自在變有自在。
  • 有平常心備無平常心,無平常心變有平常心。
  • 空有備空無,空無變空有。
  • 有錯誤備無錯誤,無確定變有確定。
  • 有確定備無確定,無錯誤變有錯誤。
  • 有一備無一,無二變有二。
  • 有二備無二,無一變有一。
  • 有止備無止,無觀變有觀。
  • 有觀備無觀,無止變有止。
  • 有覺備無覺,無醒變有醒。
  • 有醒備無醒,無覺變有覺。
  • 有禮備無禮,無義變有義。
  • 有義備無義,無仁變有仁。
  • 有仁備無仁,無德變有德。
  • 有德備無德,無道變有道。
  • 有道備無道,無德變有德。
  • 有德備無德,無仁變有仁。
  • 有仁備無仁,無義變有義。
  • 有義備無義,無禮變有禮。
  • 有意備無意,無識變有識。
  • 有想備無想,無法變有法。
  • 有創備無創,無造變有造。
  • 有現備無現,無象變有象。
  • 有時備無時,無空變有空。
  • 有空備無空,無時變有時。
  • 有時備無時,無用變有用。
  • 有陰備無陰,無陽變有陽。
  • 有陽備無陽,無陰變有陰。
  • 有剛備無剛,無柔變有柔。
  • 有柔備無柔,無剛變有剛。
  • 有福備無福,無利變有利。
  • 有財備無財,無富變有富。
  • 有權備無權,無力變有力。
  • 有地備無地,無位變有位。
  • 有苦備無苦,無樂變有樂。
  • 有樂備無樂,無苦變有苦。
  • 有聰備無聰,無明變有明。
  • 有明備無明,無聰變有聰。
  • 有資備無資,無本變有本。
  • 有本備無本,無資變有資。
  • 有商備無商,無業變有業。
  • 有業備無業,無商變有商。
  • 有競備無競,無爭變有爭。
  • 有爭備無爭,無競變有競。
  • 有多備無多,無少變有少。
  • 有少備無少,無多變有多。
  • 有正備無正,無反變有反。
  • 有反備無反,無正變有正。
  • 有神備無神,無經變有經。
  • 有經備無經,無神變有神。
  • 有網備無網,無路變有路。
  • 有路備無路,無網變有網。
  • 有退備無退,無進變有進。
  • 有進備無進,無退變有退。
  • 有相備無相,無常變有常。
  • 有照備無照,無明變有明。
  • 有理備無理,無解變有解。
  • 有理備無理,無感變有感。
  • 有感備無感,無理變有理。
  • 有和備無和,無善變有善。
  • 有智備無智,無慧變有慧。
  • 有和備無和,無平變有平。
  • 有平備無平,無和變有和。
  • 有我備無我,無神變有神。
  • 有光備無光,無影變有影。
  • 有命備無命,無運變有運。
  • 有運備無運,無命變有命。
  • 有備無,無變有,共同條理與調和而如實而來,如實而去即有無定律。
  • 觀照、覺察、覺知”有無”自我自然而然自在的存在,而沒有觀照、覺察、覺知一樣的自然。有如脊椎反應一樣自然、有如手指活動一樣自然、有如散步一樣自然。大自在究竟趨近於此。
  • 所以所述皆為似是而非,即命。
  • 所以所述皆為似是而非,即運。

 

智慧空無意識的自我。

 

所有一切都是由自我所顯現,亦由自我所空無。遊歷一切所知曉卻永不介入的自我。

 

創世主運用無條件的愛的自然法則、一的法則、自我法則三者合一創造一切所有現象而如實而來,如實而去,永不介入,永無不有我,所以愛無處不在。

結尾

這或許是人類人生基礎功能使用說明書來稱呼比較恰當吧,畢竟像極了基本操作或是使用說明書。抱歉! 已盡我所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簡約、有條理、漸層的撰寫甚深而難以言表的根本含意。因為無法形容、不可名狀、不可言喻的體會與感受是實踐作為才能感悟的。再者翻譯各地也比較容易曲解與誤解和碎片化原文的意思,所以還請盡可能搭配中文原文對照或字典查看字詞含意、以及人工智能協助,謝謝!!

逐步融會貫通熟讀並善用到各種日常生活中,這樣一切精神內耗、痛苦和煩惱等不再起初,並熟知自我基礎功能的衡量調和與如何運用和控制。如能擴大到集體自我,戰爭、瘟疫、飢荒、甚至死亡的恐懼,將漸漸被人們所遺忘。因為平凡造就不凡,您光是存在就是一種不凡共振,而因為不凡所以享受平凡自我,日常生活不就是如此嗎?

