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2023年3月的日記,傷痕累累的阿姨有苦難言:
還記得之前爬山時,我抱著一歲多的寶貝,不小心跌倒過兩次,膝蓋磨破了皮;2020 年,在理想大地搭遊園船時,我抱著他重心不穩,撞傷了手肘;這回更慘,在家中一個不注意,重重跌坐在地,起身後不但頭暈還想吐,疑似輕微腦震盪。
阿嬤看到寶貝攙扶著我走到客廳,笑著說:「將來妳老了,寶貝要好好照顧妳。」同事們聽說我為了把五歲的寶貝高高舉起轉圈,不小心摔了一跤,第一反應也是:「寶貝長大後一定要好好孝順妳。」
我對寶貝百般疼愛,只希望他快樂,從沒為自己多想半分。但他的體重一天天增加,我的肌力卻逐漸流失,許多事,真的再也不能勉強,尤其是抱孩子。
幾天前,姐夫跟姊姊發牢騷,說我把寶貝寵壞了;寶貝最近確實常鬧脾氣、不肯好好吃晚餐,但我並不認為問題出在我身上。
親家母接寶貝放學回家後,經常先讓他吃點心充飢,不像我堅持飯後才可以吃甜點,而且她對點心的品質也沒那麼講究。
晚餐吃不下,可能是不合胃口;亂發脾氣,不一定是因為糖分攝取過多,或許是一整天活動量太大,身體疲累造成情緒不穩定……
姊姊還不斷強調我太常買東西送寶貝,要我以後把帶來的禮物交由她送。
為什麼阿姨送的就是寵,媽媽送的卻不算?
為什麼正面的影響從來沒有人看到,負面的責任卻落在我身上?我不服氣!
幾天後,姐夫加班到九點半才回家,我問寶貝:「要跟爸爸說什麼?」
寶貝回答:「新年快樂!」
我說:「應該是辛苦了!」
於是當姐夫一進門,寶貝便對他說:「爸爸辛苦了!」姐夫聽了開心不已,臉上的疲憊頓時消散。
如果他們要誤會我,那就算了。但他們怎麼能說,這麼乖巧體貼的孩子,被寵壞了呢?
隔天早上送寶貝去上學時,我說:「今天我會比寶貝早一點回家喔!」
寶貝問:「為什麼?」
我說:「因為我中午聚餐結束後就回來了,可是寶貝要連續上兩堂體識能課,到家都五點半了。」
寶貝問:「那妳會跟我說『辛苦了』嗎?」
哈哈,不但說了,還特地帶了一個英國奶奶店裡的藍莓司康回來,慰勞寶貝!
為了寶貝的快樂,我摔傷過、委屈過,也被誤解過,但我從未後悔這份「寵」,因為那是我甘願選擇的愛。