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則來自日本的震撼新聞,也可能是台灣電動車產業鏈的一個重要轉捩點!
---
🏭 傳統產線轉型壓力:追濱工廠的考驗
追濱工廠是日產歷史悠久的主力工廠之一,長期負責製造燃油車與試驗車型。然而,隨著電動車浪潮席捲全球,傳統汽車產線的產能利用率正快速下滑。
根據報導,這座工廠若未能在短期內轉型,將面臨裁員與產線裁撤的風險。對於一間擁有百年歷史的車廠來說,這樣的壓力既現實也緊迫。
---
⚙ 鴻海電動車平台技術受關注
鴻海透過 MIH 開放平台,在全球佈局電動車產能。從高雄到德州,從與裕隆的合作到 Model C、Model B 等車款的研發,逐漸建立出自己的整車製造能力。
日產若能與鴻海攜手,將能快速引進模組化電動車架構,並有效降低研發與製造週期,進一步強化競爭力。
特別是 MIH 平台具備彈性客製化特性,適用於不同車型與區域法規,有助於日產實現「電動化全球布局」的轉型目標。
---
📈 對鴻海與台灣供應鏈的戰略價值
這場合作若順利落地,對鴻海來說,是品牌信任與製造實力的雙重肯定。對台灣供應鏈而言,更是一次進入日系車廠供應體系的重大機會。
例如車用PCB、電動馬達、驅控模組、散熱系統等關鍵零組件廠商,都可能因此而擴大接單,增加毛利與營收。
從投資角度來看,這不僅有助於推升鴻海在汽車產業的估值,也象徵著台灣產業價值鏈持續往上提升。
---
🔍 延伸觀察:日本車廠的下一步會是什麼?
其實不只有日產,包括 Mazda、Honda 也都面臨電動車轉型的壓力。如果鴻海與日產的合作成形,將樹立一個典範,讓更多日系車廠願意尋求跨國技術聯盟。
這不只是製造外包,而是技術整合與平台共享的新時代。
---
🌷 粉色花海女孩小結
在全球 EV 市場競爭加劇的時代,傳統車廠若要生存,就必須尋求新技術、新合作。而鴻海,也正站在這場產業革命的風口上。
未來我也會持續追蹤鴻海與日產是否進一步簽訂合作協議,以及對台灣科技業與投資市場的潛在影響。如果你也對這些議題有興趣,歡迎追蹤粉色花海女孩的部落格,我們一起見證台灣製造走向世界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