我深知傳播、傳遞、傳承媒介、介質會帶來碎片化、曲解化與誤解化的挑戰,也明白意見對立與爭議、批評無可避免,也知道過度迎合大眾、流於形式、趨於風向將不在重視探究。但是心善不分教,活在當下,快樂人生。希望無需立宗教,因為容易誤導學習,也非本質之意義。但是無承載風險與危難,將如何重視與傳承呢? 應以愛深入人心與各時代融合各方,傳播、傳遞、傳承理解自我為先,分享寬容、平和與愛成就大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rumi的沙龍
0會員
1內容數
是位非常平凡的人。喜歡思維探究自我每一層面向與世界現象和社會結構運作過程,並在生活日常中,紀錄不同視角與觀點。希望讀者前來能以開放的心態賞閱,以提供參考。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們的真實自我】對自己的「高我」好奇嗎? 為了了解如何讓療癒發生,你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真正是誰 。 你不只是血肉之軀,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跟一個偉大的多的東西連結。 你不是一個身體,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你為了這個塵世經驗所選擇的外衣。你選擇這生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這是為了你想要的學習。
Thumbnail
【我們的真實自我】對自己的「高我」好奇嗎? 為了了解如何讓療癒發生,你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真正是誰 。 你不只是血肉之軀,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跟一個偉大的多的東西連結。 你不是一個身體,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你為了這個塵世經驗所選擇的外衣。你選擇這生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這是為了你想要的學習。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在3D物質世界的體驗與經歷,著重於個人在困難與不舒適的狀態下如何去體驗自己原本的樣子,以及如何尋找和理解自己的價值。作者透過引人省思的問題和啟發性的想法,提供讀者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生活中的挑戰和困境。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在3D物質世界的體驗與經歷,著重於個人在困難與不舒適的狀態下如何去體驗自己原本的樣子,以及如何尋找和理解自己的價值。作者透過引人省思的問題和啟發性的想法,提供讀者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生活中的挑戰和困境。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人性是自然的賦予,生而公正平等。 學習了解自己創造力模式,明白如何創造自己的世界,進而有能力經營自己滿意的世界。 法則一、存在即是創造力表現的偉大結果。 法則二、能量佔據空間時形成物質。 法則三、能量佔據時間時形成事件。
Thumbnail
人性是自然的賦予,生而公正平等。 學習了解自己創造力模式,明白如何創造自己的世界,進而有能力經營自己滿意的世界。 法則一、存在即是創造力表現的偉大結果。 法則二、能量佔據空間時形成物質。 法則三、能量佔據時間時形成事件。
Thumbnail
一個具有未定義(開放)「自我」的人在這裡是為了意識到「自我」,能夠識別「自我」,因為它可以在所有可能性中體驗「自我」,因為它是開放的,並且吸收它。
Thumbnail
一個具有未定義(開放)「自我」的人在這裡是為了意識到「自我」,能夠識別「自我」,因為它可以在所有可能性中體驗「自我」,因為它是開放的,並且吸收它。
Thumbnail
今天,你若能在白天每一小時的最初五分鐘作個「長式」練習,效果最好;開始時先重申一遍你受造的真相: 光明、喜悅與平安都活在我內。我的清白無罪有上主擔保。 然後,放下你種種愚昧的自我形象,用剩餘的時間試著體會一下上主賜你的生命真相,而非你賦予自己的命運。你若非上主創造的,就是你自己營造出來的。
Thumbnail
今天,你若能在白天每一小時的最初五分鐘作個「長式」練習,效果最好;開始時先重申一遍你受造的真相: 光明、喜悅與平安都活在我內。我的清白無罪有上主擔保。 然後,放下你種種愚昧的自我形象,用剩餘的時間試著體會一下上主賜你的生命真相,而非你賦予自己的命運。你若非上主創造的,就是你自己營造出來的。
Thumbnail
當你傾聽內在的聲音,大膽地做夢,帶著好奇心突破生命的限制,為自己規劃生命藍圖和未來方向,開拓自己的視野和心靈的閥門,允許宇宙能量自然流動,你收穫的會比你緊抓的還要多更多,你的人生是自己創造的,你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是過去的你造就的,當你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就是幫自己掌握人生的藍圖,有意識地帶自己往前走。
Thumbnail
當你傾聽內在的聲音,大膽地做夢,帶著好奇心突破生命的限制,為自己規劃生命藍圖和未來方向,開拓自己的視野和心靈的閥門,允許宇宙能量自然流動,你收穫的會比你緊抓的還要多更多,你的人生是自己創造的,你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是過去的你造就的,當你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就是幫自己掌握人生的藍圖,有意識地帶自己往前走。
Thumbnail
本篇文章談論了每個人的真我與自性,以及對於天賦的看法。作者認為人人都有一種天賦,即是愛。文中探討了不同的天賦學派,並分享了對於天賦的獨特觀點,以及透過經典故事的詮釋,呼籲人們多去發揮愛心,才能找到自己的天賦。文章深入淺出,富有哲理。
Thumbnail
本篇文章談論了每個人的真我與自性,以及對於天賦的看法。作者認為人人都有一種天賦,即是愛。文中探討了不同的天賦學派,並分享了對於天賦的獨特觀點,以及透過經典故事的詮釋,呼籲人們多去發揮愛心,才能找到自己的天賦。文章深入淺出,富有哲理。
Thumbnail
關於自己透過什麼方式找到神聖 跟隨書中練習自我對話 對你而言,神聖是什麼? 光的照耀、依個人意志行動 你如何榮耀生命中的神聖面? 分享、流動、分享協助自己走出黑暗的貴人、依心而行 你會如何讚揚你神聖的女性特質? 愛、和平、快樂、平靜、喜悅,不再急於和他人連結,回歸
Thumbnail
關於自己透過什麼方式找到神聖 跟隨書中練習自我對話 對你而言,神聖是什麼? 光的照耀、依個人意志行動 你如何榮耀生命中的神聖面? 分享、流動、分享協助自己走出黑暗的貴人、依心而行 你會如何讚揚你神聖的女性特質? 愛、和平、快樂、平靜、喜悅,不再急於和他人連結,回歸
Thumbnail
 「我」是誰?我可能是造出這整個世界的嗎?不可能。我不可能是那個超越了我想像跟認知的那個東西;但是如果我不是造出世界的,我怎麼能夠知道以及經驗那個真理?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怎麼知道的⋯⋯?
Thumbnail
 「我」是誰?我可能是造出這整個世界的嗎?不可能。我不可能是那個超越了我想像跟認知的那個東西;但是如果我不是造出世界的,我怎麼能夠知道以及經驗那個真理?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怎麼知道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